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56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及其制备方法。该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包括:油墨层;设置在所述油墨层上的离型层;设置在所述离型层上的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背涂层;其中,所述油墨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
,具体涉及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线号标识是指在套管、热缩管、标志条等基材上打印图案,形成信息标识,目前常用的制作方式是热转印或喷墨方式。线管的热转印打印印刷方式,具有携带方便,打印快捷等一系列优势,是重要的线管图案印刷方式。
[0003]在使用热转印方式形成图案时,其使用的耗材是热转印介质,如树脂基热转印碳带。线号标识往往在严苛环境下使用,包括化学环境,操作环境等。对标识图案的耐化学性、耐汗渍等都极高的要求,这对打印耗材热转印介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线号标识的图案及文字较小,为实现良好的标识效果,色密度要求极高,在高的色密度要求下,传统的树脂碳带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耐溶剂及耐汗渍性能,两者较难统一。而目前市场上针对线号标识打印的热转印介质还很少,大部分属于条码打印的热转印介质衍生品,适用性差,色密度低、解析度不足、耐溶剂及耐汗渍等耐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线号标识特殊的使用场景及性能要求,在配方及结构上进行创新,提供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在各类线号标识基材上都具备良好的打印解析度、色密度及高耐溶剂、高耐汗渍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包括基材层,离型层,油墨层以及与油墨层面相反面设置的背涂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

10μm,所述基材层的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1,4

聚环亚己基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PS)膜、聚丙烯(PP)膜、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聚酰亚胺膜等中的一种,优选厚度为4

6μm。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背涂层厚度为0.5

1.2μm,背涂层目的为防止热转印时温敏加热头加热导致的发粘或褶皱的产生等不良影响。所述背涂层主要成分为醋酸丙酸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厚度优选为0.2

0.6μm。
[0009]背涂层往往还需要加入高粘结性树脂,如聚酯、聚氨酯等。
[0010]背涂层中往往还需加入润滑剂如磷酸酯、硬脂酸锌、甘油二油酸酯、单油酸甘油酯等。
[0011]背涂层中往往还需加入具有自清洁效果的填料,如滑石粉、高岭土、碳酸钙、氢氧
化铝、二氧化硅、石墨、氮化硼等无机微粒。
[0012]背涂层往往还需加入流平剂、分散剂和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背涂层往往还需加入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联剂。
[0014]所述背涂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材料用适量的2

丁酮和甲苯溶解,制成背涂层液,再用200

250线的陶瓷网纹辊,采用凹版涂布机将背涂层液涂布在基材的上,60

100℃烘干,涂布速度60

100m/min。
[0015]背涂层一般具有耐热爽滑功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厚度为0.2

1μm,优选厚度0.2

0.5μm.所述离型层的成分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蜡等。
[0017]所述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在离型层中的占比在10

20wt%之间,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VAC(醋酸乙烯)含量在15

35间,优选为28。
[0018]所述蜡在离型层中占比在80

90wt%之间,可为PE蜡、巴西棕榈蜡、微晶蜡等,粒径在1

10um间,熔点在70

120℃。
[0019]离型层中乙烯

醋酸乙烯提供了良好的成膜性及与蜡的良好相容性。蜡则提供了打印时的良好的剥离性与打印图案的解析度,其良好的阻隔性能进一步提高打印后图案的耐溶剂及耐汗渍能。
[0020]在该厚度下,可保障打印图案后具有良好的耐溶剂、耐汗渍性能,打印图案解析度高,锐度高。低于该厚度,打印耐溶剂、耐汗渍性能下降,高于该厚度,打印解析度下降。
[0021]所述离型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材料用适量的甲苯溶解、研磨分散,研磨后粒径在0.2um

0.6um,制成离型层液,再用230

250线的陶瓷网纹辊,采用凹版涂布机将离型层液涂布在基材的上,80

100℃烘干,涂布速度60

100m/min。
[0022]所述油墨层厚度为1.4

2.2μm,优选厚度为1.6

2.0μm。所述油墨层的成分为氯醋树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以及颜料、蜡、固体颗粒、溶剂等。
[0023]所述氯醋树脂为二元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在油墨层中占比在25

40wt%之间,氯醋树脂K值在42

59间,氯乙烯含量在85

89wt%间。氯醋树脂为打印后图案提供了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同时与线号标识基材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在基材上具有良好的打印质量。
[0024]所述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在油墨层中的占比在3

8wt%之间,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VAC(醋酸乙烯)含量在35

45wt%之间,优选为40wt%。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为热转印介质提供了良好的转印基材适应性。
[0025]所述丙烯酸树脂在油墨层中的占比在3

8wt%之间,首选甲基丙烯酸类丙烯酸树脂,分子量80000

150000,Tg在90

120℃间。高Tg丙烯酸树脂提升了打印后图案的硬度,具有优异耐汗渍、耐溶剂性能。
[0026]所述固体颗粒首选二氧化硅粒子在油墨层中占比在1

3wt%之间,粒径3.6

4um,所述固体粒子,可提供良好的防粘效果,提升打印解析度。
[0027]所述蜡在油墨层中的占比在3

6wt%之间,可以为PE蜡、微晶蜡、巴西棕榈蜡,首选PE蜡,其粒径在6

10um间,熔点在85

115℃间。所述蜡粉,进一步提升热转印介质在打印时的防粘性,可有效降低打印时噪音,其优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层;设置在所述油墨层上的离型层;设置在所述离型层上的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的背涂层;其中,所述油墨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25

40%的氯醋树脂、3

8%的第一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3

8%的丙烯酸树脂、50

60%的颜料、3

6%的第一蜡和1

3%的防粘固体颗粒;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4

2.2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氯醋树脂为二元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氯醋树脂的K值在42

59之间,氯乙烯含量在85

89wt%之间;所述第一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含量在35

45wt%之间;所述丙烯酸树脂为甲基丙烯酸树脂,分子量80000

150000,Tg在90

120℃之间;所述防粘固体颗粒为二氧化硅粒子,粒径为3.6

4um;所述第一蜡选自PE蜡、微晶蜡或巴西棕榈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粒径在6

10um之间,熔点在85

115℃之间;所述颜料为炭黑或氧化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1.6

2.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含量为40wt%;所述第一蜡为PE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

10μm;所述基材层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1,4

聚环亚己基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硫醚膜、聚苯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尼龙膜或聚酰亚胺膜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4

6μm;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的厚度为0.5

1.2μm;所述背涂层包括树脂材料,其选自醋酸丙酸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乙醛系树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溶剂及耐汗渍优异的线号打印用热转印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涂层还包括高粘结性树脂、润滑剂、自清洁填料、流平剂、分散剂、抗静电剂或交联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高粘结性树脂为聚酯或聚氨酯,其添加量为所述树脂材料的3

10wt%;所述润滑剂选自磷酸酯、硬脂酸锌、甘油二油酸酯或单油酸甘油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其添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嵇高晶文添俊伍衡李顺唐国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鼎一智造数字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