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及应用该电极的雾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26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及应用该电极的雾化组件,雾化器包括油杯和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底座、电极、两发热体和两导油体,其中,电极包括电极柱,电极柱的周侧面包括均平行于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用于和发热体的导电端贴合电连接;电极柱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于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空腔或凹槽,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和两发热体的对应导电端贴合电连接,两导油体分别与两发热体贴合连接。本方案可以减少电极的重量,从而减少电极导热造成的热损耗,降低雾化器的功耗。降低雾化器的功耗。降低雾化器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及应用该电极的雾化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及应用该电极的雾化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设备是一种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在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设备中的雾化器通常包括油杯、发热丝和底部支架,油杯和底部支架共同形成储液腔,发热丝装配于底部支架内,底部支架开设下油孔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向发热丝以雾化形成气溶胶。
[0003]发热丝通常通过装配在底部支架的电极供电,但现有技术中采用发热丝焊接在电极上的方案存在电极体积大、吸热多和热损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极及应用该电极的雾化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提供一种电极,包括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的周侧面包括均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用于和发热体的导电端贴合电连接;所述电极柱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空腔或凹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间隔设置,所述周侧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所述电极柱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开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周侧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对侧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具有间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4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面为平面;和/或,所述第四侧面为平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互平行。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三侧面的中心轴对称。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依次通过转接面首尾相连,所述转接面为曲面或者平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开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位于所述电极柱的一端的第二开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增强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增强部包括自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朝内延伸的实体柱;和/或,
[0018]所述增强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处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一凹槽。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U型、C型或梯形。
[0020]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极柱的一端的基座,所述基座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极柱的一端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至少部分朝外延伸至突出于所述电极柱的周侧面外。
[0021]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底座、电极、两发热体和两导油体,所述电极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极;
[0022]所述发热体包括两导电端和串接于两所述导电端之间的发热部,所述第一侧面贴合连接一所述发热体的一导电端,所述第二侧面贴合连接另一所述发热体的一导电端,两所述导油体分别与两所述发热体贴合连接。
[0023]从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两电极连接于底座且间隔设置,电极柱竖直或倾斜设置于让位空腔内,一电极的第一侧面和另一电极的第二侧面位于同侧;发热体包括两导电端和串接于两导电端之间的发热部,同一发热体的两导电端分别连接于一电极的第一侧面和另一电极的第二侧面,两发热体分别位于电极的不同侧,两导油体分别与两发热体贴合连接。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组件部分组成结构的连接布局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极在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极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二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0、储液腔;200、雾化气道;10、油杯;20、雾化组件;1、底座;2、发热组件;3、气道件;4、电极;11、座体;12、支架;111、进气口;115、让位空腔;121、下液凹槽;21、导油体;22、发热体;31、装配块;32、分隔块;41、基座;42、电极柱;411、定位台;412、限位板;421、第一侧面;422、第三侧面;423、第二侧面;424、第四侧面;425、第一凹槽;426、转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10和装配于油杯10的一端的雾化组件20。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的周侧面包括均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用于和发热体的导电端贴合电连接;所述电极柱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空腔或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间隔设置,所述周侧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三侧面,所述电极柱设置有沿平行于所述电极柱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周侧面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对侧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具有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0.4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为平面;和/或,所述第四侧面为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互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三侧面的中心轴对称。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翟公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