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卫东专利>正文

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987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包括主动脉腔内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有牵引结构,牵引结构伸入左锁骨下动脉,牵引结构连接有与牵引结构可组装连接的穿刺结构,穿刺结构内设有导丝,导丝引导扩张球囊进入左锁骨下动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置牵引环及牵引线对穿刺针的穿刺位置进行引导,同时根据牵引线与穿刺针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穿刺针轻松实现对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覆膜部分的穿刺动作。动脉腔内支架上覆膜部分的穿刺动作。动脉腔内支架上覆膜部分的穿刺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同时还涉及该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疾病危害极大,病变会累积主动脉弓上三根重要的分支血管,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大多数以腔内治疗为主,病变完全覆盖分支血管后,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开窗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方法,而左锁骨下动脉是开窗治疗中最麻烦、难度最高的一根血管,原因在于左锁骨下动脉变异扭曲,位置不稳定。目前各种原位开窗针,都不能顺利完成左锁骨下动脉的原位开窗,且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后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动脉夹层加重或者动脉开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左锁骨下动脉难以顺利原位开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减少原位开窗难度、增加穿刺成功率、能够顺利实现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同时提供了相应的开窗方法。
[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包括主动脉腔内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有牵引结构,牵引结构伸入左锁骨下动脉,牵引结构连接有与牵引结构可组装连接的穿刺结构,穿刺结构内设有导丝,导丝引导扩张球囊进入左锁骨下动脉。
[0005]优选地,牵引结构包括一端可组装连接在主动脉腔内支架上的牵引线以及血管内抓捕器,血管内抓捕器与牵引线相配合。
[0006]优选地,牵引线外套设有与牵引线间隙配合的牵引导管。
[0007]优选地,穿刺结构为穿刺针,导丝设于穿刺针内。
[0008]优选地,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有与左锁骨下动脉相配合的牵引环组,牵引环组的长度为25

45mm、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
[0009]优选地,牵引环组包括与牵引线可组装连接的牵引环,相邻两个牵引环之间的间隔为5

20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
[0010]优选地,穿刺针为可弯曲穿刺针。
[0011]根据上述开窗系统进行模拟人体的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左锁骨下动脉的位置确定主动脉腔内支架上对应的牵引环,将牵引线穿设在对应的牵引环上,将主动脉腔内支架收回到支架释放系统内并通过股动脉送入;
步骤2: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牵引导管到相对应的腹主动脉或髂主动脉或股主动脉等合适的位置,该合适的位置能够使血管内抓捕器伸出牵引导管后就能实现对牵引线的抓捕动作,杜绝造成对血管的损伤,经牵引导管用血管内抓捕器抓取牵引线,将牵引线经牵引导管拉出;步骤3:植入主动脉腔内支架到既定的位置,该既定的位置使对应的牵引环靠近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连接处,植入过程中显露主动脉腔内支架与牵引线的连接处a,使该连接处a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步骤4: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一次性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覆膜部分和裸支架部分;步骤5:穿刺针沿牵引线通过牵引导管到达主动脉腔内支架连接处a;步骤6:利用牵引线与穿刺针间的相互作用力,穿刺针对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覆膜进行穿刺;步骤7:穿刺完成后,经穿刺针内的空腔将导丝送至主动脉内,建立轨道,撤出穿刺针及牵引线;步骤8:经导丝将扩张球囊输送到左锁骨下动脉指定位置,植入左锁骨下动脉支架。
[0012]根据上述开窗系统进行模拟人体的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左锁骨下动脉的位置确定主动脉腔内支架上对应的牵引环,将牵引线穿设在对应的牵引环上,将主动脉腔内支架收回到支架释放系统内并通过股动脉送入;步骤2: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牵引导管到相对应的腹主动脉或髂主动脉或股主动脉等合适的位置,该合适的位置能够使血管内抓捕器伸出牵引导管后就能实现对牵引线的抓捕动作,杜绝造成对血管的损伤,经牵引导管用血管内抓捕器抓取牵引线,将牵引线经牵引导管拉出;步骤3:植入主动脉腔内支架到既定的位置,该既定的位置使对应的牵引环靠近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连接处,植入过程中显露主动脉腔内支架与牵引线的连接处a,使该连接处a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步骤4: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先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覆膜部分,待开窗成功后,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裸支架部分;步骤5:穿刺针沿牵引线通过牵引导管到达主动脉腔内支架连接处a;步骤6:利用牵引线与穿刺针间的相互作用力,穿刺针对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覆膜进行穿刺;步骤7:穿刺完成后,经穿刺针内的空腔将导丝送至主动脉内,建立轨道,撤出穿刺针及牵引线;步骤8:经导丝将扩张球囊输送到左锁骨下动脉指定位置,植入左锁骨下动脉支架。
[0013]优选地,步骤4中按照FAN氏分型定位法释放主动脉腔内支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置牵引结构,配合穿刺结构对左锁骨下动
脉进行原位开窗动作,牵引结构使用时,根据左锁骨下动脉的测量数据将牵引线与相对应的牵引环连接,从而对穿刺结构的穿刺针进行引导及辅助穿刺动作,实现了穿刺针对主动脉腔内支架的覆膜部分进行准确穿刺的目的,从而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带来的严重并发症,降低原位开窗难度,提升原位开窗成功率。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置牵引环及牵引线对穿刺针的穿刺位置进行引导,同时根据牵引线与穿刺针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穿刺针轻松实现对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覆膜部分的穿刺动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牵引线不仅能够实现对穿刺针穿刺位置的引导,还能够辅助穿刺针实现对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覆膜部分的穿刺,间隔设计的牵引环能够解决个体间左锁骨下动脉位置差异较大的问题,使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合更多的患病个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A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图2牵引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5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6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7中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动脉腔内支架;2、牵引线;3、牵引导管;4、穿刺针;5、牵引环;6、连接处a;7、锥形头端;8、圆形开孔;9、可组装套筒;10、调节环;11、圆形头端;12、锥形开孔;13、尖端头端;14、弧型头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实施例1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结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脉腔内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有牵引结构,牵引结构伸入左锁骨下动脉,牵引结构连接有与牵引结构可组装连接的穿刺结构,穿刺结构内设有导丝,导丝引导扩张球囊进入左锁骨下动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结构包括一端可组装连接在主动脉腔内支架上的牵引线以及血管内抓捕器,血管内抓捕器与牵引线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外套设有与牵引线间隙配合的牵引导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结构为穿刺针,导丝设于穿刺针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腔内支架上设有与左锁骨下动脉相配合的牵引环组,牵引环组的长度为25

4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环组包括与牵引线可组装连接的牵引环,相邻两个牵引环之间的间隔为5

2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式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为可弯曲穿刺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开窗系统进行主动脉腔内支架及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左锁骨下动脉的位置确定主动脉腔内支架上对应的牵引环,将牵引线穿设在对应的牵引环上,将主动脉腔内支架收回到支架释放系统内并通过股动脉送入;步骤2: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牵引导管到腹主动脉或髂主动脉或股主动脉等合适的位置,经牵引导管用血管内抓捕器抓取牵引线,将牵引线经牵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范卫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