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79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槛总成,至少包括门槛和门槛加强件,所述门槛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合围形成腔室Ⅰ,所述腔室Ⅰ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门槛加强件设置于腔室Ⅰ内,所述门槛加强件至少将腔室Ⅰ分隔成两个副腔室;可以很好的在重质量下防止乘员舱变形,保护乘客安全,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门槛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总成。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及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号召,我司提出了增程模式的汽车,平常使用过程中使用纯电模具,长途行驶过程中,发电行驶;这样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汽车整备质量重(达到2200Kg

2500Kg,传统汽车重量1500Kg);汽车重量越重,汽车行驶过程中,对成员的保护更为重要。
[0003]传统的门槛加强板与门槛内板通过点焊连接,里面只需要局部的小加强件,即可满足汽车25%小偏置碰;由于增程汽车,重量大,该方案无法满足25%小偏置碰要求。本专利通过门槛前支撑板总成,很好的连接门槛加强件及门槛内板,防止门槛加强板与门槛内板碰撞过程中,开裂,并能更好的吸收能量。
[0004]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汽车门槛总成,可以很好的在重质量下防止乘员舱变形,保护乘客安全,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汽车门槛总成,可以很好的在重质量下防止乘员舱变形,保护乘客安全,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
[0006]本技术的汽车门槛总成,至少包括门槛和门槛加强件,所述门槛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合围形成腔室Ⅰ,所述腔室Ⅰ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门槛加强件设置于腔室Ⅰ内,所述门槛加强件至少将腔室Ⅰ分隔成两个副腔室。
[0007]进一步,还包括前围侧板,所述前围侧板包括前围侧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所述前围侧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合围形成腔室Ⅱ,所述腔室Ⅱ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前围侧板与门槛连接,以使得所述腔室Ⅱ至少与一个副腔室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门槛加强件沿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几”字形,所述“几”字形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与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连接,以使得将腔室Ⅰ分隔呈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副腔室Ⅰ、副腔室Ⅱ和副腔室Ⅲ。
[0009]进一步,所述前围侧版具有朝向门槛弯折的连接部,所述门槛连接于连接部。
[0010]进一步,所述门槛加强件上连接有内轮罩前加强件,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支撑于前围侧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之间。
[0011]进一步,所述门槛加强件包括在纵向连接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连接于门槛外板和前围侧内板之间,所述下支撑件连接于门槛外板和A柱下加强板之间。
[0012]进一步,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在纵向的投影相重合,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分设于门槛外板边沿纵向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在纵向的投影上所述上支撑件具有斜向连接于门槛内板和门槛加强件的
斜边。
[0014]进一步,所述门槛加强件和门槛内板通过连接件可调式连接,所述门槛加强件和门槛外板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固定于门槛外板边沿,且所述上支撑件通过连接件可调式连接于门槛内板,所述下支撑件通过连接件可调式连接于A柱下加强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汽车门槛总成,通过腔室Ⅰ以及将腔室Ⅰ分隔的多个副腔室,使得提高了门槛的结构强度,满足碰撞系数要求,且更多的腔室可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可以很好的在重质量下防止乘员舱变形,保护乘客安全,加强结构强度及吸收碰撞能量。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的A

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图2的B

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上支撑件安装在门槛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纵向为门槛厚度方向,所述的横向为门槛长度方向,所述高度方向为门槛高度方向,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门槛总成至少包括门槛和门槛加强件3,所述门槛包括门槛内板1和门槛外板2,所述门槛内板1和门槛外板2合围形成腔室Ⅰ,所述腔室Ⅰ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门槛加强件3设置于腔室Ⅰ内,所述门槛加强件3至少将腔室Ⅰ分隔成两个副腔室。通过腔室Ⅰ以及将腔室Ⅰ分隔的多个副腔室,使得提高了门槛的结构强度,满足碰撞系数要求,且更多的腔室可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性。
[002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前围侧板,所述前围侧板包括前围侧内板4和A柱下加强板5;所述前围侧内板4和A柱下加强板5合围形成腔室Ⅱ,所述腔室Ⅱ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前围侧板与门槛连接,以使得所述腔室Ⅱ至少与一个副腔室连通。腔室Ⅱ与副腔室的连通可将碰撞力相互传递,提高吸能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围侧版具有朝向门槛弯折的连接部,所述门槛连接于连接部。如图所示,前围侧内板4和A柱下加强板5共同向门槛弯折,并使得腔室Ⅱ至少与一个副腔室连通,连接部的设置使得提高了前围和门槛的连接强度,更使得腔室Ⅰ和腔室Ⅱ直接连通,进一步提高了传力效果。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加强件3沿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几”字形,所述“几”字形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与门槛外板2和门槛内板1连接,以使得将腔室Ⅰ分隔呈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副腔室Ⅰ7、副腔室Ⅱ8和副腔室Ⅲ9。如图所示,呈“几”字形的门槛加强件3使得吸能效果更优,且副腔室Ⅰ7、副腔室Ⅱ8和副腔室Ⅲ9的敞口沿横向相互平行,提高吸能
效果,所述门槛加强件3还通过螺栓栓接门槛内板1和门槛外板2,提高门槛加强件与门槛内板1和门槛外板2形成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吸能效果,起到对司乘人员防护的作用。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加强件3上连接有内轮罩前加强件,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支撑于前围侧内板4和A柱下加强板5之间,如图所示,所述门槛加强件3包括在纵向连接的上支撑件61和下支撑件62,所述上支撑件61连接于门槛外板2和前围侧内板4之间,所述下支撑件62连接于门槛外板2和A柱下加强板5之间。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件61和下支撑件62在纵向的投影相重合,所述上支撑件61和下支撑件62分设于门槛外板2边沿纵向的两侧。也即上支撑件61和下支撑件62在纵向搭接连接,并且在纵向上门槛外板2边沿将上支撑件61和下支撑件62分隔,上支撑件61与前围侧内板4为于同侧,下支撑件62与A柱下加强板5为于同侧,提高传力的稳定性和吸能的有效性,同时保证前围侧内板4和A柱下加强板5的连接强度和连接便捷性。
[0030]本实施例中,在纵向的投影上所述上支撑件61具有斜向连接于门槛内板1和门槛加强件3的斜边。使得提高传力途径,提高分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门槛和门槛加强件,所述门槛包括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合围形成腔室Ⅰ,所述腔室Ⅰ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门槛加强件设置于腔室Ⅰ内,所述门槛加强件至少将腔室Ⅰ分隔成两个副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围侧板,所述前围侧板包括前围侧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所述前围侧内板和A柱下加强板合围形成腔室Ⅱ,所述腔室Ⅱ在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封闭环状;所述前围侧板与门槛连接,以使得所述腔室Ⅱ至少与一个副腔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加强件沿高度方向的截形呈“几”字形,所述“几”字形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与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连接,以使得将腔室Ⅰ分隔呈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副腔室Ⅰ、副腔室Ⅱ和副腔室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侧版具有朝向门槛弯折的连接部,所述门槛连接于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门槛总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勇赵炜杨军杨英鹏熊建华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