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41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浸渗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包括滑柱、框架横杆、框架纵杆、绕线组件和连接杆,若干根滑柱竖直设置,滑柱的底端横向之间通过框架横杆进行连接,滑柱的底端纵向之间通过框架纵杆进行连接,多层绕线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套设在滑柱上,每根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滑柱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两块连接杆,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主体,连接杆主体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滑孔,滑柱位于连接杆滑孔中,每根滑柱的顶部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线缆隔开放置,避免浸渗时线缆间的接触,从而使得线缆浸渗工艺更彻底,提高线缆浸渗的质量。缆浸渗的质量。缆浸渗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浸渗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浸渗又称含浸、浸透、渗透,是一种微孔渗透密封工艺,用于将密封介质通过自然渗透抽真空和加压等方法渗入微孔中,将缝隙充满然后通过自然冷却或加热的方法将缝隙里的密封介质固定,达到密封缝隙的作用。
[0003]线缆,尤其是暴露在恶劣环境中的线缆,其内部的孔隙难以抵抗水汽、烟雾、油和其他高腐蚀性液体的侵入,容易引起线缆的泄露和损坏,可以使用浸渗工艺提高密封率,提升线缆的质量。目前线缆在浸渗中,均是将线缆直接摆放在升降框体内放入浸渗罐内进行浸渗,由于线缆间的接触,使得线缆浸渗工艺不彻底,浸渗时间长,降低了线缆浸渗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能够将线缆隔开放置,避免浸渗时线缆间的接触,从而使得线缆浸渗工艺更彻底,提高线缆浸渗的质量。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包括滑柱、框架横杆、框架纵杆、绕线组件和连接杆,若干根所述的滑柱竖直设置,所述滑柱的底端横向之间通过框架横杆进行连接,所述滑柱的底端纵向之间通过框架纵杆进行连接,多层所述的绕线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套设在滑柱上,每根所述滑柱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滑柱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两块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主体,所述连接杆主体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滑孔,所述滑柱位于连接杆滑孔中,每根所述滑柱的顶部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位于连接杆的上端,每根所述连接杆主体的上端中央均设置有一个吊环。
[0006]进一步地,所述绕线组件包括支撑盘、支撑盘滑孔和绕线桩,所述支撑盘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盘滑孔,所述支撑盘通过支撑盘滑孔套设在滑柱上,所述支撑盘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排绕线桩,相邻的两排绕线桩之间形成一个线缆通道。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绕线桩的底端均固定有一个绕线桩螺纹柱,所述绕线桩螺纹柱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支撑盘上。
[000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绕线桩的上部两侧向外凸出一个弧形,每个所述绕线桩的下部两侧向内凹陷出一个弧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高度高于绕线桩的高度。
[0010]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滑柱的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座。
[00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使用时将长线缆缠绕在绕线组件上,长线缆中的线缆缠绕部缠绕在绕线桩间的线缆
通道内,使得线缆缠绕部被分割开来,避免线缆浸渗时由于线缆接触导致浸渗工艺不彻底。完成线缆的缠绕后,将两块连接杆对称套设在滑柱的顶部左右两侧,并在每根滑柱的顶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将连接杆固定,使得多层绕线组件依次叠放。最后利用吊环可将本技术吊起后放入浸渗锅内进行浸渗,从而实现长线缆的浸渗工作,提高线缆浸渗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滑柱;2、框架横杆;3、支撑座;4、绕线组件;5、线缆连接部;6、连接杆;7、紧固螺母;8、吊环;9、线缆缠绕部;41、支撑盘;42、支撑盘滑孔;43、绕线桩;44、绕线桩螺纹柱;45、支撑柱;61、连接杆主体;62、连接杆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包括滑柱1、框架横杆2、框架纵杆、绕线组件4和连接杆6,四根滑柱1竖直设置,滑柱1的底端横向之间通过框架横杆2进行连接,滑柱1的底端纵向之间通过框架纵杆进行连接,每根滑柱1的底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座3。滑柱1、框架横杆2、框架纵杆组成了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的框架主体。
[0019]多层绕线组件4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套设在滑柱1上,绕线组件4包括支撑盘41、支撑盘滑孔42和绕线桩43,支撑盘41上竖直设置有四个支撑盘滑孔42,支撑盘41通过支撑盘滑孔42套设在滑柱1上,支撑盘41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若干排绕线桩43,具体地,每个绕线桩43的底端均固定有一个绕线桩螺纹柱44,绕线桩螺纹柱44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支撑盘41上。相邻的两排绕线桩43之间形成一个线缆通道,线缆缠绕部9缠绕在绕线桩43间的线缆通道内。每个绕线桩43的上部两侧向外凸出一个弧形,每个绕线桩43的下部两侧向内凹陷出一个弧形,使得线缆缠绕部9能够更加方便快速的缠绕在线缆通道内。支撑盘41的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柱45,支撑柱45的高度高于绕线桩43的高度,使得相邻的两层绕线组件4之间能够利用位于下方的支撑柱45支撑起位于上层的绕线组件4,相邻两层绕线组件4上的线缆缠绕部9之间通过线缆连接部5进行连接,使得长线缆能够依次缠绕叠放在多层绕线组件4上。
[0020]每根滑柱1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滑柱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两块连接杆6,连接杆6包括连接杆主体61,连接杆主体61上竖直设置有四个连接杆滑孔62,滑柱1位于连接杆滑孔62中,每根滑柱1的顶部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7,紧固螺母7位于
连接杆6的上端,每根连接杆主体61的上端中央均设置有一个吊环8。
[0021]本技术的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长线缆缠绕在一层绕线组件4上,长线缆中的线缆缠绕部9缠绕在绕线桩43间的线缆通道内,使得线缆缠绕部9被分割开来,避免线缆浸渗时由于线缆接触导致浸渗工艺不彻底。缠绕完成后将该层绕线组件4及其上的线缆缠绕部9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套设在滑柱1上,并将下一个新的绕线组件4在竖直方向上套设在滑柱1上,并重复上述绕线组件4上的长线缆缠绕工作,并在该两层绕线组件4之间留出一段线缆连接部5。重复上述线缆缠绕工作,完成线缆的缠绕,然后将两块连接杆6对称套设在滑柱1的顶部左右两侧,并在每根滑柱1的顶部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7将连接杆6固定,使得多层绕线组件4依次叠放。最后利用吊环8可将本技术吊起后放入浸渗锅内进行浸渗,从而实现长线缆的浸渗工作,提高线缆浸渗质量。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柱(1)、框架横杆(2)、框架纵杆、绕线组件(4)和连接杆(6),若干根所述的滑柱(1)竖直设置,所述滑柱(1)的底端横向之间通过框架横杆(2)进行连接,所述滑柱(1)的底端纵向之间通过框架纵杆进行连接,多层所述的绕线组件(4)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套设在滑柱(1)上,每根所述滑柱(1)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滑柱(1)的顶部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两块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包括连接杆主体(61),所述连接杆主体(61)上竖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滑孔(62),所述滑柱(1)位于连接杆滑孔(62)中,每根所述滑柱(1)的顶部均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有一个紧固螺母(7),所述紧固螺母(7)位于连接杆(6)的上端,每根所述连接杆主体(61)的上端中央均设置有一个吊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浸渗用吊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4)包括支撑盘(41)、支撑盘滑孔(42)和绕线桩(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毅赵国宇王磊刘海洋禹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伦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