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模组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94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态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电池,所述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芯模组,所述壳体上设有导热结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隔热毡、缓冲层以及导热层,所述隔热毡、所述缓冲层、所述导热层以及多个所述电芯相互层叠设置,且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导热结构导热配合。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升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导热效果,从而降低热失控风险,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态电池模组和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固态电池模组和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使得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电池包主要以液态锂电池为主,而液态锂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较高、体积能量密度、体积密度局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态电池模组,可以提升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导热效果,从而降低热失控风险,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芯模组,所述壳体上设有导热结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隔热毡、缓冲层以及导热层,所述隔热毡、所述缓冲层、所述导热层以及多个所述电芯相互层叠设置,且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导热结构导热配合。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可以提升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导热效果,从而降低热失控风险,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导热胶,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壳体由所述导热胶连接。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导热绝缘垫,所述导热绝缘垫与所述导热层导热配合。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竖立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热层层叠于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所述导热层的下边沿折弯并通过导热胶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底面。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被分为多个电芯组,每个所述电芯组均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且多个所述电芯组层叠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电芯组之间均层叠设有所述缓冲层。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层叠设置有所述隔热毡。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模组框、模组端板、模组底板,所述模组框包括模组上盖和模组侧板,所述模组上盖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模组侧板,所述模组框被构造成开口向下的U型板状;所述模组端板封盖于所述模组框的左右两端;所述模组底板封盖于所述模组框的底部,其中,所述模组框、所述模组端板以及所述模组底板合围出放置电芯的空腔。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模组框之间设有绝缘膜。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模组与所述模组端板之间设有绝缘垫。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外皮为铝塑膜。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上设有采集线,所述采集线设于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模组上盖之间,其中,所述采集线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线与所述电芯模组粘接。
[00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线与所述模组上盖粘接。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上设有定位柱,所述采集线由所述定位柱定位。
[00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端板上设有吊装孔。
[002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端板上设有减重孔。
[00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端板上设有加强筋。
[00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框与所述模组端板焊接连接。
[002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端板内侧设有端板绝缘垫。
[002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底板为挤压铝合金型材。
[002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汇流排、汇流排绝缘组件,所述汇流排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两端,且所述汇流排连接所述电芯;所述汇流排绝缘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两端,并设于所述模组端板的内侧,所述汇流排绝缘组件上设有外漏出所述模组端板的模组输出极,所述汇流排绝缘组件设于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汇流排之间。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固态电池膜组、液冷板,所述固态电池膜组为前述的固态电池膜组;所述液冷板层叠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壳体的底面之间有导热硅胶和/或导热硅脂。
[00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可以提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利于电池的布置,且可以提高电池导热效果,从而提升电池使用时性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态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态电芯模组的爆炸图。
[0032]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态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态电芯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7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电池模组100,模组框1,汇流排绝缘组件3,汇流排4,模组输出极5,模组底板7,导热胶71,导热绝缘垫8,采集线9,
[0039]模组端板2,安装孔20,螺杆21,吊装孔22,
[0040]电芯模组6,隔热毡61,导热层62,电芯63,缓冲层65,绝缘膜66。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结合图1至图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100,包括:壳体和电芯模组 6,壳体上设有导热结构。具体地,壳体上的导热结构可以使热量通过壳体导出,提高散热面积和散热效果,从而避免电池模组100过热。电芯模组6包括多个电芯63、隔热毡61、缓冲层65以及导热层62,其中,隔热毡61、缓冲层65、导热层62以及多个电芯63相互层叠设置,以利于简化电池模组100内部结构,利于节约空间,减小模组体积。进一步地,隔热毡61可以在电芯63发生热失控时起到隔离作用,以避免热失控蔓延,提高电池模组 100的安全性;缓冲层65可以用于吸收电芯63膨胀空间,以提升电池模组100的稳定性;导热层62适于与导热结构导热配合以提高导热效果,避免电池模组100过热或者局部过热,从而提高电池模组100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004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态电池模组100,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导热结构,且在电芯模组6内层叠设置电芯63、隔热毡61、缓冲层65及导热层62的技术方案,可以提升电池模组100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导热效果,从而降低热失控风险,且结构简单易于构造。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导热结构;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隔热毡、缓冲层以及导热层,所述隔热毡、所述缓冲层、所述导热层以及多个所述电芯相互层叠设置,且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导热结构导热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导热胶,所述导热层与所述壳体由所述导热胶连接;和/或所述导热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导热绝缘垫,所述导热绝缘垫与所述导热层导热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竖立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热层层叠于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所述导热层的下边沿折弯并通过导热胶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芯被分为多个电芯组,每个所述电芯组均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芯,且多个所述电芯组层叠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电芯组之间均层叠设有所述缓冲层;和/或所述电芯和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层叠设置有所述隔热毡。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述壳体包括:模组框,所述模组框包括模组上盖和模组侧板,所述模组上盖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所述模组侧板,所述模组框被构造成开口向下的U型板状;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封盖于所述模组框的左右两端;模组底板,所述模组底板封盖于所述模组框的底部,其中,所述模组框、所述模组端板以及所述模组底板合围出放置电芯的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代康伟盛军阎永恒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