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13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包括依次设置的近心端封闭区、下凹导流区和远心端封闭区,近心端封闭区和远心段封闭区设置有多个封闭环,下凹导流区设置有多个导流环,覆膜附着在封闭环和导流环上,导流环包括:支撑环和下凹环,下凹环包括扁平波段和正常波段,支撑环与下凹环连接,且位于扁平波段的外侧,覆膜在覆膜支架局部区域沿其周向向内凹陷并附着在扁平波段上,形成内凹覆膜。本发明专利技术下凹环可固定游离的内凹覆膜,同时保持其下凹形态,防止下凹覆膜和预开孔受血流冲击而发生位移,支撑环具有支撑功能,同时其与下凹环相连接的短波杆可有效增强长波杆的稳定性,能够降低医生操作时的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膜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了一种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病变部位的血管内膜与中膜发生分离的一种疾病,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术,在利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过程中,通过经皮刺穿血管,并利用特定的输送装置在病变血管部位释放一种人造管状假体(即覆膜支架),使用人造假体封闭破裂的血管内膜,重建新的血液通道,隔绝主动脉高压血流对病变区域的冲击,实现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较开放手术创伤小,且较保守治疗有更好的远期主动脉重塑等优点。
[0003]主动脉弓是主动脉上部呈弓形弯曲的部分,其大弯侧还有三支较大的动脉分支。沿主动脉从近心端至远心端,三大分支血管依次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对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治疗时,覆膜支架需要覆盖并跨越主动脉弓。
[0004]利用传统覆膜支架进行主动脉夹层修复时,现有的“预开孔覆膜支架”技术,其预先在覆膜支架的薄膜表面进行开孔操作,当覆膜支架被植入到主动脉弓后,“预开孔”和“分支血管”一一对位,并在“分支血管”和“预开孔”之间植入“分支支架”,以达到恢复分支血管供血的目的,以及“预开孔覆膜支架+下凹开孔区覆膜”技术,覆膜支架的部分薄膜被设计为内凹形态,在内凹的薄膜表面进行预先开孔操作,以达到增加“植入

分支支架

操作空间”的目的。
[0005]上述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0006]“下凹覆膜”无支架环支撑,受到高压血流冲击后易变形。该类技术中,覆膜支架的支架环在周向上均为圆形。开孔区的薄膜在周向上部分附着在支架环上。周向上另一部分薄膜不与支架环进行连接,薄膜游离、下垂在支架环中,进而形成“D”形或马鞍形的“下凹覆膜”形态。
[0007]受到心脏射出、高速且周期性的血流冲击后,游离状态的“下凹覆膜”会在血管内振荡、变形,“下凹覆膜”上的“预开孔”也会随之振荡、变形,这会减小“下凹开孔区”的大小,减小植入分支支架的操作空间,增加分支支架对位、释放的难度。
[0008]以及“下凹覆膜”由张角较大、波高较高、自身也呈“D”形或马鞍形的支架环支撑,但此时“下凹覆膜”受到高压血流冲击后仍易变形。该类技术中,覆膜支架开孔区设置两种形态的支架:“D”形或马鞍形支架环和圆形支架环,两种支架环交替间隔排列。开孔区的薄膜在周向上完全附着在“D”形或马鞍形的支架环上,进而形成“下凹覆膜”的形态。
[0009]“D”形或马鞍形支架用以维持覆膜的“下凹”形态,抵御高速血流的冲击。但为避让“下凹覆膜”上的“预开孔”,防止干涉分支支架的释放,“D”形或马鞍形支架的扁平波张角大、支架杆长。根据压杆稳定等材料力学知识,此时的“D”形或马鞍形支架的稳定性差,受到高压血流冲击后仍易变形,维持覆膜的“下凹”形态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以降低医生操作时的操作难度。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覆膜支架,
[0012]包括依次设置的近心端封闭区、下凹导流区和远心端封闭区,所述近心端封闭区和所述远心段封闭区设置有多个封闭环,所述下凹导流区设置有多个导流环,所述覆膜附着在所述封闭环和所述导流环上,所述导流环包括:
[0013]支撑环和下凹环,所述下凹环包括扁平波段和正常波段,所述支撑环与所述下凹环连接,且位于所述扁平波段的外侧,所述覆膜在所述覆膜支架局部区域沿其周向向内凹陷并附着在所述下凹环的扁平波段上,形成内凹覆膜,所述内凹覆膜与其外侧的所述支撑环之间形成临时操作空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凹环为圆形,沿周向呈波浪状,且所述下凹环的波谷或波峰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为圆弧状,沿周向呈波浪状,且所述支撑环的波谷或波峰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接管与所述扁平波段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和所述下凹环形成双层结构。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下凹环均为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的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或所述正方形外接圆的直径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空心金属管,其长度设置在1mm至10mm之间,其管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下凹环和所述支撑环的金属丝直径之和。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缝合或热熔的方式直接与所述扁平波段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和所述下凹环形成双层结构。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环、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下凹环为金属管材切割形成或由3D金属打印形成。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的轴向长度设置在5mm至30mm之间,且所述支撑环的圆弧直径设置在20mm至50mm之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环呈圆形,沿周向呈波浪状,且所述封闭环的波谷或波峰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环的轴向长度设置在10mm至40mm之间,且所述封闭环的直径设置在20mm至50mm之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为环形结构,包括支撑扁平波段和支撑正常波段,所述下凹环的扁平波段与所述支撑扁平波段内均连接在所述覆膜上,以将所述支撑环与所述下凹环固定连接,所述覆膜附着在所述支撑扁平波段上,形成内凹覆膜。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扁平波段通过缝合或热熔的方式与所述内凹覆膜固定连接。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下凹导流区的内凹覆膜上设置有预开孔,且所述预开孔位于所述扁平波段的张角中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心端封闭区的直径沿着由从靠近所述下凹导流区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逐渐缩小或不变。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覆膜通过缝合或热熔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封闭环的表面和所述导流环的部分表面上,且所述覆膜为柔性薄膜。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凹环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或内外表面附着有所述覆膜,所述支撑环内外表面均不附着所述覆膜。
[003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覆膜支架,其中支撑环可支撑下凹导流区的管状形态,下凹环的扁平波段可固定游离的“内凹覆膜”,同时保持其下凹形态,防止下凹覆膜和预开孔受血流冲击而发生位移。
[003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覆膜支架,支撑环具有封闭环支撑的功能,同时其与下凹环相连接的短波杆可以有效增强长波杆的稳定性。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环的扁平波与覆膜相连,可直接固定维持覆膜的下凹形态。
[00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覆膜支架具有治疗主动脉弓夹层的优势,血管发生夹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近心端封闭区、下凹导流区和远心端封闭区,所述近心端封闭区和所述远心段封闭区设置有多个封闭环,所述下凹导流区设置有多个导流环,所述覆膜附着在所述封闭环和所述导流环上,所述导流环包括:支撑环和下凹环,所述下凹环包括扁平波段和正常波段,所述支撑环与所述下凹环连接,且位于所述扁平波段的外侧,所述覆膜在所述覆膜支架局部区域沿其周向向内凹陷并附着在所述下凹环的扁平波段上,形成内凹覆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环为圆形,沿周向呈波浪状,且所述下凹环的波谷或波峰的数量至少为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为圆弧状,沿周向呈波浪状,且所述支撑环的波谷或波峰的数量至少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接管与所述扁平波段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和所述下凹环形成双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下凹环均为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的截面为圆形或正方形,所述圆形的直径或所述正方形外接圆的直径设置在0.1mm至1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空心金属管,其长度设置在1mm至10mm之间,其管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下凹环和所述支撑环的金属丝直径之和。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缝合或热熔的方式直接与所述扁平波段的两端固定连接,以和所述下凹环形成双层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环、所述支撑环和所述下凹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益民张韵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创心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