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86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系统,混动系统位于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位于第二电机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分动器位于混动系统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与混动系统连接,分动器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汽车领域中,对汽车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油耗需要降到5L或更低,作为汽车中油耗较高的豪华纵置车,目前横置双电机混动系统已经在国内产生大批量推广应用效应,并且油耗很低,可以达成油耗低于5L的目标,但是目前纵置双电机混动系统应用较少。
[0003]然而,现有的汽车的混动系统一般采用横向分布的设置,这样,空间的利用率不高,会增加汽车的宽度要求,使得汽车的结构更加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系统,混动系统位于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位于第二电机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分动器位于混动系统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与混动系统连接,分动器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
[0006]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还包括:前驱动轴,前驱动轴的一端与分动器连接,前驱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前驱动桥,前驱动桥用于向车辆的前轮传递动力;后驱动轴,后驱动轴的一端与分动器连接,后驱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后驱动桥,后驱动桥用于向车辆的后轮传动动力。
[0007]进一步地,混动系统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发动机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第一传动轴用于传递发动机的动力。
[0008]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轴与车辆的轮轴相互垂直地设置;和/或,第一电机的旋转轴线与第一传动轴相互平行的设置;和/或,第二电机的旋转轴线与第一传动轴相互平行的设置。
[0009]进一步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离合器总成,第一离合器总成具有第一主动端和第一从动端;第一主动端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离合器总成,第二离合器总成具有第二主动端和第二从动端,第二主动端与第一主动端连接,第二从动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
[0010]进一步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端连接有第一输出轴;第二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第二离合器的从动端连接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套设在第一输出轴的外部,并相对于第一输出轴可转动地设置。
[0011]进一步地,变速机构包括第三输出轴,第三输出轴的一端与分动器连接,第三输出
轴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输出轴或者第二输出轴连接。
[0012]进一步地,第一输出轴远离第一离合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太阳轮,第二输出轴远离第二离合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行星架;第三输出轴远离分动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太阳轮连接的第三行星轮和用于与第一行星架连接的第一大齿圈。
[0013]进一步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制动器,第一制动器设置在车辆上;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用于与第一制动器连接,第一行星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的第一行星轮。
[0014]进一步地,第一行星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行星轮连接的第二大齿圈,变速机构包括:单项离合器,单项离合器用于与第二大齿圈连接,以控制第二大齿圈与第三行星轮连接或者断开;第二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用于对第二大齿圈进行制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为上述的驱动结构。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系统,混动系统位于发动机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位于第二电机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分动器位于混动系统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分动器与混动系统连接,分动器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采用上述设置,纵置的混动系统既可以满足整车的低速大扭矩需求,又可以满足整车最高车速要求,同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降低了应用混动系统的成本负担。此车辆同时具备四驱功能可以满足豪华车型的需求,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的变速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的变速结构的一个工作状态原理图;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的驱动结构的变速结构的工作状态的制动原理图;
[0023]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的变速结构的另一个工作状态原理图;
[0024]图7示出了图6中的驱动结构的变速结构的工作状态的制动原理图。
[00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6]100、发动机;
[0027]200、混动系统;210、第一传动轴;260、第一离合器总成;261、第一主动端;262、第一从动端;220、第二离合器总成;221、第二主动端;222、第二从动端;230、第一电机;240、第二电机;241、电机轴;251、第一输出轴;252、第二输出轴;253、第三输出轴;
[0028]250、变速机构;CL1、第一离合器;CL2、第二离合器;C1、第一行星架;C2、第二行星架;S1、第一太阳轮;R1、第一大齿圈;R2、第二大齿圈;S2、第二太阳轮;P1、第一行星轮;P2、
第二行星轮;BK1、第一制动器;BK2、第二制动器;F1、单项离合器;
[0029]300、分动器;400、后驱动轴;500、后驱动桥;600、前驱动轴;700、前驱动桥。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1]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100,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混动系统200,混动系统200位于发动机100远离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混动系统200包括第一电机230、第二电机240和变速机构250,变速机构250位于第二电机240远离发动机100的一侧;分动器300,分动器300位于混动系统200远离发动机100的一侧,分动器300与混动系统200连接,分动器300用于向车辆传递动力。采用上述设置,纵置的混动系统既可以满足整车的低速大扭矩需求,又可以满足整车最高车速要求,同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降低了应用混动系统的成本负担。此车辆同时具备四驱功能可以满足豪华车型的需求,解决了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发动机(100),用于向所述车辆传递动力;混动系统(200),所述混动系统(200)位于所述发动机(100)远离所述车辆的头部的一侧;所述混动系统(200)包括第一电机(230)、第二电机(240)和变速机构(250),所述变速机构(250)位于所述第二电机(240)远离所述发动机(100)的一侧;分动器(300),所述分动器(300)位于所述混动系统(200)远离所述发动机(100)的一侧,所述分动器(300)与所述混动系统(200)连接,所述分动器(300)用于向所述车辆传递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前驱动轴(600),所述前驱动轴(600)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300)连接,所述前驱动轴(600)的另一端连接有前驱动桥(700),所述前驱动桥(700)用于向所述车辆的前轮传递动力;后驱动轴(400),所述后驱动轴(400)的一端与所述分动器(300)连接,所述后驱动轴(400)的另一端连接有后驱动桥(500),所述后驱动桥(500)用于向所述车辆的后轮传动动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系统(200)包括第一传动轴(210),所述第一传动轴(210)与所述发动机(100)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0)与所述第一电机(230)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0)用于传递所述发动机(100)的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10)与所述车辆的轮轴相互垂直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电机(23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0)相互平行的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电机(24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0)相互平行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第一离合器总成(260),所述第一离合器总成(260)具有第一主动端(261)和第一从动端(262);所述第一主动端(26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0)连接;第二离合器总成(220),所述第二离合器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超陶海龙赵雪松吕立表徐占薛晓东文彦东刘君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