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撞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59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前撞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前撞装置包括前撞组件以及表面清洁机构,前撞组件包括前撞壳体,前撞壳体具有前端部、后端部以及底部,前撞壳体的后端部浮动连接于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表面清洁机构设置在前撞壳体的底部,表面清洁机构能够跟随前撞壳体前后活动设置,表面清洁机构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本申请的前撞装置在满足碰撞检测功能的同时,还增设了表面清洁机构,即,让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单元整体前置,更有利于墙角处的地面区域以及墙面边缘的地面区域的清洁。域的清洁。域的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撞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
,尤其提供一种前撞装置以及具有该前撞装置的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清洁机器人可以采用滚刷前置的方式进行清洁地面,然而为了保护滚刷,避免其因碰撞而发生损坏,通常会在滚刷的前方设置前撞壳体,即,通过该前撞壳体实现碰撞检测功能,以及又可保护滚刷。
[0003]然而,由于前撞壳体需要预留足够的浮动空间,导致滚刷与清洁机器人的前侧边缘以及左、右侧边缘仍存在较大的间距,最终,导致清洁机器人无法深入清洁角落区域进行清洁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提供一种前撞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清洁机器人的滚刷难以对清洁角落区域进行清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撞装置,用于安装在清洁机器人的主体的前端,包括:
[0007]前撞组件,所述前撞组件包括前撞壳体,所述前撞壳体具有前端部和与所述前端部相对应的后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的底部,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后端部浮动连接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
[0008]表面清洁机构,所述表面清洁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底部,所述表面清洁机构能够跟随所述前撞壳体前后活动设置,所述表面清洁机构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
[0009]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前撞装置,其前撞壳体的后端部浮动连接于清洁机器人的主体,满足前撞装置与清洁机器人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要求。其前撞壳体的前端部则是用于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以获得对应的碰撞信息。同时,在其前撞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表面清洁接机构,该表面清洁机构与前撞壳体联动,即,能够前撞壳体相对清洁机器人的主体前后活动。本申请的前撞装置在满足碰撞检测功能的同时,还增设了表面清洁机构,即,让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单元整体前置,更有利于墙角处的地面区域以及墙面边缘的地面区域的清洁。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腔;所述表面清洁机构包括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置于所述凹腔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撞壳体,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至所述前端部的外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清洁辊的半径。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撞壳体还具有左端部以及与所述左端部相对设置的右端部,所述凹腔具有贯穿所述左端部或所述右端部的腔口,且所述腔口连通至外部,所述清洁
辊经所述腔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凹腔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撞壳体包括浮动导向结构,所述浮动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端部上的凸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上设有所述凸部相适配的凹部;
[0013]所述凸部上设有用于抵顶触发所述清洁机器人的碰撞开关的抵顶件。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后端部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将碰撞后的所述前撞壳体复位至初始位置。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辊为洗地辊筒或扫地辊刷;所述清洁辊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小于所述复位件的弹性力。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撞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轮,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轮设于所述底部上,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轮用于分担支撑所述前撞装置的重量。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部、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碰撞传感器以及上述所述的前撞装置,所述主体部浮动连接于所述前撞装置的所述前撞壳体的后端部,并且,所述前撞装置在碰撞过程中触发所述碰撞传感器。
[001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清洁机器人,在具有上述前撞装置的基础上,更容易对地面与墙面的结合区域进行清洁,清洁效率更高。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撞壳体在所述底部凹设有清洁腔,所述表面清洁机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清洁腔内。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储污容器结构、抽气风道以及进污风道,所述储污容器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或所述前撞壳体上,所述主体部内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风道连通在所述抽气装置和所述储污容器结构之间,所述进污风道连通在所述储污容器结构和所述清洁腔之间,所述进污风道用于在所述抽气装置的负压作用下向所述储污容器结构导入灰尘碎屑和/或污液。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柔性管道结构,所述柔性管道结构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前撞壳体的后端部之间,所述柔性管道结构形成所述抽气风道的一部分或者所述进污风道的一部分。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储污容器结构,所述主体部在靠近所述后端部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储污容器结构连通设置,所述前撞壳体的后端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清洁腔连通设置,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柔性管道结构,所述柔性管道结构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沿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8]图5为图3中沿A

A方向的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0029]图6为图4中沿B

B方向的剖面图;
[0030]图7为图4中沿B

B方向的另一角度的剖面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剖面图。
[00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3]100、前撞装置;
[0034]10、前撞组件;11、前撞壳体;11a、前端部;11b、后端部;11c、底部;11d、凹腔;11e、左端部;11f、右端部;11g、腔口;111、浮动导向结构;1111、凸部;1112、凹部;1113、抵顶件;112、复位件;12、支撑轮;
[0035]20、表面清洁机构;21、清洁辊;
[0036]200、主体部;300、碰撞传感器;400、储污容器结构;500、抽气风道;600、进污风道;700、柔性管道结构;701、第一开口;702、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撞装置,用于安装在清洁机器人的主体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撞组件,所述前撞组件包括前撞壳体,所述前撞壳体具有前端部和与所述前端部相对应的后端部,以及位于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的底部,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后端部浮动连接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表面清洁机构,所述表面清洁机构设置在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底部,所述表面清洁机构能够跟随所述前撞壳体前后活动设置,所述表面清洁机构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腔;所述表面清洁机构包括清洁辊,所述清洁辊置于所述凹腔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前撞壳体,所述清洁辊的转动中心至所述前端部的外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清洁辊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壳体还具有左端部以及与所述左端部相对设置的右端部,所述凹腔具有贯穿所述左端部或所述右端部的腔口,且所述腔口连通至外部,所述清洁辊经所述腔口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凹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壳体包括浮动导向结构,所述浮动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后端部上的凸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上设有所述凸部相适配的凹部;所述凸部上设有用于抵顶触发所述清洁机器人的碰撞开关的抵顶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壳体的所述后端部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主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将碰撞后的所述前撞壳体复位至初始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辊为洗地辊筒或扫地辊刷;所述清洁辊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小于所述复位件的弹性力。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前撞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哲鑫李军叶力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银星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