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903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涉及减速器领域。具有大速比、换向、高可靠性、方便安装及调试、结构紧凑等特点。所述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十字形输出轴以及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和第二级面齿轮差动轮系;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包括两对蜗杆面齿轮啮合副,其中,蜗杆为主动轮,面齿轮为从动轮,两个蜗杆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双输入;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包括两个圆柱齿轮面齿轮啮合副;十字形输出轴的水平方向的轴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输出轴。拥有两个输入端口,即使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停机,依然不会改变传动装置输出扭矩,具有结构精巧、可靠性高、装配方便、齿侧间隙容易调整等优点。齿侧间隙容易调整等优点。齿侧间隙容易调整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领域,涉及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构型。

技术介绍

[0002]减速器是实现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和提升输出力矩的传动装置,同时,减速器还也可以起到改变功率传输方向的作用,因此,在航空航天、精密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广泛。
[0003]目前,可通过安装多台减速机或者增加减速器中的齿轮副传动比或者增加减速器传动级数达到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大幅度减速目的。但是,无论是增加减速机数量还是齿轮副传动比或者传动级数,都会导致安装及调试难度增大、效率降低、成本加大。而且,对于常应用于各种减速器中的渐开线齿轮,一般单级减速比限制为不超过1:10,增大传动比会导致传动装置体积和重量会大幅增大,且需要借助额外的消隙机构来调整齿侧间隙;对于蜗轮蜗杆传动虽具备大速比传动特性和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但也需额外的消隙机构来调整齿侧,导致结构复杂调试困难。锥齿轮一般常用功率输入与输出间的换向,但因锥齿轮对轴向安装误差敏感,安装调试困难、传动精度也达不到预期要求。而现有的换向减速器还不兼备恒扭矩输出、高可靠性、结构紧凑、方便安装及调试等特性,亟需一种双输入、恒扭矩输出的换向传动装置来满足减速器领域在这些方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具有大速比、换向、高可靠性、方便安装及调试、结构紧凑等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十字形输出轴以及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和第二级面齿轮差动轮系;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包括两对蜗杆面齿轮啮合副,其中,蜗杆为主动轮,面齿轮为从动轮,两个蜗杆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双输入;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包括两个面齿轮啮合副,其中,圆柱齿轮为主动轮,面齿轮为从动轮;上述中,由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中的从动轮和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主动轮构成双联齿轮;所述十字形输出轴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两个相互垂直的轴,所述双联齿轮套接十字形输出轴的水平方向的轴,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从动轮则套接十字形输出轴的竖直方向的轴,十字形输出轴的水平方向的轴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输出轴。
[0006]关于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两个蜗杆分别为第一蜗杆4、第二蜗杆5,两个双联齿轮分别为第一双联齿轮12、第二双联齿轮9;第一蜗杆4与第一双联齿轮12中的面齿轮保持啮合,第二蜗杆5与第二双联齿轮9中的面齿轮保持啮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联齿轮12通过第一滚针轴承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
8的水平方向的轴上,并且在第一滚针轴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以对第一双联齿轮12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双联齿轮9通过第二滚针轴承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8的水平方向的轴上,并且在第一滚针轴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以对第一双联齿轮9进行轴向限位。
[0008]关于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主动轮为第一双联齿轮12中的圆柱齿轮及第二双联齿轮9中的圆柱齿轮,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从动轮为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的竖直方向的轴上的面齿轮一11、面齿轮二10,所述第一双联齿轮12中的圆柱齿轮同时与面齿轮一11、面齿轮二10保持啮合,所述第二双联齿轮9中的圆柱齿轮也同时与面齿轮一11、面齿轮二10保持啮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面齿轮一11、面齿轮二10均为直齿面齿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齿轮一11通过深沟球轴承一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8的竖直方向的轴上,并且在深沟球轴承一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以对面齿轮一11进行轴向限位;所述面齿轮二10通过深沟球轴承二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8的竖直方向的轴上,并且在深沟球轴承二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以对面齿轮一10进行轴向限位。
[0011]所述深沟球轴承一背向十字形输出轴8中心的一侧还设有垫片一,垫片一抵在面齿轮一11和深沟球轴承一的外圈上;所述深沟球轴承二背向十字形输出轴8中心的一侧还设有垫片二,垫片二抵在面齿轮二10和深沟球轴承二的外圈上。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输出扭矩是衡量传动装置的性能的重要参数,本专利技术传动装置拥有两个输入端口,即使一个发动机出现故障停机,依然不会改变传动装置输出扭矩,可以实现恒扭矩输出的目的;具有结构精巧、可靠性高、装配方便、齿侧间隙容易调整等优点。
[0013](2)本专利技术传动装置中的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具有大速比传动特性,且较蜗轮蜗杆传动具有重合度大、效率高、抗磨损能力强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面齿轮差动轮系,较锥齿轮传动具有安装调试容易、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蜗杆面齿轮与圆柱齿轮构成双联齿轮,具有结构紧凑优点。
[0014](3)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蜗杆面齿轮传动,使得装置整体具备大速比传动特性和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与此同时,无需借助消隙机构,通过简单、有效的螺母、轴承结构也能调整齿侧间隙,使得各个啮合副的结合更为紧密。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原理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双联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双联齿轮结构装配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差动轮系中的面齿轮结构装配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是上箱体、2是下箱体;3是轴承端盖一、4是第一蜗杆、5是第二蜗杆、6是轴承端盖二、7是轴承端盖三、8是十字形输出轴、9是第二双联齿轮、10是面齿轮一、11是面齿轮二、12是第一双联齿轮(由面齿轮A和圆柱齿轮B构成)、13是轴承端盖四、14是圆锥滚子轴承一、15是圆螺母二、16是止动垫圈二、17是推力轴承二、18是第一滚针轴承、19是垫片一、20是推力轴承六、21是止动垫圈六、22是圆螺母六、23是深沟球轴承一、24是推力轴承五、25是止动垫圈五、26是圆螺母五、27是圆锥滚子轴承二、28是轴承端盖五、29是轴承端盖六、30是圆螺母一、31是止动垫圈一、32是推力轴承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包括箱体、十字形输出轴以及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和第二级面齿轮差动轮系;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包括两对蜗杆面齿轮啮合副,其中,蜗杆为主动轮,面齿轮为从动轮,两个蜗杆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双输入;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包括两个面齿轮啮合副,其中,圆柱齿轮为主动轮,面齿轮为从动轮;上述中,由第一级蜗杆面齿轮传动副中的从动轮和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主动轮构成双联齿轮;所述十字形输出轴包括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两个相互垂直的轴,所述双联齿轮套接十字形输出轴的水平方向的轴,第二级的面齿轮差动轮系中的从动轮则套接十字形输出轴的竖直方向的轴,十字形输出轴的水平方向的轴转动连接在箱体上,作为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蜗杆分别为第一蜗杆(4)、第二蜗杆(5),两个双联齿轮分别为第一双联齿轮(12)、第二双联齿轮(9);第一蜗杆(4)与第一双联齿轮(12)中的面齿轮保持啮合,第二蜗杆(5)与第二双联齿轮(9)中的面齿轮保持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扭单输出的双输入换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12)通过第一滚针轴承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8)的水平方向的轴上,并且在第一滚针轴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以对第一双联齿轮(12)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双联齿轮(9)通过第二滚针轴承可旋转的套接在十字形输出轴(8)的水平方向的轴上,并且在第二滚针轴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推力轴承、止动垫圈、圆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民卿盛伟赵江于晓峰张红朱如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