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52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特异性多肽,其包括能够特异性结合CD40的被称为B1的第一结合结构域和能够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被称为B2的第二结合结构域。还提供了此类双特异性多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医学中的用途。多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医学中的用途。多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医学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抗体等新型双特异性多肽及其在治疗癌症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癌症免疫疗法
[0003]癌症是发达国家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的免疫疗法旨在对肿瘤细胞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这可以通过例如打破对肿瘤抗原的耐受性、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和刺激肿瘤部位的局部细胞因子反应来实现。持久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是活化的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活化的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有效扩增可以将免疫反应重定向到肿瘤。在这种情况下,由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各种免疫抑制机制会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几种免疫抑制介质 (mediator)由肿瘤细胞表达。此类介质通过诱导例如调节性T细胞(Treg)或髓源性抑制细胞直接或间接地抑制T细胞活化。因此,耗竭、抑制、恢复或灭活此类调节性细胞可以提供抗肿瘤作用并恢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进一步地,例如,树突状细胞(DC)对效应T 细胞的不完全活化会导致次优活化的或无反应性T细胞,从而导致抗肿瘤反应效率低下。相比之下,DC的充分诱导可以产生活化的效应T细胞的有效扩增,从而将免疫反应重定向到肿瘤。此外,自然杀伤(NK)细胞通过攻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表达下调的肿瘤细胞并通过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而在肿瘤免疫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刺激NK 细胞也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
[0004]肿瘤细胞相关抗原
[0005]肿瘤细胞相关抗原(TAA)是在肿瘤细胞上选择性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质。术语肿瘤细胞相关表明TAA并非完全具有肿瘤特异性,而是在肿瘤上过度表达。大量TAA已被描述并用于各种治疗原理,包含单克隆抗体、使用TAA

CD3双特异性抗体的T细胞重定向疗法、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

药物偶联物。一些经过充分研究的TAA包含EGFR家族分子(HER2、 HER3和EGFR/HER1)、VEGFR、EpCAM、CEA、PSA、PSMA、EphA2、gp100、GD2、 MUC1、CD20、CD19、CD22和CD33,总结在(Cheever等人,2009,《临床癌症研究(ClinCancer Res)》)。
[0006]5T4(也被称为滋养层糖蛋白、TPBG、M6P1和Waif1)是一种定义明确的TAA,最初由曼彻斯特大学的Peter Stern教授鉴定(Hole和Stern,1988,《英国癌症杂志(Br J Cancer)》)。其是一种癌胚抗原,在各种恶性肿瘤的高比例患者中表达,所述恶性肿瘤包含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卵巢癌和宫颈癌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也被证明在肿瘤起始细胞中表达(Castro等人,2012,《白血病(Leukemia)》; Damelin等人,2011,《癌症研究(Cancer Res)》;Elkord等人,2009,《抗癌疗法专家评论(ExpertRev Anticancer Ther)》;Southall等人,1990,《英国癌症杂志》)。
[0007]5T4表达具有肿瘤选择性,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很低。在非恶性组织中, 5T4主要在胎盘(滋养层和羊膜上皮)中表达,并且在一些特殊的上皮细胞中表达处于低水平(Hole和Stern,1988,《英国癌症杂志》),在其它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也较低(参见US2010/0021483)。然而,尽管在一些健康组织中检测到低水平,但与此相关的安全风险被认
为是低的,因为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要高得多。这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即针对5T4的III期临床项目ANYARA和TroVax未报告严重的5T4相关毒性。
[0008]来自Stern等人的数据证明,5T4调节CXCR4的功能活性(Castro等人,2012,《白血病》; Southgate等人,2010,《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 One)》)。5T4结合抗体或5T4敲低导致抑制CXCR4介导的细胞迁移。CXCR4通路参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因此,以CXCR4抑制方式靶向5T4可能会减少肿瘤的生长和/或扩散。
[0009]EpCAM(替代名称:BerEp4、CD326、CO

171A、17

1A、EpCAM/Ep

AM、ESA、EGP、 EGP

2、EGP34、EGP40、GA733

2、HEA125、KSA、KS1/4、MH99、MK

1、MOC31、TROP 1、VU

1D9、323/A3)在恶性癌中过度表达(Patriarca等人,2012,《癌症治疗评论(CancerTreatment Reviews)》)(Yao等人2013,《国际癌症杂志(Int J Cancer)》)(Lund等人,2014, 《mABs》)(Schnell等人,201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Biochim Biophys Acta)》)。EpCAM 是一种I型、跨膜、39

42kDa糖蛋白,其可用作上皮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Patriarca等人, 2012,《癌症治疗评论)》)。
[0010]EGFR在几种癌症类型中被扩增和失调。EGFR以不同的构象表达,这些构象在功能上有活性或无活性,并且可通过特异性抗体加以区分。EGFR调节细胞生长、凋亡、迁移、粘附和分化(Yarden,2001,《欧洲癌症杂志(Eur J Cancer)》;Yarden和Sliwkowski,2001,《分子细胞生物学自然评论(Nat Rev Mol Cell Biol)》)。通过该受体的过度表达或持续信号传导在癌中很常见。
[0011]HER2,也被称为CD340(分化簇340)、原癌基因Neu、Erbb2(啮齿动物)或ERBB2,在许多肿瘤类型中被扩增和失调,具体地说,在乳腺癌中(Yarden,2001,《欧洲癌症杂志》)。这种致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已被证明在癌症的发展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0012]CD40
[0013]CD40是一种细胞表面表达的糖蛋白,其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在免疫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其在各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DC、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表达,但也在其它正常组织(包含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几种肿瘤类型(例如,在B细胞淋巴瘤和癌)上表达。DC上CD40的活化通过肿瘤特异性T效应细胞导致抗肿瘤免疫反应。CD40激动剂在临床前模型中触发有效的抗肿瘤反应。这些反应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介导:(i)肿瘤特异性免疫活化,和(ii)直接杀肿瘤作用,例如通过细胞凋亡、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抗肿瘤免疫效应与肿瘤的CD40状态无关,与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有关,并且可能与某些肿瘤类型中的巨噬细胞有关。另一方面,直接杀肿瘤作用高度依赖于肿瘤的CD40表达,并且被认为通过释放肿瘤抗原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特异性多肽,其包括能够特异性结合CD40的被称为B1的第一结合结构域和能够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TAA)的被称为B2的第二结合结构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第一结合结构域和/或第二结合结构域选自由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组成的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Fv片段(如单链Fv片段或二硫键结合的Fv片段)、Fab样片段(如Fab片段;Fab'片段或F(ab)2片段)和结构域抗体。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双特异性抗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a)结合结构域B1和/或结合结构域B2是完整的IgG抗体;(b)结合结构域B1和/或结合结构域B2是Fv片段;(c)结合结构域B1和/或结合结构域B2是Fab片段;和/或(d)结合结构域B1和/或结合结构域B2是单结构域抗体。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包括人Fc区或所述区域的变体,其中所述区域为IgG1区、IgG2区、IgG3区或IgG4区,优选为IgG1区或IgG4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Fc对FcγR不表现出亲和力或表现出非常低的亲和力。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Fc区是在以下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包括突变的人IgG1 Fc区的变体:L234、L235、P239、D265、N297和/或P329。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丙氨酸存在于一个或多个突变位置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Fc区是包括双突变L234A和L235A的人IgG1 Fc区的变体。11.根据权利要求4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a)二价双特异性抗体,如IgG

scFv双特异性抗体(例如,其中B1是完整的IgG并且B2是在IgG的轻链的N端和/或在轻链的C端和/或在重链的N端和/或在重链的C端连接到B1的scFv,反之亦然);(b)单价双特异性抗体,如或“杵臼式(knob

in

hole)”双特异性抗体(例如,scFv

KIH、scFv

KIH
r
、BiTE

KIH或BiTE

KIH
r
);(c)scFv2‑
Fc双特异性抗体(例如,ADAPTIR
TM
双特异性抗体);(d)BiTE/scFv2双特异性抗体;(e)DVD

Ig双特异性抗体;(f)基于DART的双特异性抗体(例如,DART2‑
Fc或DART);(g)DNL

Fab3双特异性抗体;以及(h)scFv

HSA

scFv双特异性抗体。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双特异性抗体是IgG

scFv双特异性抗体。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和结合结构
域B2彼此直接融合。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和结合结构域B2通过多肽接头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接头选自由以下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组:SGGGGSGGGGS(SEQ ID NO:162)、SGGGGSGGGGSAP(SEQ ID NO:163)、NFSQP(SEQ ID NO:164)、KRTVA(SEQ ID NO:165)、GGGSGGGG(SEQ ID NO:166)、GGGGSGGGGS(SEQ ID NO:167)、GGGGSGGGGSGGGGS(SEQ ID NO:168)、GSTSGSGKPGSGEGSTKG(SEQ ID NO:169)、THTCPPCPEPKSSDK(SEQ ID NO:170)、GGGS(SEQ ID NO:171)、EAAKEAAKGGGGS(SEQ ID NO:172)、EAAKEAAK(SEQ ID NO:173)或(SG)m,其中m=1到7。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B1或B2之一是免疫球蛋白分子,并且B1或B2之一是Fab片段,其中所述Fab片段通过所述Fab片段的轻链融合至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的C端。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双特异性多肽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变以促进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多肽与所述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多肽的缔合和/或促进所述Fab的重链多肽与所述Fab的轻链多肽的缔合。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变可防止聚集体和Fab副产物的形成。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突变通过产生空间位阻和/或电荷之间的不相容性来防止聚集体和/或Fab副产物的形成。20.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括一个或多个突变对,每个突变对包括两个功能相容的突变。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无能力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和/或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多肽能够诱导肿瘤免疫。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多肽能够诱导:(a)肿瘤特异性免疫活化;和/或(b)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或(c)含有肿瘤细胞相关抗原以及肿瘤新抗原的相关肿瘤碎片和/或细胞外囊泡的内化;和/或(d)MHC上源自内化肿瘤抗原的肽的交叉呈递;和/或(e)效应T细胞的引发和活化;和/或(f)直接杀肿瘤作用,其选自由以下组成的列表:细胞凋亡、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以小于100x10
‑9M或小于50x10
‑9M或小于25x10
‑9M,优选地小于10、9、8、7或6x10
‑9M,更优选地小于5、4、3、2或1x10
‑9M,最优选地小于9x10

10
M的K
D
结合人CD40。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当独立于B2存在时,B1表现
出以下功能特性中的至少一项:(a)以小于100x10
‑9M,更优选地小于10x10

9M的K
D
值结合人CD40;(b)不结合鼠CD40;以及(c)不结合其它人TNFR超家族成员,例如人CD137或OX40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一个或多个选自表C(1)中的重链CDR序列和/或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一个或多个选自表C(2)中的轻链CDR序列。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来自表C(2)中单个抗体参考的特定行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轻链CDR序列,和/或来自表C(1)中具有相同参考的抗体的对应行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重链CDR序列。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如表C(1)中所示的特定抗体参考的所有三个重链CDR序列,和/或如表C(2)中所示的抗体参考的所有三个轻链CDR序列,或者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如表A中所示的重链VH序列和/或轻链VL序列。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B1包括独立地选自以下各项的任何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所有六个特征:(a)由序列“G、F、T、F、S、S、Y、A”组成的重链CDR1序列;(b)长度为8个氨基酸并且包括以下有序列的重链CDR2序列:“I、G/S、S/G、Y/S、G/S、G/S、G/Y/S、T”;(c)长度为9到12个氨基酸并且包括以下共有序列的重链CDR3序列:“A、R、Y/R/G、Y/P/V/

、N/S/V、F/Y/W、G/H/S、

/S、

/V、M/F、D、Y”(d)由以下序列组成的轻链CDR1序列:“Q、S、I、S、S、Y”;(e)由以下序列组成的轻链CDR2序列:“A、A、S”;(f)长度为9个氨基酸并且包括以下共有序列的轻链CDR3序列:“Q、Q、Y/S、G/Y、R/S/V、N/A/Y/T、P、P/F/Y、T”。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a)抗体1132/1133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73、74和75;和/或90、91和92);或(b)抗体1107/1108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73、78和80;和/或SEQ ID NO:90、91和95);或(c)抗体1150/1151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73、76和77;和/或SEQ ID NO:90、91和93);或(d)抗体1140/1135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73、78和79;和/或SEQ ID NO:90、91和94);或(e)抗体ADC

1013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81、82和83;和/或SEQ ID NO:96、97和98);或(f)抗体APX005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84、85和86;和/或SEQ ID NO:99、100和101);或(g)抗体21.4.1的重链的三个CDR和/或轻链的三个CDR(SEQ ID NO:87、88和89;和/或
SEQ ID NO:102、103和104)。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a)抗体1132/1133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3和1);或(b)抗体1107/1108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15和13);或(c)抗体1150/1151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7和5);或(d)抗体1140/1135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11和9);或(e)抗体ADC

1013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19和17);或(f)抗体APX005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23和21);或(g)抗体21.4.1的重链可变区和/或轻链可变区(SEQ ID NO:27和25)。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1包括抗体1132/1133的轻链(SEQ ID NO:182)和/或抗体1132/1133的重链(SEQ ID NO:181)。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结合结构域B2结合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肿瘤细胞相关抗原:(a)突变的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产物;(b)过表达或异常表达的细胞蛋白;(c)致癌病毒产生的肿瘤抗原;(d)癌胚抗原;(e)改变的细胞表面糖脂和糖蛋白;(f)细胞类型特异性分化抗原;(g)缺氧诱导的抗原;(h)MHC I类呈递的肿瘤肽;(i)上皮肿瘤抗原;(j)血液肿瘤相关抗原;(k)癌睾丸抗原;以及(l)黑色素瘤抗原。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肿瘤细胞相关抗原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5T4、CD20、CD19、MUC

1、癌胚抗原(CEA)、CA

125、CO17

1A、EpCAM、HER2、HER3、EphA2、EphA3、DR4、DR5、FAP、OGD2、VEGFR、EGFR、NY

ESO

1、存活蛋白、TROP2和WT

1。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肿瘤细胞相关抗原是癌胚抗原。3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特异性多肽,其中所述肿瘤细胞相关抗原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鳄鱼生物科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