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互不相溶的Cu-Mo合金的制备方法及Cu-Mo合金技术

技术编号:359448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互不相溶的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及Cu

Mo合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及Cu

Mo合金。

技术介绍

[0002]Cu

Mo合金是由高熔点、低线胀系数的Mo和高导电、导热率的Cu制成的假合金,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有优良的抗高温和抗腐蚀等性能,因此可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电触头材料和电火花电极材料等。由于Cu

Mo合金的两个组元既不相互固溶,又不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因此在常规条件下制备Cu

Mo合金极其困难,目前Cu

Mo合金的制备主要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通过原料混合、压制成形、烧结得到。对于Cu

Mo合金体系,由于Mo、Cu之间互不固溶而且润湿性极差导致致密化程度低,在常规的烧结工艺下很难获得高的致密度,得到的合金材料存在微观组织分布不均匀,颗粒尺寸较大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该材料的优点,无法满足某些应用场景下性能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这种表面改性技术对常规粉末冶金得到的Cu

Mo合金基体材料进行处理,其诱发的极速熔凝效应可在基体材料表层生成纳米钼颗粒的合金层,生成的合金层能够提高Cu

Mo合金的耐磨性,以满足其在作为电触头材料等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具体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对Cu

Mo合金基体材料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在Cu

Mo合金基体材料表层诱发生成分布有纳米钼颗粒的合金层。
[0006]优选地,纳米钼颗粒的粒径为5

25nm。
[0007]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辐照处理作为一种极端的加工技术,以微秒的时间作用在样品上可致使样品表层熔化甚至蒸发,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熔层中Cu和Mo颗粒边缘完全熔化,在随后的急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纳米钼颗粒均匀分布在合金层,能够提高合金表层耐磨性能。
[0008]优选地,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参数为:真空度P≤8
×
10
‑3Pa,束斑直径10

60mm,脉冲电子束能量为20

40keV,能量密度为1

30J/cm2,辐照次数为1

30次,靶源距离为15

20cm。
[0009]优选地,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参数为:真空度P≤6
×
10
‑3Pa,束斑直径30

60mm,脉冲电子束能量为20

40keV,能量密度为4

20J/cm2,辐照次数为5

10次,靶源距离为15

20cm。
[0010]优选地,所述Cu

Mo合金基体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得到。
[0011]优选地,所述Cu

Mo合金基体材料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铜粉和钼粉混合,将混合后的粉末压制成形,然后真空烧结得到。
[0012]优选地,所述铜粉和钼粉采用球磨法混合。
[0013]优选地,真空烧结采用阶段升温烧结,具体包括:以5

10℃/min速度升温到500

600℃,保温10

30min;然后以5

10℃/min继续升温到750

850℃/min,保温30

60min。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Cu

Mo合金,由上述任一项方法制备得到。
[00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辐照处理Cu

Mo合金基体材料,在材料表层诱发生成纳米钼颗粒,所述表层中纳米钼颗粒与基体Cu为冶金结合,并呈均匀分布,解决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得到的Cu

Mo合金基体表层Mo颗粒相尺寸较大以及与Cu基体界面结合问题,均匀分布的纳米相颗粒可进一步提高Cu

Mo合金表层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经HCPEB辐照处理得到的Cu

Mo合金的SEM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经HCPEB辐照处理得到的Cu

Mo合金的TEM图;
[0019]图3为实施例2经HCPEB辐照处理得到的Cu

Mo合金的背散射图;
[0020]图4为实施例2 HCPEB辐照处理前后Cu

Mo合金的摩擦系数曲线,其中,1为HCPEB辐照处理前Cu

Mo合金基体材料的摩擦系数曲线;2为HCPEB辐照处理后Cu

Mo合金的摩擦系数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明确提出这些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但是不解释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对Cu

Mo合金基体材料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在Cu

Mo合金基体材料表层诱发生成分布有纳米钼颗粒的合金层。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参数为:真空度P=5
×
10
‑3Pa,束斑直径为60mm,脉冲电子束能量为27KeV,能量密度为4J/cm2,辐照次数为5次,靶源距离为15cm。
[0024]其中,所述Cu

Mo合金基体材料使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得到,具体步骤为:
[0025](1)混合:将铜粉(200目)和钼粉(400目)按照重量比75∶25放入球磨机中进行混料,球磨时间为1h;
[0026](2)压制成形:混合均匀后的粉末装入压片机中,在15MPa的压力下进行压制5h;
[0027](3)真空烧结:将压制成形的粉末放入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参数为:在压力为10MPa下以10℃/min速度升温到500℃,保温30min,然后以10℃/min升温到850℃/min,保温60min。
[0028]图1为本实施例辐照后Cu

Mo合金的SEM图,可以看出Cu

Mo合金表层发生剧烈熔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Cu

Mo合金基体材料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在Cu

Mo合金基体材料表层诱发生成分布有纳米钼颗粒的合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钼颗粒的粒径为5

25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参数为:真空度P≤8
×
10
‑3Pa,束斑直径10

60mm,脉冲电子束能量为20

40keV,能量密度为1

30J/cm2,辐照次数为1

30次,靶源距离为15

20c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互不相溶的Cu

Mo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处理参数为:真空度P≤6
×
10
‑3Pa,束斑直径30

60mm,脉冲电子束能量为20

40keV,能量密度为4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从林关锦彤杨子润顾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