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71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包括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的上方,与第一带束层贴合;内衬层;胎体帘布层,位于内衬层与第一带束层之间,为反包结构;胎侧;三角胶;其中,第一带束层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包边胶,第一包边胶的厚度为第一带束层厚度的40%~80%,且第一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一下包边胶的宽度;第二带束层的两端均设置第二包边胶,第二包边胶的厚度为第二带束层厚度的40%~80%,且第二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二下包边胶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明显降低氧化速率,延长轮胎老化后耐久性能的特点。久性能的特点。久性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


[0001]本技术属于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部件,可以缓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其安全性能对车辆行驶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国内外轮胎及汽车企业、政府机构对轮胎安全性能的研究也逐渐重视。轮胎作为橡胶制品,随着不断使用和时间的变化会出现老化现象,而轮胎老化又是影响轮胎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评估轮胎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000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轮胎内部各半部件的老化速率并不相同,靠近胎面处带束层的氧化速率更快,更容易出现老化。因此,想要提升轮胎的整体耐老化性能,就需要对氧化速率较快的半部件进行改进,提升其耐老化性能,进而提升轮胎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解决了现有轮胎半部件氧化速率快,易老化的技术问题,具有明显降低氧化速率,延长轮胎老化后耐久性能的特点。
[0006]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包括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位于第一带束层的上方,与第一带束层贴合;内衬层;胎体帘布层,位于内衬层与第一带束层之间,为反包结构;胎侧;三角胶;其中,第一带束层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包边胶,第一包边胶的厚度为第一带束层厚度的40%~80%,且第一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一下包边胶的宽度;第二带束层的两端均设置第二包边胶,第二包边胶的厚度为第二带束层厚度的40%~80%,且第二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二下包边胶的宽度。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边胶的厚度为0.6mm~1.2mm,总宽度为30mm~50mm,第一上包边胶的宽度为15mm~20mm,第一下包边胶的宽度为15mm~30mm。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边胶的厚度为0.6mm~1.2mm,总宽度为30mm~40mm,第二上包边胶的宽度为10mm~15mm,第二下包边胶的宽度为20mm~25mm。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束层的宽度W1与第二带束层的宽度W2满足W1-W2=(12~18)mm。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的外侧均设置覆胶层,其中,第一带束层的覆胶层厚度T1与第二带束层的覆胶层厚度T2满足T1=T2=(2.1~2.8)*d1,其中,d1为胎体帘布帘线的直径。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体帘布层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其端点A高于轮胎断面宽最宽点的距离H1为20mm~30mm。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体帘布层包括第二胎体帘布层,其端点B与三角胶下端点
的距离为H2=(0.4~0.5)
×
h,其中h为三角胶的高度。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三角胶与胎侧之间设置补强层,且补强层的外侧设置补强胶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通过对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的端部均采用包边胶设置,减少了因胎肩部位的应力集中而引起的脱层,提高轮胎的老化性能,进而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0016](2)本技术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的外侧均设置覆胶层,且覆胶层厚度相等,与常规覆胶厚度相比,通过增加带束层的覆胶厚度,降低了由于轮胎行驶对胎面的挤压所带来的温升而引起的带束层氧化老化脱落的现象。
[0017](3)本技术胎体帘布层采用反包的胎体成型方式,包括第一胎体帘布层和第二胎体帘布层,与传统胎体帘布层成型方式采用第一胎体帘布层反包,第二胎体帘布层正包的一正一反的成型方式相比,双层胎体帘布层反包的胎体成型方式能够避免混合气体从帘布端点腐蚀帘布,从而延长帘布层的使用寿命,达到延缓轮胎老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传统胎体成型方式的轮胎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带束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带束层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内衬层,4、第一胎体帘布层,5、第二胎体帘布层,6、胎侧,7、三角胶,8、第一包边胶,9、第二包边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26]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7]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至少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位于第一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位于第一带束层(1)的上方,与第一带束层(1)贴合;内衬层(3);胎体帘布层,位于内衬层(3)与第一带束层(1)之间,为反包结构;胎侧(6);三角胶(7);其中,第一带束层(1)的两端均设置第一包边胶(8),第一包边胶(8)的厚度为第一带束层(1)厚度的40%~80%,且第一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一下包边胶的宽度;第二带束层(2)的两端均设置第二包边胶(9),第二包边胶(9)的厚度为第二带束层(2)厚度的40%~80%,且第二上包边胶的宽度小于第二下包边胶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包边胶(8)的厚度为0.6mm~1.2mm,总宽度为30mm~50mm,第一上包边胶的宽度为15mm~20mm,第一下包边胶的宽度为15mm~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耐老化性能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包边胶(9)的厚度为0.6mm~1.2mm,总宽度为30mm~40mm,第二上包边胶的宽度为10mm~15mm,第二下包边胶的宽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华王君任振兴韩磊孙超苏明项兵兵刘俊俊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