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青山专利>正文

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12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包括后轮减震器,后轮减震器包括上吊环座、弹簧上安装座、活塞杆、弹簧、弹簧下座、底筒、下安装套,弹簧下座和下安装套之间的底筒上设置有带动后轮减震器沿其的中心线方向运动的电动升降机构,形成两轮摩托车后轮减震器在空载和重载状态下实现长度变化,进而调节两轮摩托车坐垫距离地面高度的结构;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套设在底筒外周的升降室、升降室内设置的传动机构和升降组件,解决现有技术身高不足的人员在骑行大排量两轮摩托车启动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摩托车生产厂家有良好的应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尤其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两轮摩托车行业的后轮减震器大多采用弹簧液压阻尼的减震器,其结构原理为:后减震器由底筒、活塞杆、弹簧、上下弹簧座、两端设有安装吊环构成。其中,在底筒内的活塞杆端部设有用于调节上下运动阻尼力的活塞,并装有液压润滑油,车辆行驶时,路面不平产生上下颠簸时,减震器的底筒与活塞杆成直线运动,依靠弹簧的弹力,使活塞杆与底筒之间形成往复运动,起到减震效果,而通过合理设置活塞上的过油孔和阀片,使活塞杆上下运动时产生一定的阻尼力,使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更加舒适。这种减震器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技术比较成熟,缺点也很多,针对本技术而言,其缺点在于减震器在空载状态,安装在车辆上之后,车辆在空载状态下减震器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能满足各类车型的需要。
[0003]在两轮摩托车行业,主要是大排量、体量较大的摩托车,由于摩托车在转弯时,车身必须进行倾斜,尤其是车辆行驶速度越高,其倾斜角度越大,这就导致了很多大排量、速度比较高的摩托车的中部底盘以及驾驶坐垫的高度必须相对较高,否则车辆高速转弯时容易发生侧翻,造成生命安全事故。由此,当前的大排量摩托车的驾驶座设计的离地距离均比较高,众多车型座垫离地面的距离在750

800mm之间,这种距离导致驾驶员骑上摩托车后在不行驶时,1.75米身高的人员只能用脚尖点住地面,很多车型低于1.7米身高的人员很难上下车、起步,只有1.85米以上的人员才能正产上下车、骑上摩托车后在不行驶时脚底能够全部着地,但毕竟1.85米以上的人员占比较少。这种现象如何解决成为了行业的难题。
[000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外有企业在有些车型上学习了汽车的气囊减震技术运用到摩托车上,当车辆停止行驶时,气囊减震内的气体释放,用于降低减震器的高度,进而降低座垫离地面的高度,使驾驶员的脚底面能够全部着地,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再次起步行驶,当车辆开始行驶后,再次给减震器的气囊充气,使车辆的高度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使气囊减震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上述缺陷问题,但也有以下不足:1、成本高,很多消费者不愿购买。2、需要再装配充气气泵。3、气囊容易漏气。受此影响,摩托车气囊后减震没有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解决现有技术身高不足的人员在骑行大排量两轮摩托车起步停车困难的问题。
[0006]其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包括后轮减震器,后轮减震器包括上吊环座、弹簧上安装座、活塞杆、弹簧、弹簧下座、底筒、下安装套,弹簧下座和下安装套之间的底筒上设置有带动后轮减震器沿其的中心线方向运动的电动升降机构,形成两
轮摩托车后轮减震器在空载和重载状态下实现长度变化,进而调节两轮摩托车坐垫距离地面高度的结构;
[0007]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套设在底筒外周的升降室、升降室内设置的传动机构和升降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室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配合使用的下壳体、法兰和花键套,花键套和法兰为一体制成结构且套设在底筒上,所述升降室下壳体远离上壳体的一端面与法兰通过止口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底筒靠近下安装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顶托升降室的定位环,所述的升降室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端面贴合且通过螺丝紧固。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为齿轮轴,电机输出轴通过过桥齿轮与齿轮套连接,电机输出轴的输出齿轮与过桥齿轮的大齿轮啮合,过桥齿轮的小齿轮与齿轮套外齿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上壳体的止口配合装配,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部延伸出有定位端头,定位端头与下壳体上设置的第一套管滑配插接,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壁且位于过桥齿轮中心轴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的定位销滑配穿接在过桥齿轮、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内。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弹簧下座、升降套、花键套和齿轮套,弹簧下座设置在升降套的上端部,所述升降套内圈的下段设置有多个键槽,所述升降套外壁的下段设置有螺纹,所述升降套滑配套装在花键套上,所述花键套外周面的下段设有多个与升降套内圈键槽啮合的花键齿,齿轮套的内圈设有齿轮套内螺纹,齿轮套内螺纹与升降套外螺纹啮合。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靠近齿轮套两端面的位置设有上壳体限位凸台和下壳体限位凸台,上壳体限位凸台和下壳体限位凸台分别与齿轮套的两端面滑配顶置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端的内孔与升降套上段滑配连接,所述上壳体上端的孔内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环形油封。
[0014]优选的,所述齿轮套内螺纹和与其啮合的升降套外螺纹为矩形螺纹。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传统的两轮摩托车后轮减震器上设置升降机构,保证在启动摩托车时通过调节升降机构,缩短坐垫与地面的距离,且在正常行驶后增加坐垫与地面的距离,保证其过弯时的安全性;
[0017]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带动过桥齿轮以定位轴为中心转动,通过输出齿轮带动过桥齿轮上的大齿轮、进而通过过桥齿轮上的小齿轮带动更大的齿轮套转动,既实现了驱动电机和减震器之间拉开距离满足了弹簧等零部件的安装,又实现了降低齿轮套转速,提升了齿轮套的转动扭力,继而增大了升降套的举升力;
[0018]花键套与法兰设为一体结构,法兰与升降室的下壳体固定在一起,保证花键套不会转动,进而使升降套不会转动,升降套只会沿底筒的轴线上下运动;
[0019]齿轮套转动,依靠齿轮套内螺纹和与之啮合的升降套外螺纹,使升降套下降,进而使弹簧下座、弹簧、弹簧上座、上吊环座同步下降,继而降低摩托车坐垫处的高度,使驾驶员双脚能够全面着地、有利于安全驾驶,有利于驾驶员对摩托车的掌控,方便了驾驶员上下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的剖面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的结构图;
[0023]其中010弹簧上安装座、011底筒、012定位环、013弹簧下座、014弹簧、015活塞杆、016上吊环座、017下安装套、02驱动电机、021电机输出轴、022定位端头、023输出齿轮、03上壳体、031上壳体限位凸台、032第三套管、04下壳体、041下壳体限位凸台、042第二套管、043第一套管、05升降套、051升降套外螺纹、06齿轮套、061齿轮套外齿、062齿轮套内螺纹、07过桥齿轮、071定位销、072小齿轮、073大齿轮、08环形油封、09花键套、091法兰、092花键齿。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包括后轮减震器,后轮减震器包括上吊环座(016)、弹簧上安装座(010)、活塞杆(015)、弹簧(014)、弹簧下座(013)、底筒(011)、下安装套(017),其特征在于:弹簧下座(013)和下安装套(017)之间的底筒(011)上设置有带动后轮减震器沿其的中心线方向运动的电动升降机构,形成两轮摩托车后轮减震器在空载和重载状态下实现长度变化,进而调节两轮摩托车坐垫距离地面高度的结构;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02)、套设在底筒(011)外周的升降室、升降室内设置的传动机构和升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室包括上壳体(03)、与上壳体(03)配合使用的下壳体(04)、法兰(091)和花键套(09),花键套(09)和法兰(091)为一体制成结构且套设在底筒(011)上,所述升降室下壳体(04)远离上壳体(03)的一端面与法兰(091)通过止口贴合且通过螺栓固定,底筒(011)上靠近下安装套(017)的一端设有用于顶托升降室的定位环(012),所述的升降室上壳体(03)与下壳体(04)的端面贴合且通过螺丝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02),驱动电机(02)的电机输出轴(021)为齿轮轴,电机输出轴(021)通过过桥齿轮(07)与齿轮套(06)连接,电机输出轴(021)的输出齿轮(023)与过桥齿轮(07)的大齿轮(073)啮合,过桥齿轮(07)的小齿轮(072)与齿轮套外齿(061)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电动升降后轮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02)的输出端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上壳体(03)的止口配合装配,驱动电机(02)的电机输出轴(021)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韩青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