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青山专利>正文

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510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刹车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车架总成、布设在车架总成上的右制动踏杆和用于行车制动的制动器,右制动踏杆与制动器之间通过制动连杆机构连接,还包括布设在车架总成上的左制动踏杆,左制动踏杆与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用于实现左制动踏杆对制动连杆机构的驱动动作;左制动踏杆与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在右制动踏杆主动制动时,离合机构能够实现左制动踏杆与制动连杆机构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联动性分离与结合。本申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工作时本申请不依靠真空负压制动助力系统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制动助力功能,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brake rig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刹车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三轮摩托车的发展,其整车的载重量在不断提升。整车自重、载重的提高,其最重要的安全要素是提高刹车性能,尤其是在丘陵山区,由于道路坡度较大,良好的刹车性能更为重要。目前在国内及国外市场,很多机动三轮摩托车的载重量都超过了1吨,甚至达到了2

3吨,其三轮摩托车的制动性能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
[0003]当前的三轮摩托车的刹车系统均采用后轮为机械杠杆鼓式后轮制动和机械杠杆带动液压装置的液压后轮制动,其前轮为拉锁式手柄制动或手柄式液压制动。无论哪一种制动方式,其主要依靠后轮制动,前轮制动只是辅助。
[0004]其中,后轮为机械杠杆制动的原理为:在驾驶人员的右脚前方的车架上设有制动踏杆,制动踏杆上的踏杆摆臂通过拉杆与制动横杆的中摆臂的端部铰接,制动横杆两端分别设有侧摆臂,两个侧摆臂的端部铰接有制动后拉杆,两个后拉杆的后端部分别与车辆后桥上的制动器上的摆臂端部铰接。工作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杆,制动踏杆以制动定位轴为中心转动,使制动踏杆上的踏杆摆臂的端部向前位移,制动前拉杆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制动横杆转动并通过制动横杆两侧的摆臂带动后制动拉杆同步向前移动,继而拉动后桥上的制动摆臂转动,实现车辆制动功能,后轮为液压制动的原理为:在驾驶人员的右脚前方的车架上设有制动踏杆,制动踏杆通过拉杆或顶杆与液压制动总泵连接,液压制动总泵从液压管路与车辆后桥上的液压制动锅的液压分泵连接。工作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杆,制动踏杆以制动定位轴为中心转动,使制动踏杆上的踏杆摆臂的端部向拉动或顶动液压制动总泵方向运动,进而通过制动前拉杆或顶杆带动液压制动总泵工作,液压制动总泵的液压油通过液压管路使车辆后桥上的液压制动分泵工作,从而实现车辆制动功能。
[0005]无论以上哪一种制动方法,虽然实现了车辆制动功能,但针对载重大于1吨的三轮车其制动性能远远无法和其他规范的机动车辆媲美,车辆制动性能存在严重安全缺陷。其最主要原因:由于三轮摩托车发动机无法带动真空负压制动助力系统,且很多车辆受安装空间、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无法适用真空负压制动助力系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依靠真空负压制动助力系统、成本低廉且同时适应于机械杠杆制动和液压制动的制动助力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制动装置,本申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工作时本申请不依靠真空负压制动助力系统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制动助力功能,安全可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车架总成、布设在所述车架总成上的右制动踏杆和用于行车制动的制动器,所述右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通过制动连杆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在所述车架总成上的左制动踏杆,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对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驱动动作;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离合机构;在所述右制动踏杆主动制动,且0<γ<β时,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的联动性分离;其中,γ为右制动踏杆的实际转动角度,β为右制动踏杆的极限转动角度;当所述左制动踏杆主动制动或与右制动踏杆同时制动或跟随右制动踏杆助力制动时,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联动性结合,并驱动所述制动器动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轴,所述联动轴通过固定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所述右制动踏杆通过右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右踏杆摆臂连接,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左制动踏杆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且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联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右踏杆套管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一结合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结合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沿所述联动轴制动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结合块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一结合块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缺口。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轴,所述联动轴通过固定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所述左制动踏杆通过左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右制动踏杆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且所述右制动踏杆与所述联动轴同步转动,在所述联动轴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右踏杆摆臂连接,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左踏杆套管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二定位块和第二结合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第二结合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踏杆套管上;沿所述联动轴制动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结合块之间形成第二离合缺口,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结合块贴合设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优选地,所述车架总成上设置有右踏杆轴和左踏杆轴,所述右制动踏杆通过右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右踏杆轴上,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左制动踏杆通过左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左踏杆轴上,在所述左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左踏杆摆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制动转轴,所述制动转轴通过支撑套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在所述制动转轴上转动套接有右制动摆臂,所述右制动摆臂与所述右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右制动前拉杆,所述制动转轴上还固定设置有左制动
摆臂,所述左制动摆臂与所述左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左制动前拉杆,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与所述右制动摆臂铰接、或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与固定在所述制动转轴上的后制动摆臂铰接;在所述右制动摆臂与所述制动转轴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三定位块和第三结合块,所述第三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制动转轴上,所述右制动摆臂通过第三结合套转动套装在制动转轴上,所述第三结合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结合套上;沿所述制动转轴制动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三定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三结合块贴合设置,所述第三定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三结合块之间形成第三离合缺口。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制动转轴,所述制动转轴通过支撑套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在所述制动转轴上转动套装有左制动摆臂,所述左制动摆臂与所述左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左制动前拉杆,所述制动转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从动摆臂,所述从动摆臂与所述右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右制动前拉杆,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与所述从动摆臂铰接、或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与固定在所述制动转轴上的后制动摆臂铰接;在所述左驱动套管与所述制动转轴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四定位块和第四结合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装置,包括车架总成、布设在所述车架总成上的右制动踏杆和用于行车制动的制动器,所述右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通过制动连杆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在所述车架总成上的左制动踏杆,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对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驱动动作;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离合机构;在所述右制动踏杆主动制动时,且0<γ<β时,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之间的联动性分离;其中,γ为右制动踏杆的实际转动角度,β为右制动踏杆的极限转动角度;当所述左制动踏杆主动制动或与右制动踏杆同时制动或跟随右制动踏杆助力制动时,所述离合机构能够实现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联动性结合,并驱动所述制动器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轴,所述联动轴通过固定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所述右制动踏杆通过右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右踏杆摆臂连接,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左制动踏杆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且所述左制动踏杆与所述联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右踏杆套管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一结合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第一结合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沿所述联动轴制动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一结合块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一结合块之间形成第一离合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轴,所述联动轴通过固定套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所述左制动踏杆通过左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右制动踏杆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且所述右制动踏杆与所述联动轴同步转动,在所述联动轴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右踏杆摆臂连接,所述制动连杆机构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左踏杆套管之间,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对应啮合且截面均呈圆弧形的第二定位块和第二结合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第二结合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踏杆套管上;沿所述联动轴制动时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结合块之间形成第二离合缺口,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后端面与所述第二结合块贴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上设置有右踏杆轴和左踏杆轴,所述右制动踏杆通过右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右踏杆轴上,在所述右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右踏杆摆臂;所述左制动踏杆通过左踏杆套管转动套设在所述左踏杆轴上,在所述左踏杆套管上还设置有左踏杆摆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制动转轴,所述制动转轴通过支撑套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在所述制动转轴上转动套接有右制动摆臂,所述右制动摆臂与所述右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右制动前拉杆,所述制动转轴上还固定
设置有左制动摆臂,所述左制动摆臂与所述左踏杆摆臂之间设置有左制动前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韩青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