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87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中间轴上设有二级主动齿轮;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轴承座固定后,在第二壳体与第一轴承座之间形成容纳腔室,中间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可转动配合;一级传动机构位于容纳腔室内;差速器位于容纳腔室中,差速器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可转动配合,差速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可转动配合,差速器中的从动齿轮与二级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为空心轴,差速器中的第一半轴穿过驱动轴,差速器中的第二半轴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与驱动轴同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增加传动的稳定性,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整车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电驱动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电驱汽车市场需求不断的提升,终端客户对电车续航能力、舒适性、稳定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部分乘用车动力为后桥后驱或者是四驱,电瓶布置在车身后端,车身后端的空间利用率非常高,由于现阶段后桥驱动电机布置在整车后桥的侧面,驱动电机与桥之间的传动为偏心轴的外啮合齿轮传动,传动系统的体积大、重量大,一方面电池布置空间受限,无法布置更大容量电池,整车续航能力受限,齿轮传动涉及能量损耗且整车重量较大,进一步增加电池能量的损耗,整车续航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是偏心轴齿轮传动,受机械加工和装配误差影响,整车运行振动、噪音较大,NVH性能较差,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本技术能增加传动的稳定性,提升整车NVH性能。
[0004]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机的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还包括:
[0006]一级传动机构,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一级被动齿轮,一级主动齿轮与驱动轴的一端固定,一级被动齿轮与一级主动齿轮啮合;
[0007]中间轴,中间轴的一端穿过一级被动齿轮后第一轴承座可转动配合,中间轴上设有二级主动齿轮;
[0008]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轴承座固定后,在第二壳体与第一轴承座之间形成容纳腔室,中间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可转动配合;一级传动机构位于容纳腔室内;
[0009]差速器,差速器位于容纳腔室中,差速器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可转动配合,差速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可转动配合,差速器中的从动齿轮与二级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为空心轴,差速器中的第一半轴穿过驱动轴,差速器中的第二半轴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与驱动轴同心。
[0010]采用上述贯穿式的结构,以及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与驱动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电机的驱动轴采用空心轴,整车的后桥从电机的旋转中心穿过,电机与传动后桥同轴,能有效的节省电机和后桥布置空间;传动采用同轴的花键传动,大大降低传动结构布置的空间,因花键传动为同轴传动,传动的NVH性能高于外啮合齿轮传动,传动更平稳、噪音更低、传动损耗更低;外啮合传动结构取消,降低驱动后桥总成的重量,整车轻量化,能耗降低。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升整车电池布置空间,减少传动损耗,降低传动系统重量;增加传动的稳定性,提升整车NVH性能,最终达到提升整车续航能力、舒适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的外形结构图;
[0013]图2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
[0014]图3为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0015]图4为驱动轴的示意图;
[0016]图5为第二轴承座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
[0018]第一壳体1,第三轴承座1a,螺栓孔1b,油封1c,第一端盖2,第四轴承座2a,定子3,转子4,驱动轴5,花键5a,第一轴肩5b,第二轴肩5c,卡槽5d,第一轴承座6,第五轴承6a,第二轴承座7,轴承座本体7a,延伸段7b,连接支耳7c,缺口7d,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一级主动齿轮10,一级被动齿轮11,中间轴12,第三轴肩12a,支撑环12b,二级主动齿轮13,第二壳体14,容纳腔室15,从动齿轮16,第一半轴17,第二半轴18,定位环19,挡圈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包括电机、一级传动机构、中间轴12、第二壳体14、差速器,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电机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端盖2、定子3、转子4、驱动轴5,第一端盖2的与第一壳体1的一端固定,定子3位于第一壳体1内且与第一壳体1固定,转子4位于定子3的内孔中,驱动轴5穿过转子4且与转子4固定,驱动轴5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可转动配合,驱动轴5的另一端与第一端盖2可转动配合。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壳体1上设有第三轴承座1a,第三轴承座1a优先采用与第一壳体1整体成型,在第三轴承座1a内安装有第一轴承8,所述驱动轴5的一端与第一轴承8配合,从而驱动轴5与第一壳体1形成相对可以转动的配合。第一端盖2上设有第四轴承座2a,第四轴承座2a内安装有第二轴承9,所述驱动轴5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9配合,从而驱动轴5与第一端盖2形成相对可以转动的配合。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电机的第一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7,第一轴承座6环绕在第二轴承座7的周围,第一轴承座6同时还环绕在第三轴承座1a的周围,第一轴承座6优先采用与第一壳体1整体成型,以保证第一轴承座6的强度。第二轴承座7与第三轴承座1a固定连接,在第三轴承座1a的周面上设有多个螺栓孔1b,第二轴承座7通过螺栓孔1b与第三轴承座1a周面上的螺栓孔1b连接后,使第二轴承座7与第三轴承座1a固定成一体,藉此,第二轴承座7的轴心线与驱动轴5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齿轮10、一级被动齿轮11,一级主动齿轮10与驱动轴5的一端固定,一级被动齿轮11与一级主动齿轮10啮合;本实施例中,电机
工作时产生的扭矩通过驱动轴5直接提供给一级主动齿轮10,通过一级主动齿轮10传递给一级被动齿轮11。
[0025]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座7包括轴承座本体7a、延伸段7b、连接支耳7c,轴承座本体7a用于与差速器的一端配合,延伸段7b设置在轴承座本体7a的一端,连接支耳7c设置在延伸段7b的周面上,连接支耳7c上设有通孔,螺栓通过通孔与第三轴承座1a上的螺栓孔螺纹连接,使得第二轴承座7与第三轴承座1a紧固成为一体。
[0026]如图2和图5所示,延伸段7b呈筒状,所述一级主动齿轮10的一部分位于延伸段7b内,延伸段7b的周面上设有用于为一级被动齿轮11与一级主动齿轮10配合进行让位的缺口7d,即一级被动齿轮11通过该缺口7d与位于延伸段7b内的一级主动齿轮10形成啮合。
[0027]如图2和图5所示,由于第二轴承座7需要与第一壳体1上的第三轴承座1a紧固成一体,采用上述第二轴承座7设置成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延伸段7b对一级主动齿轮10形成环绕,使得第二轴承座7借用一级主动齿轮10本身占用的轴向空间,这样就不需要额面增加第二轴承座7的轴向长度,因此,在保证产品体积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产品结构的紧凑性。另外,在延伸段7b对一级主动齿轮10形成环绕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其特征在于,电机的第一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7),还包括:一级传动机构,一级传动机构包括一级主动齿轮(10)、一级被动齿轮(11),一级主动齿轮(10)与驱动轴(5)的一端固定,一级被动齿轮(11)与一级主动齿轮(10)啮合;中间轴(12),中间轴(12)的一端穿过一级被动齿轮(11)后第一轴承座(6)可转动配合,中间轴(12)上设有二级主动齿轮(13);第二壳体(14),第二壳体(14)与第一轴承座(6)固定后,在第二壳体(14)与第一轴承座(6)之间形成容纳腔室(15),中间轴(12)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4)可转动配合;一级传动机构位于容纳腔室(15)内;差速器,差速器位于容纳腔室(15)中,差速器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座(7)可转动配合,差速器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4)可转动配合,差速器中的从动齿轮(16)与二级主动齿轮(13)啮合,所述驱动轴(5)为空心轴,差速器中的第一半轴(17)穿过驱动轴(5),差速器中的第二半轴(18)的一端穿过第二壳体(14),第一半轴(17)和第二半轴(18)与驱动轴(5)同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6)环绕在第二轴承座(7)的周围,第二轴承座(7)与电机的驱动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全凌国宇应凯聂大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