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充电接口、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42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5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接口、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头,该充电接口包括:第一充电端,与车辆的电池连接;以及第一对正组件,围设于第一充电端的周向,包括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一定位结构间隔设置。该充电接头包括:第二充电端,以及第二对正组件,围设于第二充电端的周向,包括第二吸附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吸附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间隔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的作用下将第二定位结构导入第一定位结构中,保证第一充电端与第二充电端对齐精度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的吸力实现快速插枪,即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的快速连接,利用较低成本也能够实现精准对齐。现精准对齐。现精准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充电接口、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头


[0001]本公开涉及新能够车辆充电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接口、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新能够车辆(例如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机械臂充电方案是无感充电的重要形式,为了实现机械臂的充电接头与车辆的充电接口的精准对齐,机械臂通常是采用六轴高精度的机械臂设计,其普遍成本在10万元以上,成本较高,极大的制约了采用机械臂实现无感充电的市场推广。另外,使用低成本的机械臂方案时存在末端对齐精度的问题,导致对齐成功率低,影响用户充电体验,甚至会导致充电口和机械臂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及其充电接口、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头,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充电装置的成本与对齐成功率相矛盾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包括:
[0005]第一充电端,与车辆的电池连接;以及
[0006]第一对正组件,围设于所述第一充电端的周向,包括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间隔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位于以所述第一充电端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交替排布。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结构构造为第一磁吸件;
[0010]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销和/或定位孔。
>[0011]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充电接口。
[0012]本公开第三方向,提供一种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包括:
[0013]第二充电端,以及
[0014]第二对正组件,围设于所述第二充电端的周向,包括第二吸附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间隔设置。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位于以所述第二充电端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吸附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交替排布。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吸附结构构造为第二磁吸件;
[0018]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孔和/或定位销。
[0019]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充电接头。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在与车辆的充电接口边靠近至
一预设位置后,第二对正组件中的第二吸附结构与第一对正组件中的第一吸附结构相互吸附并使得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逐渐靠近,同时,第二对正组件中的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对正组件中的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用以将第二充电端与第一充电端精准对齐并连接,该技术方案中,充电装置可以采用低成本较低精度的机械臂,将充电接头移动至预设位置,然后再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的作用下将第二定位结构导入第一定位结构中,保证第一充电端与第二充电端对齐精度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第一吸附结构和第二吸附结构的吸力实现快速插枪(即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的快速连接)。
[0021]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充电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为车辆充电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

车辆;110

充电接口;111

第一充电端;112

第一吸附结构;113

第一定位结构;200

充电装置;210

充电接头;211

第二充电端;212

第二吸附结构;213

第二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9]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相应部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在重力方向上相对的上、下,或者附图中附面的上、下;“前、后”通常是指相应部件处于使用状态时在重力方向上或者使用状态时相对的前、后;“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100及其充电接口110、充电装置200及其充电接头210,专利技术构思在于通过对电辆的充电接口110和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进行改进以能够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充电接口110的第一充电端111与充电接头210的第二充电端211的精准对齐。因此,作为独立结构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以及包括充电接口110的车辆100和包括充电接头210的充电装置200同属于一个专利技术构思下的改进,均应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如图1至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车辆的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110包括:第一充电端111,与车辆100的电池连接;以及第一对正组件,围设于所述第一充电
端111的周向,包括第一吸附结构112和第一定位结构113,所述第一吸附结构112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3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头,包括:第二充电端211,以及第二对正组件,围设于所述第二充电端211的周向,包括第二吸附结构212和第二定位结构213,所述第二吸附结构212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13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充电端111能够与第二充电端211插接配合在一起,以使得充电装置200能够向车辆100的电池进行充电,例如,第一充电端111和第二充电端211中的一者可以为插孔,另一者可以为插头;第一对正组件包括第一吸附结构112和第一定位结构113,第二对正组件包括第二吸附结构212和第二定位结构213。其中,第一吸附结构112和第二吸附结构212可以在两者之间等于小于预设距离时相互吸附到一起,第一定位结构113和第二定位结构213能够在第一吸附结构112和第二吸附结构212吸附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保证第一充电端111与第二充电端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110)包括:第一充电端(111),与车辆(100)的电池连接;以及第一对正组件,围设于所述第一充电端(111)的周向,包括第一吸附结构(112)和第一定位结构(113),所述第一吸附结构(112)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3)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结构(112)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3)位于以所述第一充电端(111)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结构(112)和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3)交替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结构(112)构造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113)构造为定位销和/或定位孔。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100)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110)。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薛蓓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