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599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秸秆炭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包括保温桶体,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底部的位置设有燃烧管道,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设有U形安装架,U形安装架内设有引风机,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中下部的位置设有热气回流管,热气回流管的顶端与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保温桶体的顶部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保温桶体内设有炭化炉体,热气回流管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的外壁至炭化炉体内。该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通过引风机将保温桶体内的热气流从出气管抽出,并从热气回流管输入到炭化炉体内,使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循环一次,得到重新利用。到重新利用。到重新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炭化
,具体为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以往大部分秸秆被烧掉或者废弃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现在多采用秸秆炭化装置对其进行炭化处理得到炭化物料,再进行深加工,实现能源二次利用;
[0003]现有的炭化装置大多直接用燃烧器对炭化炉体进行加热,这样的加热方式会造成热量散失,散失的热量大多直接随着气流排出至外界,不能再循环利用,从而导致成本增加,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炭化装置大多直接用燃烧器对炭化炉体进行加热,这样的加热方式会造成热量散失,散失的热量大多直接随着气流排出至外界,不能再循环利用,从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包括保温桶体,所述保温桶体的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L形支腿,所述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底部的位置设有燃烧管道,所述保温桶体外壁的中部向上倾斜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进料装置,所述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设有U形安装架,所述U形安装架内设有引风机,所述保温桶体的外壁且位于中下部的位置设有热气回流管,所述热气回流管的顶端穿过U形安装架的底部且与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保温桶体的顶部设有出气管,且所述出气管的端部与所述保温桶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U形安装架的顶部且与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保温桶体内设有炭化炉体,所述热气回流管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的外壁至所述炭化炉体内,所述炭化炉体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内壁的底部至外界,所述炭化炉体的外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穿过保温桶体的外壁至外界。
[0007]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外壁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相接触,所述输料管的右端设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输料管的右端且同轴连接有绞龙,所述输料管外壁的顶部且靠近右端的位置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端设有进料斗。
[0008]优选的,所述保温桶体的内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隔热管,所述输料管的左端依次穿过保温桶体的侧壁和隔热管至炭化炉体内部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的外壁均设有控制阀。
[0010]优选的,所述保温桶体的内壁且位于中部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固定凸块,所述
固定凸块的端部设有弧形固定块,所述弧形固定块的内壁与所述炭化炉体的外壁相贴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通过进料装置将秸秆原料输入炭化炉体内,且避免了原料在进料时被堵塞的情况,通过引风机将保温桶体内的热气流从出气管抽出,并从热气回流管输入到炭化炉体内,使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循环一次,得到重新利用,对炭化炉体内的原料进行加热,配合炭化炉体外部的燃烧可以提高加热炭化的效率,也防止了热量的散失。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进料装置和炭化炉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弧形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保温桶体1、L形支腿10、U形安装架11、出气管12、热气回流管13、支撑杆14、支撑板140、固定凸块15、弧形固定块150、燃烧管道2、引风机3、炭化炉体4、出料管40、排烟管41、进料装置5、输料管50、安装板500、伺服电机51、绞龙52、进料管53、进料斗530、隔热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包括保温桶体1,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L形支腿10,对保温桶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底部的位置设有燃烧管道2,燃烧管道2与燃烧器连接,通过燃烧管道2对炭化炉体4的外部进行燃烧,保温桶体1外壁的中部向上倾斜设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顶端水平设有支撑板140,支撑板140的顶部设有进料装置5,通过进料装置5向炭化炉体4内输入秸秆原料,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设有U形安装架11,U形安装架11内设有引风机3,通过引风机3将保温桶体1内的热气流输入炭化炉体4内,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中下部的位置设有热气回流管13,热气回流管13的顶端穿过U形安装架11的底部且与引风机3的出风口连接,保温桶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2,且出气管12的端部与保温桶体1的内部连通,出气管
12的另一端穿过U形安装架11的顶部且与引风机3的进风口连接,保温桶体1内设有炭化炉体4,热气回流管13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1的外壁至炭化炉体4内,炭化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料管40,出料管40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1内壁的底部至外界,炭化炉体4的外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排烟管41,排烟管41穿过保温桶体1的外壁至外界,被二次利用的热气流随着炭化炉体4内的烟气从排烟管41排出。
[0023]本实施例中,进料装置5包括输料管50,输料管50外壁的底部与支撑板140的表面相接触,支撑板140对进料装置5起到支撑的作用,输料管50的右端设有安装板500,且安装板500的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51,伺服电机51输出轴的端部穿过输料管50的右端且同轴连接有绞龙52,通过伺服电机51带动绞龙52转动,使秸秆原料顺利输入炭化炉体4内,输料管50外壁的顶部且靠近右端的位置设有进料管53,进料管53的顶端设有进料斗530,便于导入秸秆原料。
[0024]具体的,保温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循环的炭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桶体(1),所述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三个以环形阵列排布的L形支腿(10),所述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底部的位置设有燃烧管道(2),所述保温桶体(1)外壁的中部向上倾斜设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顶端水平设有支撑板(140),所述支撑板(140)的顶部设有进料装置(5),所述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设有U形安装架(11),所述U形安装架(11)内设有引风机(3),所述保温桶体(1)的外壁且位于中下部的位置设有热气回流管(13),所述热气回流管(13)的顶端穿过U形安装架(11)的底部且与所述引风机(3)的出风口连接,所述保温桶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管(12),且所述出气管(12)的端部与所述保温桶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12)的另一端穿过U形安装架(11)的顶部且与所述引风机(3)的进风口连接,所述保温桶体(1)内设有炭化炉体(4),所述热气回流管(13)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1)的外壁至所述炭化炉体(4)内,所述炭化炉体(4)的底部设有出料管(40),所述出料管(40)的底端穿过保温桶体(1)内壁的底部至外界,所述炭化炉体(4)的外壁且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排烟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智农利禾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