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59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包括透水砖主体,所述透水砖主体的贴面中心处开设有集水环,所述集水环的内部连通有引流槽,且引流槽的深度大于集水环的深度,所述引流槽距离集水环较远的一端连通有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左右两端均贯通透水砖主体;通过设置的透水砖主体、集水环、引流槽与排水通道,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渗水砖贴面曲面平滑设计雨天易对行人或过往车辆打滑,有利于增加渗水砖贴面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增加了渗水砖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砌块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砌块渗水砖:也叫透水砖、荷兰砖等,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不可为高温烧制;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现有渗水砖为了快速将雨水排入相贴缝隙,贴面大多曲面平滑设计,导致雨天渗水砖贴面易对行人或过往车辆打滑,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通过设置的透水砖主体、集水环、引流槽与排水通道,使用者可通过将透水砖主体贴面沿着中心处开设集水环,由集水环对雨水进行收集,随后将集水环内部连通引流槽,由引流槽将集水环收集雨水进行引流,最终由排水通道将引流槽内部引出水流排至相邻透水砖主体之间缝隙处,由集水环、引流槽与排水通道进行排水的同时增加透水砖主体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渗水砖贴面曲面平滑设计雨天易对行人或过往车辆打滑,有利于增加渗水砖贴面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增加了渗水砖实用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包括透水砖主体,所述透水砖主体的贴面中心处开设有集水环,所述集水环的内部连通有引流槽,且引流槽的深度大于集水环的深度,所述引流槽距离集水环较远的一端连通有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左右两端均贯通透水砖主体。
[0005]优选的,所述集水环包括沿透水砖主体贴面中心处向外层层扩张的第一集水环槽、第二集水环槽、第三集水环槽与第四集水环槽,且第一集水环槽、第二集水环槽、第三集水环槽与第四集水环槽深度层层递增。
[0006]优选的,所述引流槽包括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第三引流槽与第四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第三引流槽与第四引流槽沿透水砖主体中心处向外层层连通深度层层递增,所述第一引流槽与集水环连通,所述第四引流槽与排水通道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主体的内部设有抵挡块,且抵挡块沿透水砖主体外壁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引流槽沿透水砖主体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排水通道沿透水砖主体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深度与第二集水环槽深度相等,所述第二引流槽的深度与第三集水环槽深度相等,所述第三引流槽的深度与第四集水环槽深度相等,所述第四引流槽的深度与排水通道深度相等。
[0010]优选的,所述透水砖主体的贴面呈曲面“凹”形,且透水砖主体的贴面中心处开设
有集水环。
[0011]优选的,所述引流槽沿透水砖主体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引流槽输入端连通集水环,所述引流槽输出端连通排水通道,且引流槽整体呈十字状。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透水砖主体、集水环、引流槽与排水通道,使用者可通过将透水砖主体贴面沿着中心处开设集水环,由集水环对雨水进行收集,随后将集水环内部连通引流槽,由引流槽将集水环收集雨水进行引流,最终由排水通道将引流槽内部引出水流排至相邻透水砖主体之间缝隙处,由集水环、引流槽与排水通道进行排水的同时增加透水砖主体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渗水砖贴面曲面平滑设计雨天易对行人或过往车辆打滑,有利于增加渗水砖贴面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增加了渗水砖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引流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集水环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6]其中:1、透水砖主体;2、抵挡块;3、第一集水环槽;4、第二集水环槽;5、第三集水环槽;6、第四集水环槽;7、第一引流槽;8、第二引流槽;9、第三引流槽;10、第四引流槽;11、排水通道;12、集水环;13、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包括透水砖主体1,所述透水砖主体1的贴面中心处开设有集水环12,所述集水环12的内部连通有引流槽13,且引流槽13的深度大于集水环12的深度,所述引流槽13距离集水环12较远的一端连通有排水通道11,且排水通道11左右两端均贯通透水砖主体1;具体的:所述集水环12包括沿透水砖主体1贴面中心处向外层层扩张的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槽6,且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槽6深度层层递增;具体的:所述引流槽13包括第一引流槽7、第二引流槽8、第三引流槽9与第四引流槽10,所述第一引流槽7、第二引流槽8、第三引流槽9与第四引流槽10沿透水砖主体1中心处向外层层连通深度层层递增,所述第一引流槽7与集水环12连通,所述第四引流槽10与排水通道11连通;
[0020]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将透水砖主体1贴面中心处设置集水环12,并由集水环12内部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槽6沿透水砖主体1贴面中心处向外深度层层递增,由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
槽6对雨水进行收集,随后由与集水环12连通的引流槽13将其内部收集雨水由引流槽13内部开设的第一引流槽7、第二引流槽8、第三引流槽9与第四引流槽10沿透水砖主体1贴面中心处向外层层引流,最终将雨水引流至排水通道11由其将雨水由与透水砖主体1贯通处排出,其中集水环12、引流槽13与排水通道11组合通道在对雨水排放的同时增加透水砖主体1贴面与行人或车轮之间摩擦力防止打滑,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渗水砖贴面曲面平滑设计雨天易对行人或过往车辆打滑,有利于增加渗水砖贴面与行人或车辆之间摩擦力,增加了渗水砖实用性。
[0021]如图1所示,所述透水砖主体1的内部设有抵挡块2,且抵挡块2沿透水砖主体1外壁对称分布;通过将抵挡块2沿透水砖主体1外壁对称分布,有利于相邻透水砖主体1抵接安装时之间产生缝隙将雨水排入其中。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槽13沿透水砖主体1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排水通道11沿透水砖主体1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具体的:所述引流槽13沿透水砖主体1中心处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引流槽13输入端连通集水环12,所述引流槽13输出端连通排水通道11,且引流槽13整体呈十字状;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包括透水砖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主体(1)的贴面中心处开设有集水环(12),所述集水环(12)的内部连通有引流槽(13),且引流槽(13)的深度大于集水环(12)的深度,所述引流槽(13)距离集水环(12)较远的一端连通有排水通道(11),且排水通道(11)左右两端均贯通透水砖主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环(12)包括沿透水砖主体(1)贴面中心处向外层层扩张的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槽(6),且第一集水环槽(3)、第二集水环槽(4)、第三集水环槽(5)与第四集水环槽(6)深度层层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砌块的贴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3)包括第一引流槽(7)、第二引流槽(8)、第三引流槽(9)与第四引流槽(10),所述第一引流槽(7)、第二引流槽(8)、第三引流槽(9)与第四引流槽(10)沿透水砖主体(1)中心处向外层层连通深度层层递增,所述第一引流槽(7)与集水环(12)连通,所述第四引流槽(10)与排水通道(11)连通。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巨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