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86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机构,混动机构设置在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位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设置在混动机构远离发动机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置在动力电池远离混动机构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汽车领域中,对汽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油耗需要降到5L或更低,作为汽车中油耗较高的豪华纵置车,目前横置双电机混动机构已经在国内产生大批量推广应用效应,并且油耗很低,可以达成油耗低于5L的目标,但是目前纵置双电机混动机构应用较少。
[0003]另外,目前随着电动车的逐渐普及,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有调研机构发现购买并驾驶过电动车的消费者绝大部分再换车的时候还是会选择电动车,不再能接受传统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电动车驾驶感受需求,同时还没有里程焦虑,需要汽车厂家开发基于电驱为主的双电机混动机构。
[0004]然而,目前的增程式电动车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在车辆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增程模式的电动车油耗很高,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同时,增程模式下电动车的性能出现明显下降,只能实现基础行驶要求。现有的汽车的混动机构一般采用横向分布的设置,这样,空间的利用率不高,会增加汽车的宽度要求,使得汽车的结构更加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机构,混动机构设置在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位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设置在混动机构远离发动机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置在动力电池远离混动机构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
[0007]进一步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轴,驱动轴与发动机连接;差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差速器总成的旋转轴线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地设置;其中,传动结构与驱动轴连接,传动结构与差速器总成连接,以使驱动轴通过传动结构驱动差速器总成。
[0008]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离合器总成,离合器总成包括主动端和第一从动端;主动端与驱动轴连接;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与离合器总成的第一从动端连接,第一驱动齿轮用于与差速器总成连接。
[0009]进一步地,传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用于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轴,第三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三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用于与第二驱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差速器总成连接的第四驱
动齿轮。
[0010]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五驱动齿轮,第五驱动齿轮,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子轴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五驱动齿轮啮合的第六驱动齿轮;和/或,差速器总成上设置有用于与第四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七驱动齿轮。
[0011]进一步地,离合器总成具有第二从动端,第二从动端上设置有第八驱动齿轮,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与第八驱动齿轮连接的第九驱动齿轮。
[0012]进一步地,混动机构包括与第一从动端连接的第一传动轴,混动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总成,第一行星排总成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架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一行星架上设置有与第一太阳轮相配合的第一行星轮;第一大齿圈,第一大齿圈与第一行星轮相配合地设置,第一大齿圈上设置有与差速器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齿轮。
[0013]进一步地,驱动结构包括第二行星排总成,第二行星排总成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转子轴连接;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行星轮,设置在第二行星架上,第二行星轮用于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二大齿圈,第二大齿圈固定设置在车辆上,第二大齿圈与第二行星轮相配合。
[0014]进一步地,发动机上设置有驱动轴,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三行星排总成,第三行星排总成包括: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架与驱动轴连接;第三行星轮,设置在第三行星架上,第三太阳轮,与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子轴连接;第三行星轮与第三太阳轮啮合;第三大齿圈,固定设置在车辆上,第三大齿圈与第三行星轮啮合。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为上述的驱动结构。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机构,混动机构设置在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传动结构,传动结构位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靠近发动机的一侧;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设置在混动机构远离发动机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置在动力电池远离混动机构的一侧;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采用上述设置,通过采用纵置前驱混动系统,取消了分动器和后传动轴,释放了纵置车辆的分动器和传动轴空间,便于布置较大的动力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驱动结构的混机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驱动结构的混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驱动结构的混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驱动结构的混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四的驱动结构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0、发动机;200、混动机构;210、驱动轴;211、第一驱动齿轮;212、第八驱动齿轮;220、离合器总成;221、主动端;222、第一从动端;223、第二从动端;230、第一电机;250、第二电机;251、第二转子轴;231、第一转子轴;232、第六驱动齿轮;260、第二驱动轴;261、第二驱动齿轮;262、第五驱动齿轮;263、第九驱动齿轮;270、第三驱动轴;271、第三驱动齿轮;272、第四驱动齿轮;280、差速器总成;281、第七驱动齿轮;291、第一传动轴;400、动力电池;
[0029]290、第一行星排总成;S1、第一太阳轮;C1、第一行星架;R1、第一大齿圈;P1、第一行星轮;CL1、第一离合器;CL2、第二离合器;BK1、第一制动器;B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100);所述发动机(100)用于向所述车辆传递动力;混动机构(200),所述混动机构(200)设置在所述发动机(100)远离所述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所述混动机构(200)包括第一电机(230)、第二电机(250)以及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机(230)和第二电机(250)靠近所述发动机(100)的一侧;动力电池(400),所述动力电池(400)设置在所述混动机构(200)远离所述发动机(100)的一侧;第一电机(230)和第二电机(250),所述第一电机(230)和所述第二电机(250)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400)远离所述混动机构(200)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230)和所述第二电机(250)用于向所述车辆传递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轴(210),所述驱动轴(210)与所述发动机(100)连接;差速器总成(280),所述差速器总成(280)用于向所述车辆传递动力;所述差速器总成(28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驱动轴(210)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地设置;其中,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轴(210)连接,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80)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轴(210)通过所述传动结构驱动所述差速器总成(2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离合器总成(220),所述离合器总成(220)包括主动端(221)和第一从动端(222);所述主动端(221)与所述驱动轴(210)连接;第一驱动齿轮(211),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11)与所述离合器总成(220)的第一从动端(22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11)用于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8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轴(260),所述第二驱动轴(26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261),所述第二驱动齿轮(261)用于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11)啮合;第三驱动轴(270),所述第三驱动轴(270)上设置有第三驱动齿轮(271),所述第三驱动齿轮(271)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261)啮合,所述第三驱动轴(270)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80)连接的第四驱动齿轮(27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260)上设置有第五驱动齿轮(262),所述第五驱动齿轮(262),所述第一电机(230)的第一转子轴(23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五驱动齿轮(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祺赵雪松徐占付超杨阳屠有余白秀超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