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03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包括吸料部,所述吸料部包括左吸持部、右吸持部、左摆臂、右摆臂、摆动伺服电机和中空旋转平台,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一端固定在所述左吸持部和所述右吸持部的顶部,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包括旋转盘、固定部和电机连接座,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旋转,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纵向滑座固定,所述摆动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连接座上,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盘上,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之间成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PCB板自动切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PCB电路板在完成电子零件的SMT组装之后,一般再需要进行板边切除以及分板的工艺流程。
[0003]现有的PCB板切割机包括一个吸料移载机构,吸料移机构包括横向线性滑轨、竖向线性滑轨和吸料部,且吸料部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竖向线性滑轨可以在横向线性滑轨上左右来回移动,使得吸料部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使得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先被移送到进料机构进行取料,然后被移送到治具处将料送到治具上,最后再将治具上切割好的料吸附住,被移送到出料机构进行送料。
[0004]由于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呈一字排开方式设置,使得该吸料移载机构在吸料与放料时所需的移动距离也很长,造成作业时间长,效率变差的问题;同时使得PCB板切割机整体长度很长,导致厂房在相同的长度单位空间内可以摆放的PCB板切割机台数很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解决了目前吸料移载机构在吸料与放料时所需的移动距离很长,造成作业时间长,效率变差及导致PCB板切割机整体长度长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包括横向线性滑轨、竖向线性滑轨、纵向滑座和吸料部,所述竖向线性滑轨上设有纵向滑座,所述吸料部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座上,所述吸料部包括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所述吸料部还包括左摆臂、右摆臂、摆动伺服电机和中空旋转平台,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吸持部和所述右吸持部的顶部,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包括旋转盘、固定部和电机连接座,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旋转,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纵向滑座固定,所述摆动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连接座上,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盘上,且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之间成70
°‑
90
°
夹角。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横向滑座,所述横向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横向线性滑轨上,所述竖向线性滑轨与所述横向滑座固定。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Ⅰ、联轴器、丝杆、滚珠螺母、轴承座、左线性滑轨、右线性滑轨、左滑块、右滑块和纵向滑座,所述竖向线性滑轨为空心方柱,所述驱动电机Ⅰ设有输出轴的一端竖直朝下,所述驱动电机Ⅰ固定在所述竖向线性滑轨的顶面上,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轴穿入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内,所述丝杆设置在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内部后侧位置,所述丝杆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内部上端,所述丝杆穿入所述轴承座内,所述左线性滑轨和所述右线性滑轨固定在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前方
左右两侧,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左线性滑轨和所述右线性滑轨上,所述滚珠螺母套在所述丝杆上,所述左滑块和所述右滑块均固定在所述滚珠螺母上,所述竖向线性滑轨包括前挡板和后罩壳,所述前挡板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罩壳的上下两端固定,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后罩壳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纵向滑座套设在所述前挡板上,所述纵向滑座的前侧与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固定,所述纵向滑座的后侧与所述左滑块、所述右滑块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和所述纵向滑座之间设有一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座上,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超出所述纵向滑座底部,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轴后半部依次穿入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和通孔内,所述旋转轴可在所述通孔内转动,所述中空旋转平台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摆臂和所述右摆臂的夹角为70
°‑
90
°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吸料移载机构的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摒弃掉原来的并列设置,而是改为将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呈夹角设置,通过摆动伺服电机的驱动使得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间歇式往复弧形摆动,达到左吸持部和右吸持部交替与进料机构或出料机构或左治具或右治具对应的目的,由此可以缩减吸料移载机构移动距离,节省作业时间,同时也缩减了该吸料移载机构的整体长度,进一步缩减了PCB切割机的整体长度,在厂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该厂房的设备容纳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设置在机台上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的立体图。
[0016]上述附图中,10、横向线性滑轨;20、纵向滑座;30、竖向线性滑轨;31、前挡板; 32、后罩壳;40、吸料部;50、横向滑座;60、升降机构;61、驱动电机Ⅰ;62、联轴器; 63、丝杆;64、滚珠螺母;65、轴承座;66、左线性滑轨;67、右线性滑轨;68、左滑块; 69、右滑块;41、左吸持部;42、右吸持部;43、左摆臂;44、右摆臂;45、摆动伺服电机;46、中空旋转平台;1、旋转盘;2、固定部;3、电机连接座;4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3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包括横向线性滑轨10、纵向滑座20、竖向线性滑轨30和吸料部40,竖向线性滑轨30上设有纵向滑座20,吸料部40固定在纵向滑座20上,吸料部40包括左吸持部41和右吸持部42、左摆臂43、右摆臂44、摆动伺服电机45和中空旋转平台46,左摆臂43和右摆臂44一端分别固定在左吸持部41和右吸持部42的顶部,中空旋转平台46包括旋转盘1、固定部2和电机连接座3,旋转盘1可相对于固定部2旋转,固定部2与纵向滑座20固定,摆动伺服电机45固定在电机连接座3 上,左摆臂43和右摆臂44另一端均固定在旋转盘1上,且左摆臂43和右摆臂44之间成 80
°
夹角。
[0019]初始状态时,左吸持部41与机台保持平行状态,当摆动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向左侧旋转80
°
后,带动旋转盘1与其同向旋转,进而带动右吸持部42旋转到与机台平行的状态,
同时左吸持部41旋转到与竖直平面成80
°
夹角的状态;当摆动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向右侧旋转80
°
后,带动旋转盘1与其同向旋转,进而带动左吸持部41旋转到与机台平行的状态,同时右吸持部42旋转到与竖直平面成80
°
夹角的状态。
[0020]本技术还包括横向滑座50,横向滑座50滑动连接在横向线性滑轨10上,竖向线性滑轨30与横向滑座50固定,吸料部40可以由横向线性滑轨10和纵向线性滑轨共同作用提供横向移动和竖直移动。
[0021]本技术还包括升降机构60,升降机构60包括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包括横向线性滑轨(10)、竖向线性滑轨(30)、纵向滑座(20)和吸料部(40),所述竖向线性滑轨(30)上设有纵向滑座(20),所述吸料部(40)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座(20)上,所述吸料部(40)包括左吸持部(41)和右吸持部(4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部(40)还包括左摆臂(43)、右摆臂(44)、摆动伺服电机(45)和中空旋转平台(46),所述左摆臂(43)和所述右摆臂(44)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吸持部(41)和所述右吸持部(42)的顶部,所述中空旋转平台(46)包括旋转盘(1)、固定部(2)和电机连接座(3),所述旋转盘(1)可相对于所述固定部(2)旋转,所述固定部(2)与所述纵向滑座(20)固定,所述摆动伺服电机(45)固定在所述电机连接座(3)上,所述左摆臂(43)和所述右摆臂(44)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旋转盘(1)上,且所述左摆臂(43)和所述右摆臂(44)之间成70
°‑
90
°
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滑座(50),所述横向滑座(50)滑动连接在所述横向线性滑轨(10)上,所述竖向线性滑轨(30)与所述横向滑座(50)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吸料移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60),所述升降机构(60)包括驱动电机Ⅰ(61)、联轴器(62)、丝杆(63)、滚珠螺母(64)、轴承座(65)、左线性滑轨(66)、右线性滑轨(67)、左滑块(68)、右滑块(69)和纵向滑座(20),所述竖向线性滑轨(30)为空心方柱,所述驱动电机Ⅰ(61)设有输出轴的一端竖直朝下,所述驱动电机Ⅰ(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