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7092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及应用,步骤包括:外植体选择与清洗;洗净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依次用酒精、饱和漂白粉溶液、升汞溶液消毒;消毒好外植体剪去两端伤口,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光暗交替下培养;诱导出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光暗交替下培养;增殖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中光暗交替下培养,后转移至室温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目前在火焰狼尾草以及紫叶狼尾草我国引进的两个园艺栽培变种均能通用。草我国引进的两个园艺栽培变种均能通用。草我国引进的两个园艺栽培变种均能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来说是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绒毛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非,具有喜光,耐高温,耐寒,耐旱以及耐贫瘠,但不耐荫蔽等特性,在黏土、砂土、酸性土或弱碱性土等都能较好的生长,且生长健壮,同时由于其养护管理简单、具有景观效果、自然质朴等特性,而各园艺栽培变种具有株型优美、花絮美丽等优点,深受园艺学家及园林设计师的青睐。
[0003]目前我国引进的绒毛狼尾草园艺栽培变种主要有火焰狼尾草、紫叶狼尾草两种,由于绒毛狼尾草大部分园艺栽培种具有不结实的特性,因此其不能进行种子繁殖,使得目前绒毛狼尾草主要靠分株繁殖,但分株繁殖存在繁殖系数低、繁殖周期长、病虫害积累、长期分株易导致品种退化等缺点。
[0004]近年来,我国各科研院所及企业,逐步开展了绒毛狼尾草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但现有技术均存在在不同园艺栽培变种间不能互用的缺点,同时即使在原栽培种下,亦存在消毒技术欠佳、增殖系数低、驯化成活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特专利技术了一种绒毛狼尾草的组织培养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所述绒毛狼尾草为火焰狼尾草或紫叶狼尾草,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与清洁:选择绒毛狼尾草茎段,将其剪成2~3cm具芽小段,用自来水洗净表面泥土,后滴加4~5滴洗洁精,涮洗10~15min,后用自来水洗去表面洗洁精;(2)外植体消毒:洗净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消毒15~20s,无菌水涮洗2~3次,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15~20min,无菌水涮洗4~5次,0.05%升汞溶液消毒10~11min,无菌水涮洗7~8次;(3)丛生芽诱导:消毒好外植体用无菌纸吸去表面水分,并剪去两端伤口,接种于N6+NAA 0.2~0.3mg/L+2,4

D 0.02~0.04mg/L+TDZ 1.0~1.5mg/L+2

IP 0.1~0.2mg/L+活性炭 0.5g/L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30~35天;(4)丛生芽增殖:诱导出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改良N6+NAA 0.1~0.2mg/L+TDZ 0.5~0.8mg/L+CPPU 0.2~0.3mg/L+香蕉泥 50~60g/L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25~30天;(5)丛生芽生根:增殖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改良N6+NAA 0.4~0.5mg/L+IBA 0.5~0.8mg/L+KT 0.5~0.8mg/L+GA3 0.3~0.5mg/L+椰汁40~50ml/L+活性炭 0.5g/L的
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3000~4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15~20天,后转移至遮阴率80%左右的日光下室温培养5~10天。
[0007]上述所述N6培养基为在原N6的基础上,硝酸钾改为165mg/L,磷酸二氢钾改为50mg/L,硫酸铵改为70mg/L,氯化钙改为20mg/L,同时添加脯氨酸200mg/L,其余物质不变。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方法在无菌体系建立时,消毒污染率及消毒死亡率低,各消毒剂对未死亡的外植体产生药害极小,同时,极佳的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有效搭配,使得初代诱导率极高。
[0009]2.本专利技术在继代增殖时采用高NAA与高效细胞分裂素CPPU以及TDZ的有效搭配,在添加适当浓度的香蕉泥,可使增殖系数提高至近10,增殖周期为30天,同时由于香蕉泥的添加,丛生芽极其健壮,不需要进行壮苗即可直接生根。
[0010]3.本专利技术在生根培养时,进行了NAA和IBA的有效搭配,使得20天生根率即可达到100%,同时由于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浓度的KT、GA3以及椰汁,一方面提高了驯化时的存活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驯化时的丛芽率及单株丛芽数,降低了单位面积的栽植数量。
[0011]4. 本专利技术在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时,均采用了改良N6培养基(图2),能有效避免白化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脯氨酸的添加,还能使其在增殖时分蘖能力增加,从而使增殖系数提高。N6培养基为我国研究人员专利技术的禾谷类高效培养基,亦为禾本科组培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其在小麦、玉米上应用极其广泛,但在绒毛狼尾草组培时,不论是采用MS培养基还是采用N6培养基,在培养过程均极易产生白化等现象(图1),而白化苗在瓶内可正常生长,但移栽后几乎不能成活。
[0012]5.本专利技术方法目前在火焰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
ꢀ‘
Fire Works

)以及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 Chiovendacv.
ꢀ‘
Rubrum

)我国引进的两个园艺栽培变种均能通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使用没有改良的N6作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的绒毛狼尾草组培苗结果图,图中狼尾草组培苗白化及其严重;图2是试验例1步骤3有机物对去白化现象时苗状态改变试验组Y8培育结果图;图3是实施例1中增殖培养结果图片;图4是实施例1中生根培养结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试验例1绒毛狼尾草去白化现象的试验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化现象的影响试验在进行增殖培养研究时,进行了各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不同浓度下进行组合,发现不论怎么组合,各类组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均会导致较严重的白化现象,而白化的发生率与增殖系数呈负相关,即,增殖系数愈低,白化现象愈严重,繁殖,则白化现象愈轻。
[0017]猜测可能与无机盐积累有关。
[0018]2、无机盐对白化现象的影响试验分别对无机盐中的大量元素进行浓度降半研究试验,发现浓度降半后白化现象有明显改善,但仍还是有很大程度的白化现象,于是继续进行大量元素浓度再降低试验,发现,当降低硝酸钾、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以及氯化钙浓度时,白化现象都有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绒毛狼尾草组织培养方法,所述绒毛狼尾草为火焰狼尾草或紫叶狼尾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与清洗;(2)外植体消毒:洗净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依次用75%酒精、饱和漂白粉溶液、0.05%升汞溶液消毒;(3)丛生芽诱导:消毒好外植体用无菌纸吸去表面水分,并剪去两端伤口,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30~35天;(4)丛生芽增殖:诱导出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25~30天;(5)丛生芽生根:增殖丛生芽剪成单芽,接种于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中,在温度25
±
2℃,每日照光12h,光强3000~4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15~20天,后转移至遮阴率80%的日光下室温培养5~10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具体为:选择绒毛狼尾草茎段,将其剪成2~3cm具芽小段,用自来水洗净表面泥土,后滴加4~5滴洗洁精,涮洗10~15min,后用自来水洗去表面洗洁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消毒具体为:用75%酒精消毒15~20s,无菌水涮洗2~3次,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15~2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宾杨军文曾祥飞赵露琴李佳康董丽秀张文娟邓重梨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植虫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