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4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包括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所述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配合组成车厢结构;其中,所述底板总成包括底板和底板转角;所述顶板总成包括顶板加强梁和顶板蒙皮;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和车厢侧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车厢材料采用铝型材及铝合金单层板能够达到减重的目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各分总成之间连接采用榫卯形式(插接、扣接)并使用高强度结构铆钉铆接从而使得车厢的框架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车厢生产和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

技术介绍

[0002]全球石油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是汽车轻量化的核心驱动力,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汽车轻量化的方法包括“结构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轻量化”三个维度。
[0003]目前厢式货车车厢主要还是以钢制为主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以复合材料比如纤维板、蜂窝板、铝合金型材焊接等制造的厢式货车车厢。
[0004]厢式货车如继续采用钢制车厢首先由于无法达到减重的需求会大大影响燃油性,另外一方面钢制车厢经过长期暴晒、风吹雨淋容易出现锈蚀的情况,残损的车厢维护成本高而回收价值又较低。复合材料车厢虽然整体重量相对钢制车厢有一定的下降能够达到减重的目的,但是复合材料车厢整体强度相对钢制车厢较薄弱并且出现损坏维修较困难。而铝合金型材焊接虽然可以凭借铝合金材料的优越型保证自身强度的同时降低自身重量,但铝合金焊接对工艺操作性很高,容易变形且变形量大且焊缝强度低于母材强度(只有母材60%的强度),加工成本较高,同时焊接的连接方式属于刚性链接,厢体运行过程中内部会形成大量内应力无法释放,而内应力较大部位往往存在于焊接缝处,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车厢安装复杂,重量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可便于安装,减轻重量,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包括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所述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配合组成车厢结构;
[0007]其中,所述底板总成包括底板和底板转角,所述底板由若干车厢底板扣接而成,所述车厢底板包括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的上板面和下板面,所述上板面和下板面之间设有斜筋和立筋;所述底板转角包括转角接头和竖向连接板;
[0008]所述顶板总成包括顶板加强梁和顶板蒙皮,所述顶板蒙皮粘接于所述顶板加强梁顶部;
[0009]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和车厢侧板,所述上边梁用于连接车厢侧板和
顶板总成,所述下边梁用于连接车厢侧板和底板总成;所述车厢侧板由若干侧板组成,所述侧板的两侧设有子扣合部和母扣合部,若干侧板的子扣合部和母扣合部扣接,以组成车厢侧板;所述子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槽、第一抵接平面和拉力卡扣,所述母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扣、第二抵接平面和拉力卡块;所述扭力卡扣伸入所述扭力卡槽中,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所述拉力卡块扣入所述拉力卡扣中。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扭力卡扣与扭力卡槽之间、所述拉力卡扣与所述拉力卡扣之间也填充有结构胶。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边梁包括下边梁本体,所述下边梁本体内侧的不同高度处设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下边梁本体顶部设有下边梁侧板安装槽,所述车厢侧板的底部伸入所述下边梁安装槽中。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下边梁侧板安装槽包括槽侧板、槽卡扣和槽活动板;所述槽活动板底部设有活动板卡块;所述槽活动板的活动板卡块能够与所述槽卡扣扣合,与所述槽侧板组成所述下边梁侧板安装槽的两个槽壁。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车厢底板中的斜筋和立筋依次间隔设置。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边梁的端部设有第一安装斜面、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应设有第一角码和第二角码;对应的所述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设有第二安装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角码或第二角码配合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角码和第二角码与对应的连接孔、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与底板总成,以及下边梁侧板安装槽的两个槽壁和车厢侧板之间均通过铆钉固定。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二抵接面外侧、底板总成以及下边梁侧板安装槽的外侧面通过铆钉固定的位置设有条状凹槽。
[0017]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采用上述结构,整个车厢材料采用铝型材及铝合金单层板能够达到减重的目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各分总成之间连接采用榫卯形式(插接、扣接)并使用高强度结构铆钉铆接从而使得车厢的框架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底板总成和侧板总成均采用多块板材直接拼接而成,无需框架或梁体;通过子扣合部和母扣合部进行扣合,而所述子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槽、第一抵接平面和拉力卡扣,所述母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扣、第二抵接平面和拉力卡块;继而通过将所述扭力卡扣伸入所述扭力卡槽中,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所述拉力卡块扣入所述拉力卡扣中,能够形成既便于拼接,又具有较高的抗扭和抗拉强度的车厢板体。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顶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底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3的A部放大图;
[0024]图6是图3的B部放大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侧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的上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8]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包括底板总成1、顶板总成2、侧板总成3、前板总成4和后门总成5,所述底板总成1、顶板总成2、侧板总成3、前板总成4和后门总成5配合组成车厢结构;
[0029]其中,所述底板总成1包括底板11和底板转角12,所述底板11由若干车厢底板11扣接而成,所述车厢底板11包括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的上板面111和下板面112,所述上板面111和下板面112之间设有斜筋113和立筋114;所述底板转角12包括转角接头121和竖向连接板122;
[0030]所述顶板总成2包括顶板加强梁21和顶板蒙皮22,所述顶板蒙皮22粘接于所述顶板加强梁21顶部;
[0031]如图7所示,所述侧板总成3包括上边梁31、下边梁32和车厢侧板3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所述底板总成、顶板总成、侧板总成、前板总成和后门总成配合组成车厢结构;其中,所述底板总成包括底板和底板转角,所述底板由若干车厢底板扣接而成,所述车厢底板包括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的上板面和下板面,所述上板面和下板面之间设有斜筋和立筋;所述底板转角包括转角接头和竖向连接板;所述顶板总成包括顶板加强梁和顶板蒙皮,所述顶板蒙皮粘接于所述顶板加强梁顶部;所述侧板总成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和车厢侧板,所述上边梁用于连接车厢侧板和顶板总成,所述下边梁用于连接车厢侧板和底板总成;所述车厢侧板由若干侧板组成,所述侧板的两侧设有子扣合部和母扣合部,若干侧板的子扣合部和母扣合部扣接,以组成车厢侧板;所述子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槽、第一抵接平面和拉力卡扣,所述母扣合部包括扭力卡扣、第二抵接平面和拉力卡块;所述扭力卡扣伸入所述扭力卡槽中,所述第一抵接平面与所述第二抵接平面抵接,所述拉力卡块扣入所述拉力卡扣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榫卯结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梁包括下边梁本体,所述下边梁本体内侧的不同高度处设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下边梁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峰张国强钟毅邹兵忠何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日菱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