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钳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68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1
公开一种卡钳制动器。本实施例的卡钳制动器包括:制动盘,其与车轮一起旋转;内部制动片及外部制动片,它们分别配置于制动盘的两侧;加压部件,其将内部制动片向制动盘侧加压;卡钳外壳,其可使加压部件前进及后退;卡钳桥,其与卡钳外壳连接,通过由加压部件的动作产生的反作用力将外部制动片向制动盘侧加压;车架,其固定地设置于车体;及至少一个导向杆,它们固定地设置于车架而对卡钳外壳及卡钳桥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进行导向。于车架的滑动进行导向。于车架的滑动进行导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钳制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卡钳制动器,更具体地,涉及利用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而执行车辆的制动并实现部件结构及外观形态的简化的卡钳制动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上必然会安装用于执行制动的制动系统,为了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而研发出了各种制动系统。
[0003]其中,卡钳制动器是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两侧与制动片接触及加压,从而通过制动盘与制动片之间的摩擦或夹紧压力来获得制动力的制动系统。这样的卡钳制动器包括包围制动片,并使制动片可向制动盘侧前进及后退的卡钳,卡钳具备汽缸及活塞,由此向汽缸的内部施加用于进行制动的液压,从而活塞前进而将制动片向制动盘侧加压。
[0004]近年来,研发出在卡钳制动器应用具备马达和减速机等的致动器的结构并被广泛使用,以电信号接收驾驶者的制动意志,并基于此而使马达等电动装置进行驱动来提供用于进行车辆的停车等的制动力。
[0005]另一方面,近年来研发出如下的单块式卡钳而应用于高性能车辆或高级车辆中:具备较强的强度,不易发生热变形,并且外观漂亮,能够提高产品的商品性或竞争力。单块卡钳并非像以往的卡钳那样将多个部件要素彼此结合而构成卡钳,而是将单个部件要素制造成一体而构成卡钳。
[0006]这样的单块形态的卡钳在想要应用用于进行停车制动的致动器的情况下,需要追加制造及安装通过致动器而进行前进及后退的停车用活塞和停车用卡钳等部件要素,因此制造费用上升,产品的生产性下降。同时,单块卡钳以一个部件要件构成一个块的方式精密地加工而制得,因此制造费用上升且制造时间变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将部件结构和外观形态简化的卡钳制动器。
[000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少部件数而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性的卡钳制动器。
[00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应用具备马达的致动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漂亮的外观的卡钳制动器。
[00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没有设置追加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各种各样的运行状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执行车辆的制动的卡钳制动器。
[00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容易维护的卡钳制动器。
[00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小产品的大小及体积而提高车辆的应用性,并实现车辆的空间活用度的卡钳制动器。
[00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车辆的商品性及竞争力的卡钳制动器。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卡钳制动器,其包括:制动盘,其与车轮一起进行旋转;内部制动片及外部制动片,它们分别配置在上述制动盘的两侧;加压部件,其将上述内部制动片向上述制动盘侧加压;卡钳外壳,其使上述加压部件可进行前进及后退;卡钳桥,其与上述卡钳外壳连接,通过由上述加压部件的动作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上述外部制动片向上述制动盘侧加压;车架,其固定地设置在车体;及至少一个导向杆,其固定地设置在上述车架,对上述卡钳外壳及上述卡钳桥相对于上述车架的滑动进行导向。
[0017]上述卡钳外壳包括沿着进退方向而贯通形成的导向孔,上述导向杆沿着进退方向延伸而形成,并插入及通过上述导向孔。
[0018]上述导向杆包括:芯部,其固定在上述车架;衬套部,其与上述导向孔相对。
[0019]上述卡钳制动器还包括:复原装置,其在将上述卡钳外壳及上述卡钳桥恢复到原位置的方向上弹性支承上述车架,上述复原装置设置在上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上。
[0020]上述卡钳桥包围上述外部制动片,并覆盖上述卡钳外壳的前表面而构成。
[0021]上述卡钳桥包括:显示部,其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平面,以在前表面上可应用商标或标志。
[0022]上述卡钳制动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垫弹簧,它们将上述外部制动片弹性支承在上述卡钳桥的背面上,上述卡钳桥还包括:外部弹簧座,其在上述卡钳桥的背面上比周边部位凹陷地形成,以供上述外垫弹簧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及被支承。
[0023]上述外垫弹簧安装在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于固定地设置有上述外部制动片的外垫板的侧端部,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及收纳在上述外部弹簧座。
[0024]上述卡钳桥还包括:第一扭矩支承突起,其突出地形成在上述外部弹簧座的一侧,并与上述外垫弹簧的一侧接触及被支承;第二扭矩支承突起,其突出地形成在上述外部弹簧座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外垫弹簧的另一侧接触及被支承。
[0025]上述外垫弹簧包括:第一弹性部,其以将上述突出部弹性支承在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上的方式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上端与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下端之间;第二弹性部,其以将上述突出部弹性支承在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上的方式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下端与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的上端之间;第三弹性部,其从上述底座向前方切开及折弯而形成,由此与上述突出部的侧端部接触及被支承。
[0026]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底座,其与上述突出部的背面相对,上述第一弹性部从上述底座的上端连续地延伸及折弯而形成,上述第二弹性部从上述底座的下端连续地延伸及折弯而形成。
[0027]上述卡钳桥还包括:外部弹簧联接槽,其以支承上述外垫弹簧的方式在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外向面上凹陷地形成。
[0028]上述外垫弹簧包括:第一弹性部,其以弹性支承上述突出部的方式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上端与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下端之间;第二弹性部,其以弹性支承上述外垫板的方式与上述外垫板的侧表面接触;联接部,其插入到上述外部弹簧联接槽。
[0029]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第一保护部,其介于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之间而防止上述突出部和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接触;第二保护部,其介于上述外垫板与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之间而防止上述外垫板与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接触。
[0030]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底座,其与上述突出部的背面相对地配置,上述第一弹性部
从上述底座的上端延伸及折弯而形成,上述第二弹性部在上述外垫板的侧表面上从上述底座的上端朝向上述突出部的上侧部位折弯及延伸而形成,上述第一弹性部包括:支承面,其从上述底座的上端沿着上述突出部的上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倾斜面,其从上述支承面朝向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折弯及延伸而形成。
[0031]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底座,其与上述突出部的背面相对地配置,上述联接部从上述底座的侧端部朝向前方折弯及延伸而形成,并包括朝向上述外部弹簧联接槽的内侧折弯及延伸而形成的联接片。
[0032]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拆卸部,其使上述联接片从上述外部弹簧联接槽脱离,上述拆卸部包括:拆卸引导面,其从上述联接部向与上述联接片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而形成。
[0033]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底座,其与上述突出部的背面相对而配置,上述第一保护部从上述底座的上端沿着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下端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并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上端与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下端之间。
[0034]上述第二保护部在上述外垫板的侧表面上从上述底座的下端沿着上述突出部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钳制动器,其包括:制动盘,其与车轮一起进行旋转;内部制动片及外部制动片,它们分别配置在上述制动盘的两侧;加压部件,其将上述内部制动片向上述制动盘侧加压;卡钳外壳,其使上述加压部件能够进行前进及后退;卡钳桥,其与上述卡钳外壳连接,通过由上述加压部件的动作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上述外部制动片向上述制动盘侧加压;车架,其固定地设置在车体;及至少一个导向杆,其固定地设置在上述车架,对上述卡钳外壳及上述卡钳桥相对于上述车架的滑动进行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卡钳外壳包括沿着进退方向贯通形成的导向孔,上述导向杆沿着进退方向延伸而形成,并插入及通过上述导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导向杆包括:芯部,其固定在上述车架;及衬套部,其与上述导向孔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还包括:复原装置,其在将上述卡钳外壳及上述卡钳桥恢复到原位置的方向上弹性支承上述车架,上述复原装置设置在上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卡钳桥包围上述外部制动片,并覆盖上述卡钳外壳的前表面而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卡钳桥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平面,以在前表面上能够应用商标或标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还包括:至少一个外垫弹簧,它们将上述外部制动片弹性支承在上述卡钳桥的背面上,上述卡钳桥还包括:外部弹簧座,其在上述卡钳桥的背面上比周边部位凹陷地形成,以供上述外垫弹簧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及被支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外垫弹簧安装在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于固定地设置有上述外部制动片的外垫板的侧端部,上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安装及收纳在上述外部弹簧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卡钳桥还包括:第一扭矩支承突起,其突出地形成在上述外部弹簧座的一侧,并与上述外垫弹簧的一侧接触及被支承;及
第二扭矩支承突起,其突出地形成在上述外部弹簧座的另一侧,并与上述外垫弹簧的另一侧接触及被支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外垫弹簧包括:第一弹性部,其以将上述突出部弹性支承在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上的方式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上端与上述第一扭矩支承突起的下端之间;第二弹性部,其以将上述突出部弹性支承在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上的方式介于上述突出部的下端与上述第二扭矩支承突起的上端之间;及第三弹性部,其从上述底座向前方切开及折弯而形成,由此与上述突出部的侧端部接触及被支承。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钳制动器,其中,上述外垫弹簧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鋆成宋基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