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67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结构(10)、弧形底座(20)、预埋套筒(30)、连接件(40)以及填充层(50);主体结构(10)整体呈“凹”字型,具有底面以及左右两个侧壁,并且在左右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1);弧形底座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底面上,其上端面呈弧形,与过轨管(1)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预埋套筒用于设置在两相邻浮置板(2)的端部上,与所述主体结构的通孔相对应;填充层设置在主体结构的两侧壁与浮置板的端部之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的通孔相对应的开孔;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以及开孔并与预埋套筒相连接,由此将主体结构与两相邻浮置板(2)固定连接起来。板(2)固定连接起来。板(2)固定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工程
,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浮置板道床以其优良的减振性能、结构稳定、几乎免维护等优点,成为目前新建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首选措施。尤其是下穿城市核心地段时,减振里程较长,通常跨越至少一个区间(含两端的车站),而在每个车站附近会设置大量的过轨管线。管径较小的管线一般会采用下穿轨道基础或敷设于隧道顶部的方式通过,但管径较大的管线,如消防管,通常需要从浮置板的板缝过轨。
[0003]相邻浮置板之间通常设置30

50mm的板缝,通过板端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轨道交通应用的常规消防管的管径>100mm,加上外护管、卡箍等结构,需要预留150

200mm的板缝。因此一般需要采用板端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浮置板的常规板端连接结构为统一的上置式、内置式剪力铰(板)或其组合。内置式剪力铰承载能力强,但需要提前浇筑在浮置板道床内部,难以进行检修和更换,且与过轨管线位置冲突,无法正常安装。上置式剪力板因布置于道床上表面,承受弯矩和传递剪力的能力差,且板缝增大导致承载能力进一步变差,甚至出现连接螺栓断裂以及抗剪芯棒断裂的情况,给行车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且凸出于道床表面,导致道床面凹凸不平,不利于巡检人员行走。
[0004]也即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

管线无法正常检修与更换。因弧形框体的一部分预埋在道床里。

左右两个受力部分(框体)不是一个整体,传递荷载能力较差。
[0005]综上所述,迫切需要提供一种专门应用于大管径过轨管线的受力合理、维护便捷的板端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主体结构(10)、弧形底座(20)、预埋套筒(30)、连接件(40)以及填充层(50);
[0008]其中,主体结构(10)整体呈“凹”字型,具有底面以及左右两个侧壁,并且在左右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1);
[0009]弧形底座(20)设置在主体结构(10)的底面上,其上端面呈弧形,与过轨管(1)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
[0010]预埋套筒(30)用于设置在两相邻浮置板(2)的端部上,与所述主体结构(10)的通孔(11)相对应;
[0011]填充层(50)设置在主体结构(10)的两侧壁与浮置板(2)的端部之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主体结构(10)的通孔(11)相对应的开孔;
[0012]连接件(40),穿过所述通孔(11)以及开孔并与预埋套筒(30)相连接,由此将主体
结构(10)与两相邻浮置板(2)固定连接起来。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还包括盖板(60),设置在“凹”字型主体结构(10)的上方,以覆盖两相邻浮置板(2)之间的板缝(3)。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主体结构(10)的两侧壁顶部向内侧弯曲延伸,两个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过轨管(1)的直径,保证在不拆除主体结构的情况下,过轨管线可以正常装拆。
[00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40)为道钉或螺栓。
[001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通孔(11)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001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填充层以及弧形底座由弹性材料制成,为弹性件。
[001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主体结构(10)的底面加厚或者设置加强肋,以增加抗弯强度。
[0019]根据本技术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4)可以实现诸多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0]板端连接结构的主体部分可拆卸,发生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此优点是其他内置式剪力铰(板)无法满足的。
[0021]起承载作用的主体结构为一个整体,比分开式的结构承载能力强,且布置于板的中性面,受力更合理。
[0022]主体结构的上表面预留开口,为此处过轨管线的正常检修与更换提供可能。上部盖板透明,巡检人员可以方便的查看过轨管线的工作状态。
[0023]可以安装在任何线路条件,即使在小半径曲线地段也能保证正常安装,不会出现因相邻两块浮置板间板缝尺寸不同而无法安装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设置在轨道板道床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沿线A

A的剖视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沿线B

B的剖视图;
[0028]图4为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主体结构及弧形底座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0029]图5为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主体结构及弧形底座的左视透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

过轨管;2

浮置板;3

板缝;4

板端连接结构;10

主体结构;11

通孔;20

弧形底座;30

预埋套筒;40

连接件;50

填充层;60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设置在轨道板道床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沿线A

A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沿线B

B的剖视图;图4为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主体结构及弧形底座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据本技术实施方案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的主体结构及弧形底座的左视透视图。参考图1和3,本申请的板端连接结构4可以设置在相邻两块浮置板2的板缝3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浮置板连接。沿浮置板宽度方向可以分布多个板端连接结构4,例如图中所示的至少4套(a、b、c、d),其中两根钢轨内侧2套,外侧2套,相对线路中心线对称布置,且分布在板厚度方向的中心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0)、弧形底座(20)、预埋套筒(30)、连接件(40)以及填充层(50);其中,主体结构(10)整体呈“凹”字型,具有底面以及左右两个侧壁,并且在左右两个侧壁上形成有多个通孔(11);弧形底座(20)设置在主体结构(10)的底面上,其上端面呈弧形,与过轨管(1)的外表面形状相配合;预埋套筒(30)用于设置在两相邻浮置板(2)的端部上,与所述主体结构(10)的通孔(11)相对应;填充层(50)设置在主体结构(10)的两侧壁与浮置板(2)的端部之间,并且形成有与所述主体结构(10)的通孔(11)相对应的开孔;连接件(40),穿过所述通孔(11)以及开孔并与预埋套筒(30)相连接,由此将主体结构(10)与两相邻浮置板(2)固定连接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浮置板道床大管径过轨的板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迎春丁德云任奇陈鹏张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