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青山专利>正文

三轮车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07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车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轮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的上端面包括位于后部且左右对称的两顶撑区段和位于前部且左右对称的两侧撑区段,两侧撑区段之间设置裆部区段,在所述鞍座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包绕两所述顶撑区段的向上凸起的裙边。所述鞍座本体的宽度为350mm~600mm。两所述顶撑区段均为下凹结构。所述侧撑区段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侧撑区段为开口朝向相应的侧前方的U型结构。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美观,提高臀部与鞍座的贴合支撑面积,受力效果更好,驾驶员乘坐舒适且稳定性好,有利于安全驾驶。有利于安全驾驶。有利于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轮车鞍座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车座
,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鞍座。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三轮摩托车领域驾驶人员乘坐的鞍座,大多还在延用胯骑式两轮摩托车的鞍座结构和形态,在个别车型上,尤其是带驾驶室的车型,也使用有类似汽车的座椅及平板坐垫,但,众多车型还是延用胯骑式两轮摩托车的鞍座结构。而胯骑式两轮摩托车鞍座的结构和外观形态是根据胯骑式两轮摩托车的车身条件设计的,在此条件下根据驾驶人员乘坐时的人机工程、乘坐人员的姿态以及驾驶人员与乘坐人员之间所需的条件而设计的两轮摩托车鞍座,而这种鞍座还分驾驶员和乘坐人员乘坐的连体鞍座和分别独立鞍座。
[0003]胯骑式两轮摩托车驾驶员乘坐的鞍座主要结构形态特征为:以驾驶员乘坐后与鞍座接触位置进行描述,1、鞍座体宽度较窄,在臀部的两个坐骨位置的鞍座上,其横向总宽度在300毫米内,若再加宽必定影响整车结构,带来其它更大的负面因素;2、臀部受力位置主要为:臀部的两个坐骨位置及坐骨位置的内测、前内方、后内方。
[0004]这种鞍座存在的不足为:1、鞍座体宽较窄;2、臀部受力面小,乘坐不舒适,长时间乘坐臀部不舒服。驾驶员坐在鞍座上后,臀部两个坐骨位置的外侧方、前外方、后外方均处于悬空或不受力状态;3:乘坐不稳缺少安全性,由于座体较窄,道路颠簸时乘坐不稳定,此时大多需依靠双腿支撑才能稳定。
[0005]与胯骑式两轮摩托车对比,三轮摩托车的驾驶员后方是车厢,没有乘坐人员,且车体较宽,有足够的空间设计更加合理的鞍座,而胯骑式三轮摩托车延用胯骑式两轮摩托车驾驶人员的鞍座实在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胯骑式三轮摩托车专用的鞍座,并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鞍座,其结构设计合理美观,提高臀部与鞍座的贴合支撑面积,受力效果更好,驾驶员乘坐舒适且稳定性好,有利于安全驾驶。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三轮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的上端面包括位于后部且左右对称的两顶撑区段和位于前部且左右对称的两侧撑区段,两侧撑区段之间设置裆部区段,两所述顶撑区段的横向宽度为350mm~600mm,各所述侧撑区段均为开口朝向相应的侧前方的U型结构,各所述侧撑区段的前方均呈向下倾斜设置。
[0009]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两所述顶撑区段均为下凹结构。
[0010]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在所述鞍座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包绕两所述顶撑区段的向上凸起的裙边。
[0011]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所述裙边呈U型,所述裙边包绕在两所述顶
撑区段的后部和侧部。
[0012]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两所述顶撑区段之间形成凸棱,所述顶撑区段、凸棱、裙边相互之间均为平滑过渡。
[0013]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所述裆部区段包括平滑过渡设置的平面段和上翘段。
[0014]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所述鞍座本体包括底板、海绵体和座套,所述海绵体贴合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部,所述座套包覆设置在所述海绵体外侧。
[0015]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所述海绵体的上端面的结构布置与鞍座本体的上端面的结构相匹配。
[0016]根据本技术三轮车鞍座,优选地,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加强筋板、卡槽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卡槽开设在相应的加强筋板上,所述底板和加强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美观,通过两顶撑区段的设置能够使得臀部整体支撑在鞍座上,能够提供更大的宽度空间,下凹结构的设计使得臀部与鞍座的贴合度更高,提高臀部与鞍座的贴合支撑面积,受力效果更好,乘坐更为舒适,还可以有效缓解身体局部部位长时间受力过大导致酸痛劳累的问题。
[0019]本申请的裙边的设置可以对臀部进行有效的限位约束,更好的贴合与臀部的侧边,在驾驶过程中不会因为路面颠簸抖动导致臀部晃动脱离鞍座,驾驶员乘坐舒适且稳定性好,有利于安全驾驶。
[0020]本申请的侧撑区段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支撑大腿的下方,侧撑区段的U型结构的设计、以及倾斜角度的设计可以更好的辅助调整驾驶员的坐姿,在正确的姿态下不仅提高舒适度避免劳累,而且能够更便于驾驶人员稳定控制车辆,引导驾驶人员正确的踩踏刹车角度,实现有效的制动操作,同时还能够保障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鞍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轮车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B

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序号:
[0027]110为底板、111为加强筋板、112为卡槽、113为安装板、120为海绵体、130为座套;
[0028]210为顶撑区段、211为凸棱、220为侧撑区段、230为裆部区段、240为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0]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0031]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2]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0033]参见图1

图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轮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鞍座本体的上端面包括位于后部且左右对称的两顶撑区段210和位于前部且左右对称的两侧撑区段220,两侧撑区段之间设置裆部区段230。鞍座本体整体呈三角形,两顶撑区段210的宽度相对较宽,两侧撑区段的宽度相对较窄,鞍座本体呈现的是后部宽、前部窄的结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鞍座,包括鞍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的上端面包括位于后部且左右对称的两顶撑区段和位于前部且左右对称的两侧撑区段,两侧撑区段之间设置裆部区段,两所述顶撑区段的横向宽度为350mm~600mm,各所述侧撑区段均为开口朝向相应的侧前方的U型结构,各所述侧撑区段的前方均呈向下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鞍座,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顶撑区段均为下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鞍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鞍座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包绕两所述顶撑区段的向上凸起的裙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呈U型,所述裙边包绕在两所述顶撑区段的后部和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轮车鞍座,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顶撑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韩青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