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53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主体和装配于主体内的发热模组,发热模组形成有一端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制品伸入的开口的收容腔以及连通收容腔的另一端和外部空气的进气通道,发热模组包括位于收容腔和进气通道之间的发热体,发热体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抽吸气流在流经进气通道时,至少部分与发热体表面热接触后进入收容腔;主体的顶端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的让位孔,收容腔的开口朝向让位孔。本方案的发热模组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主体,一方面可以利用冷空气实现对主体内壁处的降温,以降低加热不燃烧装置外表面的温度,另一方面,流向收容腔内的气体被发热体的外溢热量加热,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外围管状发热类装置,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发热体下端结构件直接开通孔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结构设计,在抽吸时,发热体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外界空气从装置底部进入,然后经过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被加热区域后形成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然而,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发热体容易将热量传导到装置外表面,导致装置外表面温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发热模组,所述发热模组形成有一端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制品伸入的开口的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和外部空气的进气通道,所述发热模组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和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抽吸气流在流经所述进气通道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发热体表面热接触后进入所述收容腔。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外的隔热件,所述发热体和所述隔热件均为管状,其中,所述收容腔形成于所述发热体内,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隔热件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底端和所述隔热件的底端之间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收容腔的第一气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接于所述发热体的底端的中心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部的外周并密封连接于所述隔热件的密封部,所述中心部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收纳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道包括径向贯穿所述中心部的连通通孔,所述连通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收纳槽且该连通端高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所述连通通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或所述第一气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且连通所述连通通孔的另一端的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具有朝向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自所述密封部的外周朝外延伸形成的抵接缘,所述抵接缘的一侧抵接于所述隔热件的底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的顶端和所述隔热件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外界大气的第二气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和所述发热体同轴的中空通道,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侧贴合连接于所述隔热件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径向朝内突出形成限位凸棱,所述限位凸棱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顶端,所述第二气道设置于所述限位凸棱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道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凸棱的内周侧上的过气缺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凸棱的底侧且连通所述过气缺口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在所述第二连接件轴向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和所述进气通道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棱的底侧环绕其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朝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外侧。
[0014]进一步的,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主体和装配于所述主体内的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模组,所述主体的顶端具有供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通过的让位孔,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让位孔。
[0015]本技术中发热模组及加热不燃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方案中的发热模组可以装配在加热不燃烧装置的主体内,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一端可以自主体的一端从开口插入收容腔内,发热体可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在用户抽吸时,外界大气经过进气通道时至少部分与发热体接触后进入收容腔,一方面可以利用冷空气实现对主体内壁处的降温,以降低加热不燃烧装置外表面的温度,另一方面,流向收容腔内的气体被发热体的外溢热量加热,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装置在第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装置在第二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在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在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热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主体;20、发热模组;100、气溶胶生成制品;200、进气通道;11、外壳;12、支架;13、电池;14、电路板;15、顶盖;21、发热体;22、隔热件;23、第一连接件;24、第二连接件;231、中心部;232、密封部;233、抵接缘;2311、收纳槽;2312、第一气道;241、限位凸棱;242、定位凸起;2411、过气缺口;2412、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实施例:
[0028]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

3,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主体10和装配于主体10内的发热模组20,其中,发热模组20形成有一端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制品100伸入的开口的收容腔以及连通收容腔的另一端和外部空气的进气通道200,发热模组20包括位于收容腔和进气通道200之间的发热体21,发热体21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进行加热;抽吸气流在流经进气通道200时,至少部分与发热体21表面热接触后进入收容腔;主体10的顶端具有供气溶胶生
成制品100通过的让位孔,收容腔的开口朝向让位孔。
[0029]本方案中的发热模组20可以装配在加热不燃烧装置的主体10内,气溶胶生成制品100的一端可以自主体10的一端从开口插入收容腔内,发热体21可以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进行加热,在用户抽吸时,外界大气经过进气通道200时通过与发热体21接触后进入收容腔,一方面可以利用冷空气实现对主体10内壁处的降温,以降低加热不燃烧装置外表面的温度,另一方面,流向收容腔内的气体被发热体21的外溢热量加热,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0030]发热模组20还包括套设于发热体21外的隔热件22,收容腔形成于发热体21内,进气通道200形成于发热体21和隔热件22之间。优选的,发热体21和主体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隔热件22,隔热件22的设置可以阻挡热量向主体10的外表面传递,从而减缓主体10外表面的升温,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0031]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形成有一端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制品伸入的开口的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另一端和外部空气的进气通道,所述发热模组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和所述进气通道之间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抽吸气流在流经所述进气通道时,至少部分与所述发热体表面热接触后进入所述收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发热体外的隔热件,所述发热体和所述隔热件均为管状,其中,所述收容腔形成于所述发热体内,所述进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隔热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底端和所述隔热件的底端之间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收容腔的第一气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接于所述发热体的底端的中心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中心部的外周并密封连接于所述隔热件的密封部,所述中心部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收纳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包括径向贯穿所述中心部的连通通孔,所述连通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收纳槽且该连通端高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所述连通通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或所述第一气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且连通所述连通通孔的另一端的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具有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日欢沈友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