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28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设有U型条,第三碳纤维条上设有连接组件,且第三碳纤维条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碳纤维条固定连接。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减少了搭接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的情况,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实用性能,同时有效避免了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够牢固产生相互脱离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结构相关
,具体为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质量比金属铝还要轻,但是强度却比钢铁还要强,还耐腐蚀方便成型。所以一经推出,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取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0003]在传统的碳纤维作为原料生产产品时,由于部分产生需要的碳纤维长度较长,需要配合使用搭接技术,传统的搭接技术在针对某些情况时可能具有一定的弊端:
[0004]1、碳纤维材料的碳纤维条搭接时容易出现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从而影响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0005]2、两个完成搭接的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产生相互脱离,从而影响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0006]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所述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设有U型条,所述第三碳纤维条上设有连接组件,且所述第三碳纤维条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碳纤维条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型卡槽,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上的十字型卡柱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上的十字型卡槽配合卡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碳纤维条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所述第二碳纤维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所述U型条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配合卡接,所述U型条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配合卡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条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对位通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上表面与第一对位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对位通孔,且所述第一对位通孔和第二对位通孔卡接有同一个第一限位胶柱。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管和第二纤维胶柱,所述第二碳纤维条的中部和第三碳纤维条的中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对位通孔,位于第二碳纤维条上的第二对位通孔和第三碳纤维条上的第二对位通孔与同一个卡管配合卡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纤维胶柱卡接于卡管的内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
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在空间上垂直分布。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在碳纤维条搭接时,利用U型条与第一L型槽和第二L型槽完成卡接,形成第一碳纤维条与第二碳纤维条之间的固定,然后利用卡管对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之间形成卡接固定,减少了搭接接口处的凸起和不平整的情况,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材料的实用性能;
[0017]2、该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在搭接后,分别利用纤维胶进行灌注,并冷却形成第一纤维胶柱和第二纤维胶柱,实现勒对搭接处的缺口的填充,进一步提高了搭接后的碳纤维条的平整度,同时有效避免了碳纤维条在搭接后可能会因为连接不够牢固产生相互脱离的问题,保证了后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一碳纤维条、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搭接后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一碳纤维条和第二碳纤维条搭接的拆分后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第二碳纤维条和第三碳纤维条搭接的拆分后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的图3中A部分放大后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第一碳纤维条;101、十字型卡柱;102、十字形卡槽;103、第一L型槽;
[0025]2、第二碳纤维条;201、第二L型槽;202、第二对位通孔;2021、第一限位胶柱;203、第三对位通孔;
[0026]3、第三碳纤维条;
[0027]4、U型条;401、第一对位通孔;
[0028]5、连接组件;501、卡管;5011、第一通槽;5012、第二通槽;502、第二纤维胶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实施例: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设有U型条4,第三碳纤维条3上设有连接组件5,且第三碳纤维条3通过连接组件5与第二碳纤维条2固定连接。
[0031]其中,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101,第一碳纤维
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形卡槽102,位于第一碳纤维条1上的十字型卡柱101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十字形卡槽102配合卡接;
[0032]利用十字型卡柱101与十字形卡槽102之间的配合卡接,可以保证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连接时连接处的平整程度。
[0033]其中,第一碳纤维条1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103,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201,U型条4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103配合卡接,U型条4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
[0034]利用U型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L型槽103和第二L型槽201配合卡接,可以对卡接后的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进行限位锁定。
[0035]其中,U型条4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对位通孔401,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上表面与第一对位通孔4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对位通孔202,且第一对位通孔401和第二对位通孔202卡接有同一个第一限位胶柱2021;
[0036]第一对位通孔401与第二对位通孔202形成连通的孔洞,向其中注入固定用的纤维胶并凝固呈第一限位胶柱2021,可以将U型条4的位置进行固定,实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的连接固定。
[0037]其中,连接组件5包括卡管501和第二纤维胶柱502,第二碳纤维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包括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第二碳纤维条(2)和第三碳纤维条(3)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相互靠近的一端配合卡接,且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与第二碳纤维条(2)之间设有U型条(4),所述第三碳纤维条(3)上设有连接组件(5),且所述第三碳纤维条(3)通过连接组件(5)与第二碳纤维条(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端均设有十字型卡柱(101),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和第二碳纤维条(2)的另一端均开设有十字型卡槽(102),位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上的十字型卡柱(101)与位于第二碳纤维条(2)上的十字型卡槽(102)配合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的搭接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条(1)的一侧开设第一L型槽(103),所述第二碳纤维条(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L型槽(201),所述U型条(4)的一端与第一L型槽(103)配合卡接,所述U型条(4)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月李波黄斌肖磊周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泰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