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及表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82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及表征方法,包括可降解支架本体,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的内侧壁为织构结构,且所述弹性薄膜的外侧壁开设有规则分布的多个通孔,所述弹性薄膜的外侧壁贴附在所述可降解支架本体的内侧壁,使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一整体,所述弹性薄膜表面开设有规则分布的通孔,用于内壁细胞的附着生长。该支架可以解决支架杆凸在血管中形成血栓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血管内壁细胞与支架实现快速内皮化,同时通过表面织构可以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及表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及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约3.3亿人,且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为血管内部的脂肪堆积引起血管内部狭窄,进而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向大脑或心脏,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通常,按血管分布位置可以将心血管疾病划分为神经、冠脉和外周。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依靠药物和器械治疗,器械治疗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器械治疗又可以分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等三种方法。上述方法中的DES又包含金属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Vascular Stent,BVS),现有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一般由环形波浪圈、连接杆以及显影点孔组成,但是这种支架在进入到血管中时,支架杆会一直凸在血管内壁上,当血液流过时会冲击支架杆,导致此处血小板大量堆积,很容易引起支架内的血栓。
[0003]而为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出现了一些覆膜支架,如公开号为CN114569300A提供的覆膜支架以及公开号为CN114366390A提供的覆膜支架,可以通过缝制、粘接、热熔等形式固定在支架上,这种覆膜工艺应用在金属裸支架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生物可吸收支架而言会对其造成损伤,尤其影响支架强度,可能会使支架在使用时发生断裂,对病人造成危险。
[0004]同时覆膜支架虽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栓的产生,但植入后的支架还需要与血管内壁完成快速内皮化,以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的概率。因为可吸收弹性薄膜是整体覆盖血管内壁,另外其吸收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两点会加长内皮化的周期,不利于患者恢复。血液流速减慢的主要原因是血管狭窄导致的,属于结构上的病因,虽然经过支架治疗后,血管的通畅率可以明显提高,但血液流动时的阻力是不可忽略的,它是影响血液流速减慢的另一个原因,而现有覆膜支架也无法有效的解决血液流动的阻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及表征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包括:
[0007]可降解支架本体;
[0008]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的内侧壁为织构结构;
[0009]所述弹性薄膜的外侧壁贴附在所述可降解支架本体的内侧壁,使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一整体;
[0010]所述弹性薄膜表面开设有规则分布的通孔,用于血管内壁细胞的附着生长。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架的成型方式为激光切割,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喷涂有抗增生药物。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薄膜为可降解材料,其材料为聚二氧环己酮、聚(乙交酯己内酯)、聚(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聚(乙交酯L丙交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薄膜的内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环设所述内侧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菱形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通孔在所述弹性薄膜上呈条状或者交错分布。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薄膜通过注塑或者吹塑成型。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薄膜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的长度,且所述弹性薄膜的外径不小于所述支架的内径。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孔分布的两端边界间的长度稍大于所述支架的长度。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织构结构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菱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9]一种新型覆膜支架的性能表征方法,包括:
[0020]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根据血管模型,简化血液流体域,仿真模型的长度为覆膜支架的长度,直径为覆膜支架扩张后的直径,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有织构流体域有限元分析模型与无织构流体域有限元分析模型;
[0021]网格模型构建,对有织构流体域有限元分析模型与无织构流体域有限元分析模型划分结构化四面体网格;
[0022]求解器选择,根据雷诺数判断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状态;
[0023][0024]其中,Re为雷诺数;ρ为血液的密度,单位kg/m3;u为血液的流动速度,单位m/s;l为特征尺寸,单位m;μ为血液的动力黏度,单位pa
·
s,根据计算结果,发现Re<2000,所以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状态为层流,选择laminar的求解器;
[0025]材料指派,设置血液的材料参数为:密度1.05*10
‑3kg/m3:动力黏度4.0Mpa/s;
[0026]边界条件确定,确定血液的流速为0.064m/s;
[0027]迭代求解计算,通过仿真软件内置的数学方程模型计算后得出数据;
[0028]后处理,迭代计算结束后,在流体域中间部分建立平面,基于建立的平面创建速度分布云图。
[002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架拥有可吸收性能,弹性薄膜同样拥有可吸收性能,其中弹性膜的外径大于或者等于支架的内径,因为薄膜存在弹性,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附着在支架上,一方面给支架提供辅助支撑,另一方面避免支架杆直接与血液接触,减少血液对支架杆的冲击,从而预防由于血小板堆积产生的急性血栓,同时弹性薄膜不需要通过缝制、粘
接、热熔等方式固定在支架上,仅需依靠自身的弹性就可以固定在BVS上,有效地避免损伤BVS。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薄膜上规则分布的通孔,在通孔与弹性薄膜的共同作用下,不仅提高血管内壁与支架内皮化的速度,而且有效地避免急性血栓产生,降低术后再狭窄的风险,减小病人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0032]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弹性薄膜的内侧壁设置的织构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血液在弹性薄膜中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血液的流速,对术后血管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病人的生理状态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的正视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中弹性薄膜的注塑成型模具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中弹性薄膜吹塑成型模具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降解支架本体;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的内侧壁为织构结构;所述弹性薄膜的外侧壁贴附在所述可降解支架本体的内侧壁,使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一整体;所述弹性薄膜表面开设有规则分布的通孔,用于血管内壁细胞的附着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成型方式为激光切割,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喷涂有抗增生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膜为可降解材料,其材料为聚二氧环己酮、聚(乙交酯己内酯)、聚(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交酯、聚(乙交酯L丙交酯)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膜的内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环设所述内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菱形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通孔在所述弹性薄膜上呈条状或者交错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膜通过注塑或者吹塑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血液流速的新型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薄膜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架的长度,且所述弹性薄膜的外径不小于所述支架的内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蔡涛刘汉阳王君毅王亦乐张晨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