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329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收纳在座椅内部中,并且提高了乘员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框架侧板部(116);气囊垫(112),其以收纳形态内置于座椅(102)的侧支撑件(109)中;充气器(110),其被插入到气囊垫(112)中。收纳形态的气囊垫(112)具有:气垫后部(126),其被组装在框架侧板部(116)上;气垫延长部(128),其沿侧支撑件(109)的座椅软垫(107)延伸;气垫折返部(130),其从气垫延长部(128)向后方折返;气垫前部(132),其向气垫折返部(130)的座椅靠背(104)的外侧卷曲或折叠而配置。气垫延长部(128)向座椅靠背(104)的中央侧膨胀并按压乘员。背(104)的中央侧膨胀并按压乘员。背(104)的中央侧膨胀并按压乘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的车辆基本上都标配有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一种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运作的安全装置,通过利用气压而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来接住乘员以进行保护。
[0003]根据安装位置和用途的不同,安全气囊装置有多种类型。例如,为了从前后方向的碰撞中保护驾驶员,在方向盘的中央设置有前气囊装置。此外,为了从侧面碰撞等来自车宽方向的冲击中保护乘员,在侧窗上方的天花板附近安装有帘式气囊装置,在座椅的侧部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04]一般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垫以卷曲或折叠的收纳形态存放在车辆的各个部位。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涉及收纳帘式气囊装置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气囊1在每个排气孔处被折叠,进一步被卷绕成卷状,然后搭载到车辆上。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在各排气孔处折叠气囊1,气体集中积存在主膨胀部41、42等内,从而主膨胀部41、42等可以迅速朝向乘员膨胀展开。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2011

116155A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目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需要进一步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为此,需要将其高效地收纳在座椅内部的有限空间中,并使其顺滑地膨胀展开。
[0009]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收纳在座椅内部中,并且提高了乘员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10]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典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侧支撑件,其形成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宽度方向的端部,且与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相比,表皮和座椅软垫向前弯曲而突出;框架侧板部,其在座椅内部框架中的侧支撑件内部沿于座椅靠背的侧面;气囊垫,其为袋装,被卷曲或折叠成规定的收纳形态并内置于侧支撑件;充气器,其被插入到气囊垫中,并且与气囊垫一起被组装到框架侧板部上。收纳形态的气囊垫,具有:气垫后部,其内含充气器并被组装在框架侧板部上;气垫延长部,其沿侧支撑件中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座椅软垫,从气垫后部延伸到前方;气垫折返部,其从气垫延长部向后方折返;气垫前部,其从气垫折返部向气垫折返部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外侧卷曲或折叠而配置。气垫延长部从气垫后部接收气体,而向座椅靠背中央侧膨胀,与座椅软垫一同按压乘员。
[0012]根据上述结构,在气囊垫膨胀展开过程的初期,通过气垫延长部按压侧支撑件的座椅软垫和表皮,从而能够高效地使侧支撑件的表皮开裂。而且,气垫延长部一边推动座椅软垫一边向座椅靠背的中央侧膨胀,从而能够将乘员推回座椅靠背的中央侧,即正常落座位置附近。由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气囊垫从侧支撑件的内部朝向就座于座椅上的乘员侧顺滑地膨胀展开,从而能够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
[0013]上述充气器可以与气囊垫一起组装在框架侧板部中的座椅靠背的中央侧,气垫后部可以组装在框架侧板部的中央侧。
[0014]根据上述结构,也可实现可以使气囊垫从侧支撑件的内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顺滑地膨胀展开,从而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15]上述气囊垫可具有:主腔室,其主要通过将气垫前部膨胀展开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预推腔室,其在主腔室的中央侧通过主要膨胀展开气垫延长部而形成。
[0016]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由预推腔室实现气垫延长部,能够高效地使侧支撑件的表皮开裂且将乘员推回等。
[0017]上述气垫折返部可以从侧支撑件的前端附近形成到框架侧板部附近。若采用这种结构的气垫折返部,当充满气体而该折返被解除时,可以高效地产生朝向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动作。
[0018]上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还可以包括气垫中间部,其形成在气垫折返部和气垫前部之间,且向框架侧板部的中央侧卷曲或折叠而配置。根据该结构,也可以高效地将收纳形态的气囊垫收纳在侧支撑件的内部。
[0019]当从上方观察时,上述气垫前部可以呈顺时针方向卷曲状态。根据该结构,可将气垫前部高效地收纳在侧支撑件的内部。
[0020]当从上方观察时,上述气垫前部可以呈逆时针方向卷曲状态。根据该结构,可将气垫前部高效地收纳在侧支撑件的内部。
[0021]当从上方观察时,上述气垫前部可以呈折叠成波纹管形的状态。根据该结构,可将气垫前部高效地收纳在侧支撑件的内部。
[0022]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组装在框架侧板部上的规定支架,该支架可具有:基础部分,其设置在框架侧板部和收纳形态的气囊垫的气垫后部之间;后壁部,其在基础部分中从框架侧板部的前方向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并延伸。
[0023]根据上述结构,当气囊垫的气垫前部向前方膨胀展开时,能够由支架的后壁部支撑,从而可以使气囊垫顺滑地膨胀展开,进而提高气囊垫的乘员保护性能。
[0024]上述后壁部可相对框架侧板部而向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收纳形态的气囊垫的气垫前部可以配置在支架的后壁部的前方。根据该结构,当气垫前部向前方膨胀展开时,可由支架的后壁部来支撑,从而可以使气囊垫顺滑地膨胀展开,进而提高气囊垫的乘员保护性能。
[0025]上述气垫前部,其一部分可以配置在框架侧板部中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的外侧。根据该结构,也可以高效地将收纳形态的气囊垫收纳在侧支撑件的内部。
[0026]上述充气器可与气囊垫一起组装在框架侧板部中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气垫后部可组装在框架侧板部的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
[0027]通过上述结构,也可实现可以使气囊垫从侧支撑件的内部向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
的侧方顺滑地膨胀展开,从而提高气囊垫的乘员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28]上述气垫延长部可以从气垫后部一边与框架侧板部接触一边向前方延伸,并且沿着框架侧板部的前端朝侧支撑件的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座椅软垫弯曲,且一边与座椅软垫接触一边向前方延伸。
[0029]根据上述结构,也可在气囊垫膨胀展开过程的初期,通过气垫延长部按压侧支撑件的座椅软垫和表皮,从而高效地使侧支撑件的表皮开裂。而且,气垫延长部一边推动座椅软垫一边向座椅靠背的中央侧膨胀,从而能够将乘员推回座椅靠背的中央侧,即正常落座位置附近。
[0030]上述气囊垫可具有:主腔室,其主要通过将气垫前部膨胀展开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预推腔室,其在主腔室的中央侧通过主要膨胀展开气垫延长部而形成。
[0031]根据上述结构,也可通过由预推腔室实现气垫延长部,而高效地使侧支撑件的表皮开裂且将乘员推回等。
[0032]专利技术效果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收纳在座椅内部中,并且提高了乘员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侧支撑件,其形成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宽度方向的端部,且与所述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相比,表皮和座椅软垫向前弯曲而突出;框架侧板部,其在所述座椅内部框架中的所述侧支撑件内部沿着所述座椅靠背的侧面而设置;气囊垫,其为袋装,被卷曲或折叠成规定的收纳形态并内置于所述侧支撑件;以及,充气器,其被插入到所述气囊垫中,并且与所述气囊垫一起被安装到所述框架侧板部上,所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具有:气垫后部,其内含所述充气器并被组装在所述框架侧板部上;气垫延长部,其沿所述侧支撑件中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座椅软垫,从所述气垫后部延伸到前方;气垫折返部,其从所述气垫延长部向后方折返;以及,气垫前部,其从所述气垫折返部向该气垫折返部的所述座椅靠背宽度方向的外侧卷曲或折叠而配置,所述气垫延长部从所述气垫后部接收气体,而向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中央侧膨胀,与所述座椅软垫一同按压乘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器与所述气囊垫一起组装在所述框架侧板部中的所述座椅靠背的中央侧,所述气垫后部组装在所述框架侧板部的中央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具有:主腔室,其主要通过将所述气垫前部膨胀展开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以及,预推腔室,其在所述主腔室的所述中央侧主要通过膨胀展开所述气垫延长部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折返部从所述侧支撑件的所述前端附近形成到所述框架侧板部附近。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形态的气囊垫还包括气垫中间部,其形成在所述气垫折返部和所述气垫前部之间,向所述框架侧板部的所述中央侧卷曲或折叠而配置。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观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