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64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外饰板,外饰板具有随形贴合装饰设备的内随形面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饰面,外饰板包括吸塑本体以及补塑体,吸塑本体具有未一次成型的空缺口;补塑体补贴于空缺口;补塑体与吸塑本体一起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针对复杂结构的外饰板,在不易一次吸塑成型的位置留设空缺口,在利用吸塑成型的补塑体,利用二次加工补贴在空缺口上,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能够提升吸塑制品二次加工补贴后的外饰板的强度,解决复杂结构的吸塑制品的制备问题及吸塑工艺制作一次成型的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次成型的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次成型的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及应用该种外饰板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吸塑成型技术,也叫真空吸塑成型工艺,是一种热成型加工方法。吸塑成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热塑性塑料片材,制造开口塑料壳体制品的一种方法,具体是将塑料片材裁成一定尺寸加热软化后,借助片材两面的气压差和机械压力,使其变形后敷贴在特定的模具轮廓面上,经过冷却定型,并切边修整后完成吸塑制品的过程。
[0003]在加工过程中,塑料片加热后,然后快速将其与模具间空气抽走,造成真空状态,形成压力差,这样塑料片就贴服在模具的成型面上。然后将塑料片冷却定型后,经过裁切修整成为需要的单个制品。
[0004]吸塑成型工艺制作的产品规格适应性强,可以制作特大、特小、特薄、特厚等各种产品,片材可薄至1

2mm,甚至更薄,产品面积可以大道10m2,小到几平方毫米,壁厚可大到20mm,小到0.1mm。吸塑产品应用广泛,不仅用于电子、电器行业、食品行业、五金工具、化妆品行业、玩具行业、日用品行业、医药、文具、文体用品等类别的行业,也因其能够给制作特薄、特大、特小产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外饰板上,例如,无人物流车外饰板就采用了吸塑工艺制作。
[0005]但是,这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也存在如下不足:不宜用来成型结构形状过于复杂的塑料制品,因此,复杂结构的汽车外饰板采用吸塑此工艺一次性成型强度差,无法满足产品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吸塑成型的汽车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包括外饰板,所述外饰板具有随形贴合装饰设备的内随形面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饰面,所述外饰板包括:吸塑本体以及补塑体,吸塑本体具有未一次成型的空缺口;补塑体补贴于所述空缺口;所述补塑体与所述吸塑本体一起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塑体具有适配所述空缺口的补塑本体以及搭接于所述空缺口周围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吸塑本体胶接在一起。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搭接部上设有多个溢胶孔,所述溢胶孔沿所述空缺口的周围分布。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溢胶孔的形状为圆形孔。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溢胶孔的形状为多边形孔。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缺口为圆形口或多边形口。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空缺口的形状为多边形口时,在所述多边形口的拐角处对应的设有所述溢胶孔。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溢胶孔之间的孔距L:10mm≤L≤30mm。
[00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吸塑本体搭接的宽度W:W≥5mm。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
[0017]本技术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针对复杂结构的外饰板,在不易一次吸塑成型的位置留设空缺口,在利用吸塑成型的补塑体,利用二次加工补贴在空缺口上,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能够提升吸塑制品二次加工补贴后的外饰板的强度,解决复杂结构的吸塑制品的制备问题及吸塑工艺制作一次成型的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
[0018]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由于采用了这种外饰板结构,采用吸塑工艺成型复杂的外饰板结构,利用二次加工补贴在空缺口上,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提升了外饰板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内视);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外视);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沿图3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补塑体;11、补塑本体;12、搭接部;13、溢胶孔;2、吸塑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包括外饰板,外饰板具有随形贴合装饰设备的内随形面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饰面,外饰板包括吸塑本体2以及补塑体1,吸塑本体2具有未一次成型的空缺口;补塑体1补贴于空缺口;补塑体1与吸塑本体2一起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
[0027]本技术提供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针对复杂结构的外饰板,在不易一次吸塑成型的位置留设空缺口,在利用吸塑成型的补塑体1,利用二次加工补贴在空缺口上,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能够提升吸塑制品二次加工补贴后的外饰板的强度,解决复杂结构的吸塑制品的制备问题及吸塑工艺制作一次成型的外饰板强度差的问题。
[0028]本实施例所称是装饰设备,包括无人物流车的外饰板、汽车的外饰板等其他结构
复杂,不易一次吸塑成型的外饰制品。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3,补塑体1具有适配空缺口的补塑本体11以及搭接于空缺口周围的搭接部12,搭接部12与吸塑本体2胶接在一起。本实施例提供的补塑体1,也采用吸塑工艺制作,与吸塑本体2的材质相同,且补塑体1与吸塑本体2采用胶接的方式连接,提升两者的融合性。
[0030]补塑本体11和吸塑本体2的外表面,构成外饰板的外观面;搭接部12在吸塑本体2的内侧面贴合,与装饰设备随形贴合。
[0031]通过搭接部12与吸塑本体2的搭接,可提升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连接的牢固性。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3至图4,沿搭接部12上设有多个溢胶孔13,溢胶孔13沿空缺口的周围分布。补塑体1与吸塑本体2胶黏在一起构成外饰板,为了提升粘结的强度,满足外饰板产品设计要求的标准,采用了在搭接部12设置溢胶孔13的方式,粘接时,从溢胶孔13注入胶,胶从溢胶孔13进入后会填满搭接部12与吸塑本体2之间的缝隙,增大了胶与搭接部12和吸塑本体2产品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两者粘接后的强度。
[0033]溢胶孔13特别设置在搭接部12与吸塑本体2相贴的折弯处、拐角处等其他不易密贴的薄弱部位;而搭接部12与吸塑本体2构成的部分双层结构,也能够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包括外饰板,所述外饰板具有随形贴合装饰设备的内随形面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饰板包括:吸塑本体(2),具有未一次成型的空缺口;以及补塑体(1),补贴于所述空缺口;所述补塑体(1)与所述吸塑本体(2)一起构成适配装饰设备的外饰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塑体(1)具有适配所述空缺口的补塑本体(11)以及搭接于所述空缺口周围的搭接部(12),所述搭接部(12)与所述吸塑本体(2)胶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搭接部(12)上设有多个溢胶孔(13),所述溢胶孔(13)沿所述空缺口的周围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塑成型的外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远赵博安洪雨马克平冉朋张灿坤齐亚通闫海翠郭晓琳冯威杜宇
申请(专利权)人: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