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50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2
提供涂布质量优良且厚度均匀的涂布膜的缝隙模。具体而言,缝隙模(1)向基材排出涂液,其特征在于,该缝隙模(1)具有:多个歧管(11),它们分别是蓄积涂液的空间,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多个涂液供给口(16),它们向所述多个歧管分别供给涂液;一个排出口(4),其经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宽的缝隙(12)而与该多个歧管连通,对基材排出涂液;以及填隙片(15),其是为了构成所述缝隙的高度而被设置的,所述填隙片在该缝隙模的两端部具有延伸至所述排出口的端部突起部(18),并且在各歧管之间分别具有相比于各歧管向所述排出口方向延伸的中间突起部(19)。歧管向所述排出口方向延伸的中间突起部(19)。歧管向所述排出口方向延伸的中间突起部(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缝隙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基材涂布涂液的缝隙模。

技术介绍

[0002]从模的排出口对利用辊对辊输送的基材涂布涂液来制作电池的极板等。在基材上形成的涂布膜的厚度例如在电池的情况下会直接对电池的充放电量带来影响,因此对基材涂布的涂布液的膜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需要沿着基材的宽度方向和进给方向以均匀的厚度涂布涂液。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通过使局部的流速变动分散从而抑制涂布条纹的产生,使在基材上形成的涂布膜的厚度均匀。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257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对模内部的涂液施加压力而使涂液容易分离,并且由于使分离的涂液返回罐而再次利用,可能对涂布膜的质量带来影响。
[0009]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涂布质量优良且厚度均匀的涂布膜。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隙模,其向基材排出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模具有:多个歧管,它们分别是蓄积涂液的空间,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多个涂液供给口,它们向所述多个歧管分别供给涂液;一个排出口,其经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宽的缝隙而与该多个歧管连通,对基材排出涂液;以及填隙片,其是为了构成所述缝隙的高度而被设置的,所述填隙片在该缝隙模的两端部具有延伸至所述排出口的端部突起部,并且在各歧管之间分别具有相比于各歧管而向所述排出口方向延伸的中间突起部。
[0012]根据该结构,能够控制宽度方向的排出量,能够涂布质量优良且厚度均匀的涂布膜。
[0013]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突起部具有宽度朝向所述排出口方向而变窄的宽度方向锥形状。
[0014]根据该结构,多个歧管中的涂液容易在排出口跟前附近合流,能够涂布稳定的涂布膜。
[0015]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突起部的所述宽度方向锥形状是从所述歧管内开始在排出口方向上倾斜的形状。
[0016]根据该结构,多个歧管中的涂液更容易在排出口跟前附近合流,能够涂布稳定的涂布膜。
[0017]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突起部的所述宽度方向锥形状是台阶形状。
[0018]根据该结构,涂液容易合流,能够涂布稳定的涂布膜。
[0019]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中间突起部具有厚度朝向所述排出口方向而变薄的厚度方向锥形状。
[0020]根据该结构,多个歧管中的涂液更容易在排出口跟前附近合流,能够涂布稳定的涂布膜。
[0021]也可以构成为,每个所述歧管具有多个所述涂液供给口,一个所述歧管中的多个所述涂液供给口的所供给的涂液的流量范围彼此不同。
[0022]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涂液流量的调节范围,能够涂布均匀的涂布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缝隙模进行说明的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a向视图。
[0025]图3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b向视图,图3的(b)是填隙片15的俯视图。
[0026]图4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b向视图,图4的(b)是填隙片115的俯视图。
[0027]图5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b向视图,图5的(b)是填隙片215的俯视图。
[0028]图6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b向视图,图6的(b)是填隙片315的俯视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缝隙模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a向视图。图3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b向视图,图3的(b)是填隙片15的俯视图。
[0032]实施例1的缝隙模1用于对利用辊对辊输送的基材2涂布涂液3。沿着基材2的进给方向MD以均匀的厚度(均匀的涂布量)涂布涂液3。另外,基材2的宽度方向TD是与基材2的进给方向MD正交的方向,其相当于图1中的Y轴方向。
[0033]缝隙模1沿着基材2的宽度方向而构成为较长,从供给单元20向该缝隙模1供给涂液3。在缝隙模1中,将其长边方向(图1中的Y轴方向)称作宽度方向TD。在实施例1中,设置有与缝隙模1对置的滚筒5,缝隙模1的宽度方向与滚筒5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是平行的。基材2被该滚筒5引导,基材2与缝隙模1之间的间隔(间隙)被保持固定,以该状态进行涂液3的涂布。
[0034]缝隙模1是在第一分割体13与第二分割体14之间夹着填隙片板15进行组合而构成的,该第一分割体13具有尖细形状的第一模唇13a,该第二分割体14具有尖细形状的第二模唇14a。图2是图1的a向视的剖视图。图3的(a)是图1的b向视的剖视图,图3的(b)中示出填隙片板15。在缝隙模1的内部,在宽度方向上由多个空间构成的多个歧管11(11a,11b,11c)均等地具有宽度方向上的相同的长度,且设置有3个。形成与该3个歧管11(11a,11b,11c)连通的一个缝隙12,此外,在第一模唇13a与第二模唇14a之间,形成有作为缝隙12的开放端的一个排出口4。即,3个歧管11(11a,11b,11c)和一个排出口4经由缝隙12而连通。
[0035]根据该结构,从供给单元20供给的涂液3首先蓄积于3个歧管11(11a,11b,11c),接着,经由缝隙12从宽度大的一个排出口4排出。
[0036]缝隙12在设置有3个歧管11(11a,11b,11c)的宽度方向TD上形成为较长,缝隙12的宽度方向尺寸由后述的填隙片板15的内部尺寸W(参照图3的(b))决定,从3个歧管11(11a,11b,11c)分别出的涂液3在缝隙12合流,能够将在宽度方向上尺寸较长的涂液3从一个排出口4涂布在基材2上。缝隙12的间隙尺寸(高度尺寸)例如是0.4~1.5mm。在实施例1中,以缝隙12的间隙方向是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姿势设置有缝隙模1。即,以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3个歧管11(11a,11b,11c)和缝隙12的姿势设置有缝隙模1。因此,使蓄积于3个歧管11(11a,11b,11c)的涂液3通过缝隙12和排出口4向基材2流动的方向成为水平方向。
[0037]另外,通过变更填隙片板15的厚度,能够调整3个歧管11(11a,11b,11c)内部的压力(涂布压力),通过该调整,能够利用具有各种特性的涂液3进行均匀的膜厚的涂布。
[0038]此外,在实施例1中,将涂液3通过排出口4而向基材2流动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但是,不是必须限定于此,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设为上方向,还可以设定为下方向,能够设定为任意的方向。
[0039]在缝隙模1的宽度方向上,按照3个歧管11(11a,11b,11c)中的每一个,设置有3个涂液供给口16(16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缝隙模,其向基材排出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模具有:多个歧管,它们分别是蓄积涂液的空间,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多个涂液供给口,它们向所述多个歧管分别供给涂液;一个排出口,其经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宽的缝隙而与该多个歧管连通,对基材排出涂液;以及填隙片,其是为了构成所述缝隙的高度而被设置的,所述填隙片在该缝隙模的两端部具有延伸至所述排出口的端部突起部,并且在各歧管之间分别具有相比于各歧管而向所述排出口方向延伸的中间突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模,其中,所述中间突起部具有宽度朝向所述排出口方向而变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秋武史北岛贤司渡边敦前田和纪中岛一茂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