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290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包括鞘管本体及配重件,所述鞘管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鞘管本体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上;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鞘管本体的一侧,所述配重件用于通过自身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转动。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其包括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及输送系统能有效的降低手术过程中鞘管发生转动导致预开窗覆膜支架定位不准的风险,从而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及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覆膜支架(covered stent)指的是金属支架上涂覆特殊膜性材料(聚四氟乙烯、涤纶、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支架。既保留了金属支架的功能,又具有膜性材料的特性。
[0003]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一种血管腔内的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修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主动脉溃疡等病变,TEVAR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
[0004]当所需修复的主动脉病变位于主动脉弓部累及向头部供血的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时,主动脉覆膜支架虽然可以修复病变,但同时可能覆盖掉以上动脉造成头部和上肢缺血。因此,遇到这些情况时,需要对覆膜支架进行开窗处理。
[0005]现有技术中对覆膜支架进行开窗主要分为“体外开窗”和“体内开窗”两种方式。“体外开窗”的覆膜支架需要预先将覆膜支架在体外部分释放出来,在覆膜上进行处理,开窗结束后将覆膜支架收回鞘管内,再将覆膜支架送至主动脉弓部,在X线下定位释放,既修复主动脉病变又保持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通畅。
[0006]然而,这种“体外开窗”方法,术中对于周向的定位要求非常高,若开窗部位与分支动脉位置不匹配,可能造成定位失败而将分支动脉封堵,导致严重的内漏或者脑缺血。而用于输送覆膜支架的鞘管,在术中容易发生周向转动,从而带动覆膜支架发生周向转动,增加了覆膜支架的定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覆膜支架的鞘管容易发生周向转动,从而带动覆膜支架发生周向转动,增加了覆膜支架的定位难度,进而增加了手术难度以及降低了手术成功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避免发生周向转动,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并且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
[0008]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包括:
[0009]鞘管本体,为中空结构,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
[0010]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上;
[0011]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鞘管本体的一侧,所述配重件用于通过自身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鞘管本体为中空圆柱型结构,所述配重件位于靠近所述鞘管本体的头部。
[0013]优选的,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的内表面,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轴向,所述配重件与所述鞘管本体中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的区域错位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鞘管本体的中空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配重件的外表面为与所述鞘管本体的内表面相匹配的弧面。
[0015]优选的,所述配重件的内表面为弧面。
[0016]优选的,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中开窗部分的中心线与所述配重件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7]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导芯、鞘管、手柄及锥形头,所述鞘管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所述导芯、所述鞘管、所述手柄及所述锥形头均穿设于所述导丝上,所述导芯位于所述锥形头与所述手柄之间,所述鞘管包覆于所述导芯外,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安装于所述鞘管与所述导芯之间,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导芯的尾部、所述鞘管的尾部连接,所述手柄用以控制所述导芯与所述鞘管。
[0018]优选的,所述配重件的内表面与所述导芯的外表面相匹配。
[0019]优选的,所述锥形头的长度为1.5cm至2c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在所述鞘管本体上设置有所述配重件,从而通过所述配重件的重力能有效的避免所述鞘管本体发生周向转动,或者当所述鞘管本体发生周向转动后能通过所述配重件的重力快速的回复位置角度,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并且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预开窗覆膜支架装入主动脉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预开窗覆膜支架压缩后装入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安装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0027]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
内。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包括鞘管本体及配重件,所述鞘管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鞘管本体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上;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鞘管本体的一侧,所述配重件用于通过自身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转动。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能有效的降低手术过程中鞘管发生转动,从而导致预开窗覆膜支架定位不准的风险,进而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0029]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100,具体为一种升主动脉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100包括鞘管本体10及配重件20,所述鞘管本体10为中空结构,所述鞘管本体10用以容纳固定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200。所述配重件20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10上,且沿所述鞘管本体10的周向,所述配重件20位于所述鞘管本体10的一侧,所述配重件20用于通过自身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10转动。即所述配重件20的单位重量高于所述鞘管本体10,从而在自然状态下,所述配重件20能通过自身所受的重力朝向下侧,从而能通过所述配重件20所受的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10的转动。或者说,当所述鞘管本体10发生转动后,在自然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本体,为中空结构,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上;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所述配重件位于所述鞘管本体的一侧,所述配重件用于通过自身重力限制所述鞘管本体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本体为中空圆柱型结构,所述配重件位于靠近所述鞘管本体的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安装于所述鞘管本体的内表面,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轴向,所述配重件与所述鞘管本体中用以容纳所述预开窗覆膜支架的区域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本体的中空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配重件的外表面为与所述鞘管本体的内表面相匹配的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开窗覆膜支架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的内表面为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舒畅张雷朱洁婷郭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