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39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软标打印技术领域。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设置的背涂层、基体、离型层、油墨层和接着层;所述离型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软标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转印打印是指通过热转印打印机,将带有可转印油墨层的碳带通过打印头加热,油墨层转印至基材的一种打印方法。通过热熔融转印方式所形成的图像因其浓度高、清晰度高,故该方式适合文字、条码等图像的打印。目前市面上的树脂基碳带在转印至凹凸不平的基材表面时会存在转印缺陷如拖尾、掉块以及转印不完全等。其主要是离型涂层所起到的隔离基膜与油墨涂层性能较差,现有的离型涂层的制备多是单一或几种用聚酯树脂获得涂覆液涂覆在基膜背面,其熔点范围有限且聚酯很难耐高温,导致转印后出现打印拖尾、掉块和转印不完全等问题。
[0003]因此,提出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能够大幅度减轻碳带在凹凸不平的基材表面上的转印缺陷,同时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设置的背涂层、基体、离型层、油墨层和接着层;所述背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90份和耐热性树脂50

80份;所述离型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90份、丙烯酸树脂3

9份、粘结性树脂5

10份和蜡2

5份;所述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80份、聚酯树脂10

20份、无机颜料10

15和分散剂0

5份;所述接着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40

60份、聚酯树脂10

20份、粘结性树脂20

40份。
[0006]有益效果:能够大幅度减轻碳带在凹凸不平的基材表面上的转印缺陷,同时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
[0007]原理说明:丙烯酸树脂在打印头加热后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尺寸稳定性,能够保证将热量传递给油墨层的同时保证自身良好的切边性,提高转印的解析度,但同时丙烯酸树脂的选择和用量很关键,特别是分子量和玻璃化转态温度(TG值)对其影响较大;本申请所选的丙烯酸树脂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0000

50000,优选为18000

22000,分子量高的流动性差,无法在打印头加热时充分熔融流动,导致图案无法转印完全;过低分子量的丙烯酸成膜性差,导致分布不均匀可能会导致转印图案的缺失。本申请所选的丙烯酸树脂的TG(熔点)值为65℃

150℃,优选为85℃

130℃,TG值会影响丙烯酸树脂在转印过程中的切边性,过低的TG值将导致流动性增加,导致转印的拖尾和掉块问题;过高的TG值会影响到转印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进而影响转印图像的完整性。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基体为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0]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的膜作为基材能够更好的保证背涂层、离型层能够有效涂布在基材表面。
[0011]进一步,所述耐热性树脂为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2]有益效果:传热防磨擦,保护打印头与打印基材。
[0013]进一步,所述溶剂为2

丁酮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0014]有益效果:采用2

丁酮和/或甲苯作为溶剂能够保证背涂层、离型层、油墨层和接着层中组分充分的分散混合。
[0015]进一步,所述基体的厚度为2

15μm,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2

1.0μm,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1

0.4μm,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3

0.5μm,所述接着层的厚度为0.1

0.3μm。
[0016]有益效果:在此厚度范围内能够保证热转印碳带的厚度,同时对基材的附着力和耐磨作用好。
[0017]进一步,所述粘结性树脂为乙烯

醋酸乙烯树脂和氯乙烯

醋酸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0018]有益效果:能够提高离型层与油墨层之间的闭合效果;同时具有粘结性的树脂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的成膜性能和流动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对于凹凸不平的被转印体的图像的清晰度,减少掉块和拖尾等转印缺陷。
[0019]进一步,所述蜡为微晶蜡、巴西棕榈蜡、石蜡、费托蜡、日本蜡、蜂蜡、鲸蜡、白蜡、羊毛蜡、虫胶蜡和小烛树蜡中的任意一种。
[0020]有益效果:通过使剥离层包含蜡,能够提高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热转印片制作的印相物的耐摩擦性。
[0021]进一步,所述无机颜料为炭黑。
[0022]有益效果:着色效果好。
[0023]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提供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备液:
[0025]背涂液:将耐热性树脂份加入到份的溶剂溶解,制成背涂液,备用;
[0026]离型液:将丙烯酸树脂3

9份、粘结性树脂5

10份加入到70

90份的溶剂溶解,然后加入蜡2

5份搅拌混合后,制成离型液,备用;
[0027]油墨液:将聚酯树脂10

20份加入到70

80份的溶剂溶解,然后加入无机颜料10

15份和分散剂0

5份搅拌混合后,制成油墨液,备用;
[0028]接着液:将聚酯树脂10

20份、粘结性树脂20

40份加入到20

40份的溶剂溶解,制成接着液,备用;
[0029]S2:打电晕;
[0030]提供一基体,在所述基体的一面上打上电晕;
[0031]S3:涂布;
[0032]将步骤S1制得的背涂液涂布在步骤S2的所述基体打电晕的一面上,然后烘干形成背涂层,待用;
[0033]然后将步骤S1制得的离型液涂布在步骤S2的所述基体远离所述背涂层的一面上,然后烘干形成离型层;
[0034]接着将步骤S1制得的油墨液涂布在步骤S3的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基体的一面上,然后烘干形成油墨层;
[0035]最后将将步骤S1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贴合设置的背涂层、基体、离型层、油墨层和接着层;所述背涂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90份和耐热性树脂50

80份;所述离型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90份、丙烯酸树脂3

9份、粘结性树脂5

10份和蜡2

5份;所述油墨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70

80份、聚酯树脂10

20份、无机颜料10

15和分散剂0

5份;所述接着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后再涂布而成:溶剂40

60份、聚酯树脂10

20份、粘结性树脂20

4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性树脂为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2

丁酮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为2

15μm,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2

1.0μm,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1

0.4μm,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0.3

0.5μm,所述接着层的厚度为0.1

0.3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性树脂为乙烯

醋酸乙烯树脂和氯乙烯

醋酸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蜡为微晶蜡、巴西棕榈蜡、石蜡、费托蜡、日本蜡、蜂蜡、鲸蜡、白蜡、羊毛蜡、虫胶蜡和小烛树蜡中的任意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转印打印的树脂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颜料为炭黑。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天航李辉崔仲晖李顺嵇高晶伍衡文添俊孟佳成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智造数字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