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04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包括真空袋,所述真空袋的底面与模具密封连接,所述真空袋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树脂注入的进料管,所述真空袋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真空袋的一侧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所述出料管内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出料管的底侧内壁密封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出料管内设置挡块,将底层树脂进行阻挡,同时不影响真空的导入;通过在真空袋外侧设置防护壳体,可避免真空袋在使用过程收到划损破裂,同时防护壳体可对真空的边侧进行压紧,提升真空袋与模具间的密闭性。密闭性。密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真空导入成型
,具体是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
[0003]真空导入工艺是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中的重要工艺方法,在抽取真空的过程中,易产生部分树脂随气体抽出,造成资源浪费或管道堵塞。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现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包括真空袋,所述真空袋的底面与模具密封连接,所述真空袋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树脂注入的进料管,所述真空袋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所述真空袋的一侧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所述出料管内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出料管的底侧内壁密封贴合。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盖于所述真空袋顶部的防护壳体,所述真空袋铺设于所述防护壳体内壁上,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真空袋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壳体。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真空袋与所述模具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出料管通过通孔贯穿所述密封圈后与所述真空袋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的外侧密封套接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的外侧密封套接有用于与外部真空泵连接的气管。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渡管包括连接段与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伸出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盖板。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延伸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所述延伸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管及所述气管密封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气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盖板的外径与所述延伸段的外径相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出料管内设置挡块,将底层树
脂进行阻挡,同时不影响真空的导入;通过在真空袋外侧设置防护壳体,可避免真空袋在使用过程收到划损破裂,同时防护壳体可对真空的边侧进行压紧,提升真空袋与模具间的密闭性;通过在过渡管的延伸段设置弹簧与盖板,在真空泵的工作过程中,在吸力的作用下,盖板与过渡管分离,实现真空的导入,在真空泵停止工作后,盖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与过渡管密封贴紧,避免外部空气杂质的进入,也能避免部分树脂流出。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截面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A放大图。
[0016]图中:1、真空袋;2、防护壳体;3、模具;4、密封圈;5、进料管;6、出料管;7、过渡管;71、连接段;72、延伸段;73、安装孔;74、弹簧;8、气管;9、盖板;10、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结合图1

2可知,包括真空袋1,真空袋1的底面与模具3密封连接,真空袋1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树脂注入的进料管5,真空袋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出料管6,出料管6远离真空袋1的一侧与外部真空泵连接,出料管6内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挡块10,挡块10与出料管6的底侧内壁密封贴合。出料管6采用透明材质制成,通过在出料管6内设置挡块10,在真空导入成型的过程,树脂摊铺于模具3上,挡块10可有效的将底层树脂进行阻挡,避免树脂随空气抽出,同时出料管6上部留有空间,不影响真空的导入。
[0020]优选的,还包括盖于真空袋1顶部的防护壳体2,真空袋1铺设于防护壳体2内壁上,进料管5远离真空袋1的一端贯穿防护壳体2。真空袋1与模具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位于出料管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出料管6通过通孔贯穿密封圈4后与真空袋1连通。通过在真空袋1外侧设置防护壳体2,可避免真空袋1在使用过程收到划损破裂,同时防护壳体2可对真空的边侧进行压紧,提升真空袋1与模具3间的密闭性,出料与密封圈4均为密封连接,保障整体的密闭性,提升装置的真空导入效果,避免漏气等问题。
[0021]优选的,出料管6的外侧密封套接有过渡管7,过渡管7的外侧密封套接有用于与外部真空泵连接的气管8,过渡管7包括连接段71与延伸段72,延伸段72远离连接段71的一端周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73,安装孔73内固定有弹簧74,弹簧74伸出安装孔73的一端固定连
接有盖板9,延伸段72的外径小于连接段71的外径,延伸段72的两端分别与出料管6及气管8密封连接,连接段71与气管8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盖板9的外径与延伸段72的外径相同。通过在过渡管7的延伸段72设置弹簧74与盖板9,在真空泵的工作过程中,在吸力的作用下,盖板9与过渡管7分离,实现真空的导入,在真空泵停止工作后,盖板9在弹簧74的作用下,与过渡管7密封贴紧,避免外部空气杂质的进入,也能避免部分树脂流出。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真空袋1与密封圈4通过密封胶与磨具粘接后,将进料管5贯穿防护壳体2预留的孔位后与树脂输送装置连接,然后将防护壳体2盖于真空袋1上,将真空袋1的边侧与模具3压紧,然后打开真空泵进行抽气出料,出料管6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及时观测树脂是否溢出挡板的上方,在抽气结束后,关闭真空泵,盖板9在弹簧74的拉力下与过渡管7贴紧密封,避免外部杂质的进入。
[0023]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袋(1),所述真空袋(1)的底面与模具(3)密封连接,所述真空袋(1)的顶部连通有用于树脂注入的进料管(5),所述真空袋(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出料管(6),所述出料管(6)远离所述真空袋(1)的一侧与外部真空泵连接,所述出料管(6)内固定设置有半圆形的挡块(10),所述挡块(10)与所述出料管(6)的底侧内壁密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于所述真空袋(1)顶部的防护壳体(2),所述真空袋(1)铺设于所述防护壳体(2)内壁上,所述进料管(5)远离所述真空袋(1)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壳体(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用真空导入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袋(1)与所述模具(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位于所述出料管(6)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出料管(6)通过通孔贯穿所述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秋月李波黄斌肖磊周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泰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