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780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7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控制膨胀展开时的气囊垫的展开动作,以及可靠地接住并保护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供给气体的充气器(124),和利用来自充气器的气体向车辆用座椅(104)的远侧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120),其特征在于,气囊垫具有:第1腔室(126),用于在膨胀展开时约束乘员(122),其在高于车辆用座椅和位于车辆用座椅远侧的相邻座椅(110)间的控制台箱(118)上表面(134)的位置膨胀展开;第2腔室(128),经由排气孔(142)与所述第1腔室相结合,并在膨胀展开时与控制台箱的上表面摩擦接触。时与控制台箱的上表面摩擦接触。时与控制台箱的上表面摩擦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在车辆发生侧突等情况时,向车辆用座椅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的车辆基本上都标配有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工作的安全装置,通过气压使气囊垫膨胀展开来接住并保护乘员。作为其中一例,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在车辆发生侧突等情况时,向车辆用座椅的乘员侧方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
[0003]通常,当车辆受到来自横向的冲击时,乘员向车宽方向移动。例如,当副驾驶座的侧门与其他车辆或电线杆等物体(碰撞物)碰撞并发生侧突的情况下,用来保护乘员的侧面气囊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所谓的近侧气囊,其在副驾驶座和侧门之间膨胀展开,以防止副驾驶座的乘员碰撞到碰撞物接触侧(对该乘员而言的近侧)的侧门。第二种是所谓的远侧气囊,其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膨胀展开,当受到来自横向的冲击时,保护驾驶座的乘员向碰撞物接触侧(对该乘员而言的远侧)即车辆中央的移动。
[0004]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远侧气囊和控制台箱的车辆用乘员约束系统。该远侧气囊配备有在内部具有充气器的副气囊和主气囊。从充气器喷出到副气囊内的气体,经由连通口被供给至主气囊。因此,在远侧气囊中,副气囊在高压下先于主气囊膨胀展开。
[0005]在专利文献1中,副气囊的下部良好地介于乘员的腰部与控制台箱之间的狭窄间隙中,副气囊的上部支撑在控制台箱上表面,牢固地保持在控制台箱上。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乘员约束系统中,在约束乘员时可以有效地抑制远侧气囊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1087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乘员约束系统中,远侧气囊中的副气囊的下部介于乘员的腰部与控制台箱之间的狭窄间隙中,不仅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接触,还与侧面接触。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难以控制远侧气囊膨胀展开时的展开动作,所以关于利用主气囊充分约束和保护乘员还有改善的余地。
[0011]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气囊垫膨胀展开时可以容易控制其展开动作,并且可以可靠地接住并保护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0012]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侧所涉及的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一种侧
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供给气体的充气器,和利用来自充气器的气体向车辆用座椅的远侧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其特征在于,气囊垫具有:第1腔室,用于在膨胀展开时约束乘员,其在高于车辆用座椅和位于车辆用座椅远侧的相邻座椅间的控制台箱上表面的位置膨胀展开;第2腔室,经由排气孔与第1腔室相结合,并在膨胀展开时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
[0014]在上述结构中,气囊垫在经由排气孔与第1腔室结合的第2腔室膨胀展开时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因此第2腔室在控制台箱上表面沿车宽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变得难以滑动。因此第2腔室在膨胀展开时从控制台箱上表面受到充分的反作用力,从而可以作为约束乘员的第1腔室的后盾来支撑第1腔室。其结果,即使在乘员倒向车辆中央侧的情况下,第1腔室也受第2腔室支撑,从而可以在膨胀展开时乘员的肩部至腰部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呈较大的展开状态下,接住并保护乘员。
[0015]另外,由于第1腔室在高于控制台箱上表面的位置膨胀展开,所以不会进入到车辆用座椅和控制台箱的间隙中。此外由于第2腔室在膨胀展开时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所以不会进入控制台箱的侧面。由于气囊垫配备有这样的第1腔室和第2腔室,所以较为容易地控制其展开动作。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比较容易控制气囊垫膨胀展开时的展开动作,进而可以可靠地接住并保护乘员。
[0016]上述第2腔室可以设置在第1腔室的下端部的远侧。由此,由于气囊垫成形为仅使第1腔室的下端部在车宽方向上延长的形状,所以不增加整体的气体容量,整体而言可以得到与车宽方向厚度变大时相同的乘员约束力。
[0017]上述充气器可以位于第1腔室的内部。因此第1腔室直接接受来自充气器的气体供给,可以先于第2腔室在高压下膨胀展开,从而可以可靠地接住并保护乘员。
[0018]上述第2腔室近侧的侧面,越向上方越倾斜且越远离车辆用座椅,第2腔室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呈三角形,可以在近侧的侧面与第1腔室相结合。由此,第2腔室在膨胀展开并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时,受到来自控制台箱上表面的反作用力,而与第1腔室结合的倾斜的近侧侧面则按压第1腔室。并且,第2腔室的倾斜的侧面受到来自第1腔室的反作用力。该第2腔室倾斜的侧面由于从第1腔室受到的反作用力,在第2腔室中除了产生远离车辆用座椅方向的分力之外,还产生向下的分力。第2腔室可以通过向下的分力而更强力地向下按压控制台箱上表面。而且,在第2腔室中,由于相对于控制台箱上表面的摩擦力与上下方向的分力成比例,所以控制台箱上表面变得更难滑动。
[0019]上述第2腔室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呈四边形,可以在近侧的侧面与第1腔室相结合。由此,第2腔室在膨胀展开并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时,受到来自控制台箱上表面的反作用力,在与第1腔室结合的近侧侧面按压第1腔室。之后,第2腔室受到第1腔室的按压而变形,例如近侧侧面的上侧角部受到来自第1腔室的反作用力。由于该第2腔室的上侧角部从第1腔室受到反作用力,在第2腔室中除了产生远离车辆用座椅的方向的分力之外,还产生向下的分力。由于第2腔室通过向下的分力可以更强力地向下按压控制台箱上表面,所以控制台箱上表面变得更难滑动。
[0020]上述第2腔室中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的底面的摩擦系数可以大于其他面的摩擦系数。因此,由于第2腔室的摩擦系数较大的底面与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所以在膨胀展开时更难以在控制台箱上表面滑动。
[0021]在上述第2腔室的底面上,可以采用硅涂层。这样可以通过采用硅涂层来形成第2腔室的底面。并且可以使第2腔室的底面在控制台箱上表面变得更难滑动。
[0022]上述第2腔室的内压高于第1腔室,并且可以在膨胀展开时陷入第1腔室。由此可以增大第2腔室在膨胀展开时与第1腔室的接触面积,对第1腔室充分地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可以可靠地支撑第1腔室。
[0023]上述第1腔室的内压高于第2腔室,并且可以在膨胀展开时陷入第2腔室。由此,可以增大第1腔室在膨胀展开时与第2腔室的接触面积,可以充分地承受来自第2腔室的反作用力,可靠地接住并保护乘员。
[0024]上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可以具有在第2腔室的膨胀展开时从第2腔室的前端经由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到达第2腔室后端的紧绷的系绳。
[0025]由此,第2腔室通过系绳得以抑制向远离乘员侧的方向的移动,可以可靠地支撑第1腔室。另外,通过经由座椅框架配置系绳,可以利用座椅框架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更容易地连接第2腔室的前端和后端。另外,系绳只要可以经由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供给气体的充气器,和利用来自所述充气器的气体向车辆用座椅的远侧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垫具有:第1腔室,用于在膨胀展开时约束乘员,其在高于所述车辆用座椅和位于所述车辆用座椅远侧的相邻座椅间的控制台箱上表面的位置膨胀展开;第2腔室,经由排气孔与所述第1腔室相结合,并在膨胀展开时与所述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腔室设置在所述第1腔室的下端部的远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器位于所述第1腔室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腔室近侧的侧面,越向上方越倾斜且越远离所述车辆用座椅,所述第2腔室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呈三角形,在所述近侧的侧面与所述第1腔室相结合。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腔室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呈四边形,在近侧的侧面与所述第1腔室相结合。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腔室中与所述控制台箱上表面摩擦接触的底面的摩擦系数大于其他面的摩擦系数。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樱井努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