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新的含硼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62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作为烃、二烯的溶液聚合用的助催化剂有用的、可溶于烃溶剂的含硼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物。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作为烯烃、二烯的聚合用的助催化剂有用的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式中的各符号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述。]、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的含硼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烯烃、二烯的溶液聚合体系的助催化剂有用的、含硼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烯烃、二烯的聚合用催化剂,报告了常常使用茂金属化合物、二亚胺络合物、苯氧基络合物等非茂金属系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使用这些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催化体系的大多中,甲基铝氧烷、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被用作用于使活性种稳定的助催化剂。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由于比甲基铝氧烷热稳定性优异、相对于金属络合物使用的计量比相较于甲基铝氧烷更少,因此被广泛用作溶液聚合体系中的助催化剂。
[0003]另外,作为利用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烯烃、二烯的聚合中使用的溶剂,通常使用非极性的烃溶剂。特别是从臭气、毒性的观点出发,相比于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正在进行向己烷等脂肪族烃溶剂的切换。
[0004]但是,已知通常的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在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中难溶、即使溶解也分离为硼酸盐化合物溶解的浓相和未溶解的稀相的液

液2相(专利文献1)。
[0005]另外,通常的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由于在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烃溶剂中难溶,因此期望并提出了可溶于脂肪族烃溶剂的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二(十八烷基)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双(氢化牛脂烷基)甲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作为易溶于烃溶剂的化合物有用。
[0006]但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使四(五氟苯基)硼酸锂与另行制备的二烷基甲基胺的盐酸盐反应来制备,该方法中,担心如下情况:难溶于水的原料的四(五氟苯基)硼酸锂或长链脂肪族胺的盐酸盐残存于产物中,它们成为催化剂毒物,在作为聚合用的助催化剂使用时不表现充分的活性。实际上,在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2中乙醚残存于产物中,因此推测残存有难溶于水的四(五氟苯基)硼酸锂的乙醚络合物。
[0007]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将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的碱金属盐和胺混合后用质子酸进行处理的四(五氟苯基)硼酸铵衍生物的制造方法。但是,该方法中也担心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的碱金属盐的醚络合物或长链脂肪族胺的质子酸盐残存于产物中,作为催化剂毒物而发挥作用。
[0008]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三烷基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化合物和胺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并公开了该组合物可溶于烃溶剂。但是,作为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胺化合物的三烷基胺由于碱性高、也具有亲核性,因此担心会成为烯烃、二烯的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毒物。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04335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0

507157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7

530673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

59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些现有技术,提供可溶于烃溶剂、特别是脂肪族烃溶剂、并且不会成为烯烃、二烯的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毒物的含硼酸盐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工业的制法。
[001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下述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溶于烃溶剂、特别是脂肪族烃溶剂,并且不产生成为烯烃、二烯的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毒物的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有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组合物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
[0019][0020][式中,
[0021]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1个以上的氟原子或1个以上的氟代C1‑4烷基取代的C6‑
14
芳基,
[0022]A
+
表示氢离子(H
+
)、式(2)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
[0023][0024](式中,R5、R6及R7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
[0025][0026](式中,Ar1、Ar2及Ar3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1个以上的C1‑
30
烷基或C1‑
30
烷氧基取代的C6‑
14
芳基。)
[0027]并且,R及R

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3‑
15
环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
[0028]其中,A
+
为氢离子(H
+
)时,R及R

的总碳数为20以上,并且相对于前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前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2摩尔以上,
[0029]A
+
为式(2)所示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阳离子时,R及R

的总碳数为8以上。]。
[0030]即,本专利技术如下。
[0031][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
[0032][0033][式中,
[0034]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1个以上的氟原子或1个以上的氟代C1‑4烷基取代的C6‑
14
芳基,
[0035]A
+
表示氢离子(H
+
)、式(2)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
[0036][0037](式中,R5、R6及R7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
[0038][0039](式中,Ar1、Ar2及Ar3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1个以上的C1‑
30
烷基或C1‑
30
烷氧基取代的C6‑
14
芳基。),并且
[0040]R及R

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3‑
15
环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
[0041]其中,A
+
为氢离子(H
+
)时,R及R

的总碳数为20以上,并且相对于前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前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2摩尔以上,
[0042]A
+
为式(2)所示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阳离子时,R及R

的总碳数为8以上。]。
[004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式中,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1个以上的氟原子或1个以上的氟代C1‑4烷基取代的C6‑
14
芳基,A
+
表示氢离子(H
+
)、式(2)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总碳数25以上的阳离子,式(2)中,R5、R6及R7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式(3)中,Ar1、Ar2及Ar3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1个以上的C1‑
30
烷基或C1‑
30
烷氧基取代的C6‑
14
芳基,并且,R及R

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3‑
15
环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其中,A
+
为氢离子(H
+
)时,R及R

的总碳数为20以上,并且相对于所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所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为2摩尔以上,A
+
为式(2)所示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阳离子时,R及R

的总碳数为8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R及R

各自独立地为C1‑
30
烷基或任选被取代的C6‑
14
芳基,并且R及R

的总碳数在A
+
为氢离子(H
+
)时为25以上、在A
+
为式(2)所示的阳离子或式(3)所示的阳离子时为8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为被1个以上的氟原子或三氟甲基分别取代的下述基团:苯基、1

萘基、2

萘基、2

联苯基、3

联苯基、4

联苯基、1

蒽基、2

蒽基、9

蒽基、9

菲基或3

菲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R1、R2、R3及R4全部为五氟苯基、2,2

,3,3

,4

,5,5

,6,6
’‑
九氟
‑4‑
(1,1
’‑
联苯)基、2,3,4,5,6,7,8

七氟
‑1‑
萘基或1,3,4,5,6,7,8

七氟
‑2‑
萘基。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
+
为氢离子。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
+
为所述式(2)所示的总碳数35以上的阳离子,并且R5、R6及R7各自独立地为C1‑
30
烷基、或任选被选自由下述基团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的C6‑
14
芳基:(1)卤素原子、(2)C1‑
30
烷基、(3)C1‑
30
烷氧基、及(4)卤代C1‑
30
烷基。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
+
为所述式(2)所示的总碳数35以上的阳离子,R5为任选被选自由下述基团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的C6‑
14
芳基:(1)卤素原子、(2)C1‑
30
烷基、(3)C1‑
30
烷氧基、及(4)卤代C1‑6烷基,并且,R6及R7各自独立地为任选被取代的C1‑
30
烷基。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
+
为所述式(2)所示的总碳数35以上的阳离子,R5为被C6‑
14
芳基取代的C1‑
30
烷基、或被1个以上的氟原子取代的C1‑
30
烷基,所述C6‑
14
芳基被1个以上氟原子取代,并且R6及R7各自独立地为任选被选自由下述基团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的C1‑
30
烷基:(1)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C6‑
14
芳基、(2)卤素原子、及(3)C1‑
30
烷氧基。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
+
为所述式(2)所示的总碳数35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凢洋辅藤本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