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32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依次顺序堆叠安装的第一生态层、若干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第一生态层由若干第一生态砌块构成;第二生态层由若干第二生态砌块构成;第三生态层由若干第三生态砌块构成;第一生态砌块、第二生态砌块和第三生态砌块之间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固定限位;第一生态砌块包括第一砌块、设在第一砌块中的第一生态腔、设在第一砌块中的第一中空孔和设在第一砌块中的第二中空孔;第一生态腔靠近第一砌块前端设置;第一中空孔和第二中空孔依次设在第一生态腔后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三种生态砌块的配合,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保证了河岸的护岸效果。保证了河岸的护岸效果。保证了河岸的护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挡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挡土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浆砌石挡墙与混凝土挡墙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对生态环境没有保护作用,更有甚者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引出了一种新型挡土墙系统,即生态挡土墙。
[0003]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
[0004]在传统的生态挡土墙中,砖体之间都是通过混凝土等固定在一起或者简单的堆叠,从而构成的生态挡土墙,各个砖体间未形成较稳定的结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挡土墙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挡土墙未形成较稳定的结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挡土墙的变形。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依次顺序堆叠安装的第一生态层、若干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
[0007]所述第一生态层由若干第一生态砌块构成;所述第二生态层由若干第二生态砌块构成;所述第三生态层由若干第三生态砌块构成;
[0008]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之间均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
[0009]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包括第一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一砌块中的第一生态腔、第一中空孔和第二中空孔;
[0010]所述第一生态腔靠近所述第一砌块前端设置,所述第一中空孔和所述第二中空孔依次设在所述第一生态腔后方,且所述第一中空孔位于所述第一砌块中部,所述第二中空孔位于所述第一砌块后端。
[0011]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包括第二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二砌块中的第二生态腔和第三中空孔;
[0012]所述第二生态腔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三中空孔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尾端设置。
[0013]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层的所述第一生态砌块之间形成第一生态透水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上方,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的第二生态腔位于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上方。
[0014]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之间形成第二生态透水孔;
[0015]第二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记为二层生态砌块;将所述二层生态砌块安装在第一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上方,且所述二层生态砌块的所述第二生态腔位于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上方。
[0016]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腔内位于所述第一生态腔左右两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生态腔内位于所述第二生态腔左右两侧的位置均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和第二生态砌块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第三生态砌块之间安装的位置。
[0017]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上靠近所述第一中空孔两侧的位置、所述第一中空孔5靠近所述第一生态腔1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上靠近所述第三中空孔两侧的位置上均对称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玻璃纤维插销棒的直径;所述调节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
[0018]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的形状均相同,且均为梯形;
[0019]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的宽度相同;
[0020]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尾端的宽度相同。
[0021]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生态砌块的调节孔位置匹配的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用于放置所述玻璃纤维插销棒。
[0022]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端面均为凹凸不平的波浪面。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三种生态砌块的配合以及生态砌块中的固定孔和调节孔,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并且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固定,提高各层生态砌块之间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保证了河岸的护岸效果。
[002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生态腔,能够在生态腔中种植植物,便于河岸旁边的美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且不会破坏河岸旁的生态环境;在最顶层设置的第三生态砌块,其表面为平整的平面,提升了美观,并且第二生态层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同数量的层数,满足了不同河岸高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三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三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排列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是本技术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排列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生态砌块;2、第二生态砌块;3、第三生态砌块;4、第一生态腔;5、第一中空孔;6、第二中空孔;7、调节孔;8、固定孔;9、第二生态腔;10、第三中空孔;11、延伸段;12、波浪面;13、第一生态透水孔;14、第二生态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直径”、“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尾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顺序堆叠安装的第一生态层、若干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所述第一生态层由若干第一生态砌块(1)构成;所述第二生态层由若干第二生态砌块(2)构成;所述第三生态层由若干第三生态砌块(3)构成;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和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3)之间均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包括第一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一砌块中的第一生态腔(4)、第一中空孔(5)和第二中空孔(6);所述第一生态腔(4)靠近所述第一砌块前端设置,所述第一中空孔(5)和所述第二中空孔(6)依次设在所述第一生态腔(4)后方,且所述第一中空孔(5)位于所述第一砌块中部,所述第二中空孔(6)位于所述第一砌块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包括第二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二砌块中的第二生态腔(9)和第三中空孔(10);所述第二生态腔(9)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三中空孔(10)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尾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层的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之间形成第一生态透水孔(13);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安装在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13)上方,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的第二生态腔(9)位于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13)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之间形成第二生态透水孔(14);第二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记为二层生态砌块;将所述二层生态砌块安装在第一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1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巨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