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540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玻璃钢管缠绕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包括:芯管;驱动夹具转动的驱动电机;沿着与芯管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导线机构,导线机构包括一横杆,横杆的顶部固设有壳体,壳体上穿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导线件,若干导线件的底部设有在纤维丝拉力作用下抵接于横杆上的导线部,横杆的一端设有将导线部贴紧的推力弹簧,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与若干导线件对应的开槽,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自动纤维丝绷断检测结构,在对应的纤维丝绷断后,通过自动补位的结构,实现将绷断的纤维丝的位置进行补位,防止纤维丝绷断后出现纤维丝之间的间隙过大,影响玻璃钢管的强度,减少了人工调整的工序,增加了玻璃钢管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钢管缠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钢缠绕机是玻璃纤维丝缠绕管道和罐体的专用机组,具有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调整方便、组装灵活、一机多用的长处和特点。玻璃钢缠绕机深受国内玻璃钢业内同仁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玻璃钢管以其独有的高刚度、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排水、化工防腐、排污等领域中;在玻璃钢管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机械机构和人工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玻璃钢管的缠绕,现有的玻璃钢管缠绕的机械在进行纤维丝送料时,纤维丝的排列位置固定,但是纤维丝在输送时会出现其中的单个纤维丝绷断的现象,在纤维丝绷断后,只能进行停机将多股纤维丝的位置进行横移,防止断掉的纤维丝的位置在缠绕时出现空缺,导致玻璃钢管强度存在缺陷容易断裂,或者直接停机将断掉的纤维丝进行对接,这样极大的浪费了纤维丝在缠绕时的时间。
[000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其可以通过设置自动纤维丝绷断检测结构,在对应的纤维丝绷断后,通过自动补位的结构,实现将绷断的纤维丝的位置进行补位,防止纤维丝绷断后出现纤维丝之间的间隙过大,影响玻璃钢管的强度,减少了人工调整的工序,增加了玻璃钢管的生产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包括:芯管,其通过夹具进行固定;驱动所述夹具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夹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芯管转动;沿着与所述芯管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穿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导线件,纤维丝通过所述导线件的张紧后绕设于所述芯管上,若干所述导线件的底部设有在纤维丝拉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横杆上的导线部,所述横杆的一端设有将若干所述导线部贴紧的推力弹簧,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与若干所述导线件对应的开槽,在纤维丝绷断时,对应的所述导线件受到设置于所述导线件顶部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弹起上升,并且所述导线件从所述开槽处脱离,其他所述导线件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再次相互贴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壳体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凸边,所述壳体内侧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凸边,所述导线部的顶部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滑动设有滑动板,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滑动板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边的顶部,在导线部受到纤维丝的拉力抵接于所述横杆上时,所述第二限位板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边的顶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在导线部受力抵接于所述横杆上时,所述复
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边和第二限位凸边之间的远离所述开槽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第二限位板邻近所述导向斜面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配合的斜面部,在复位弹簧将所述导线件顶起时,所述斜面部与所述导向斜面配合将所述导线件从所述开槽处顶出所述壳体的内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开槽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开槽对应的倾斜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之间设有供所述滑动轴通过的通道,所述第二限位板在滑出所述开槽后抵接于所述通道的顶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导线部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导线部的外壁设有导线凹槽,所述导线凹槽的两端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顶部通过框架固设于所述滑动轴的底部,所述纤维丝穿设于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且绕设于所述导线凹槽内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推力弹簧与所述导线件之间设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横杆上。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横杆邻近所述芯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抵接于所述纤维丝的底部,所述纤维丝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辊和芯管之间并绕设于所述芯管的外壁。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所述横杆远离所述芯管的一侧设有对所述纤维丝进行张紧的第二转动辊。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包括:芯管,其通过夹具进行固定;驱动所述夹具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夹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芯管转动,通过芯管的自身转动,保证将纤维丝缠绕在芯管上,实现玻璃钢管的正常的缠绕生产;沿着与所述芯管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导线机构,通过导线机构的往复移动,实现将纤维丝均匀的缠绕在芯管上,保证玻璃钢管加工后的强度,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穿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导线件,纤维丝通过导线件的张紧后绕设于所述芯管上,保证纤维丝可以紧密的绕设在芯管的外壁,若干所述导线件的底部设有在纤维丝拉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横杆上的导线部,保证对纤维丝的张紧力,同时导线部之间采用抵接的形式,实现了将相邻的纤维丝之间进行等距离的输送,防止纤维丝之间的距离不统一,影响玻璃钢管的强度,所述横杆的一端设有将所述导线部贴紧的推力弹簧,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与若干所述导线件对应的开槽,在纤维丝绷断时,对应的所述导线件受到设置于所述导线件顶部的复位弹簧的作用瞬间弹起上升,并且所述导线件从所述开槽处脱离,其他所述导线件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再次相互贴紧,保证在其中的一根纤维丝绷断后,通过将绷断的纤维丝对应的导线件自动排出,然后将剩余的纤维丝自动排列,防止纤维丝绷断后,纤维丝之间的距离变化,影响玻璃钢管制作的强度,综上,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自动纤维丝绷断检测结构,在对应的纤维丝绷断后,通过自动补位的结构,实现将绷断的纤维丝的位置进行补位,防止纤维丝绷断后出现纤维丝之间的间隙过大,影响玻璃钢管的强度,减少了人工调整的工序,增加了玻璃钢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
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导线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

芯管,3

第一转动辊,4

第二转动辊,5

纤维丝,6

壳体,61

导向斜面,62

第二限位凸边,63

第一限位凸边,64

卡接部,7

支架,8

导线件,81

第一限位板,82

第二限位板,83

导线部,84

抵接部,85

滑动轴,9

推力弹簧,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管,其通过夹具进行固定;驱动所述夹具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夹具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芯管转动;沿着与所述芯管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固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穿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导线件,纤维丝通过所述导线件的张紧后绕设于所述芯管上,若干所述导线件的底部设有在纤维丝拉力作用下抵接于所述横杆上的导线部,所述横杆的一端设有将若干所述导线部贴紧的推力弹簧,所述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与若干所述导线件对应的开槽,在纤维丝绷断时,对应的所述导线件受到设置于所述导线件顶部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弹起上升,并且所述导线件从所述开槽处脱离,其他所述导线件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再次相互贴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凸边,所述壳体内侧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凸边,所述导线部的顶部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滑动设有滑动板,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滑动板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边的顶部,在导线部受到纤维丝的拉力抵接于所述横杆上时,所述第二限位板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边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钢管道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线部受力抵接于所述横杆上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连刘东明李成龙李树春李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