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04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风道口布局不合理,散热通风效率低下的问题。该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包括风道,风道用于将轨行区的内部和外部连通,风道包括设置在轨行区顶部的风道口,风道口朝向轨道组设置,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大于轨道组的水平径向尺寸。本申请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用于磁悬浮列车地下车站轨行区的散热通风。热通风。热通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速磁悬浮轨道列车依靠其有别于传统轮轨列车的运行原理,可以解决轮轨列车存在的轮轨黏着、摩擦、振动等问题,具有更高的提速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快捷高效的客运需求快速增长,推动着轨道交通领域的飞速发展,高速磁悬浮轨道列车由于速度域宽、爬坡能力强、噪声小、平稳性好、安全性高、环保节能、维护成本低以及适应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在轨道交通中脱颖而出,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绿色地面交通工具。
[0003]相关技术中,如地铁的轨行区在正常工况下的通风主要靠活塞作用、轨顶排风道和站台下排风道的形式来实现。然而高速磁浮铁路隧道通风环境不同于地铁,在铁路地下车站设计中是否有必要设置轨顶和轨底排热风道仍待商榷。
[0004]由于磁浮铁路隧道的阻塞比、列车散热量不同于地铁,隧道内的流场与温度场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高速磁浮铁路隧道实际运行情况,对轨行区内热环境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排风口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具有散热效率高,易于建设的优点。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包括风道,风道用于将轨行区的内部和外部连通,风道包括设置在轨行区顶部的风道口,风道口朝向轨道组设置,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大于轨道组的水平径向尺寸。<br/>[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风道用于将轨行区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当轨道列车在轨行区停靠时,通过风道可以将轨道列车排出的热量传递到轨行区外部,从而将轨行区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风道包括设置在轨行区顶部的风道口,由于热气会上升聚集在轨行区的顶部,因此设置在顶部的风道口便于聚拢轨道列车排出的热气,风道口朝向轨道组设置,也即朝向停靠的轨道列车设置,使得轨道列车排出的热气可以更加直接自然的流入风道口,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大于轨道组的水平径向尺寸,也即风道口在轨道组径向上的水平尺寸较大,风道口可以在轨道组的水平径向上覆盖整个轨道组,宽大的风道口利于热气的进入,从而有效提升散热通风的效率;同时风道口尺寸越大,对气流的阻力也越小,所需的风机能耗也随之降低,可有有效节约能源;此外,在风道口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宽大的风道口相比多个小尺寸风道口更易于建设,与相关技术中风道口的布局相比较,本申请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具有设置于轨行区顶部的大尺寸风道口,能够有效提升散热通风效率,且能耗低、易于建设,更加适用磁悬浮列车地下车站轨行区的散热通风。
[000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的径向截面尺寸沿远离轨道组方向逐渐缩小。
[000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设置于轨行区沿轨道组延伸方向的中部。从而实现对轨行区内停靠的轨道列车的均衡散热通风,减少轨行区内一端温度较高,一端温度较低的情况。
[00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有多个,多个风道口沿轨道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同时对多节车厢进行散热通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通风的效率
[00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风道口关于轨行区中心线对称分布。
[00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一致。
[00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有两个,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风道口和轨行区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轨行区端部和轨行区中心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比值范围为0.08至0.2。
[00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沿轨道组延伸方向的尺寸大于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
[001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风道口有四个,位于轨行区中心线同侧的两个风道口中,沿轨行区中心线朝向轨行区端部方向依次为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位于轨行区中心线同侧的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口的间距为第一间距,位于轨行区中心线两侧的两个第二风道口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00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轨道组延伸方向,轨行区沿其中心线分为两个局部轨行区,第二风道口位于其对应侧局部轨行区的中部。
[001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风道口沿轨道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风道口沿轨道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在单岛四线轨行区中的布局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在双岛四线轨行区中的布局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在单岛四线轨行区中相对轨道列车的布局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气流流速云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侧视角度温度分布云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俯视角度温度分布云图;
[002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在双岛四线轨行区中相对轨道列车的布局示意图;
[0025]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气流流速云图;
[0026]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侧视角度温度分布
云图;
[0027]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岛四线轨行区通风结构作用下的俯视角度温度分布云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风道口;11

第一风道口;12

第二风道口;2

轨行区;3

轨道列车;4

轨道组;5

轨行区中心线;x

轨道组水平径向;y

轨道组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003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用于将轨行区的内部和外部连通,所述风道包括设置在轨行区顶部的风道口,所述风道口朝向轨道组设置,所述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大于轨道组的水平径向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口的径向截面尺寸沿远离轨道组方向逐渐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口设置于轨行区沿轨道组延伸方向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口有多个,多个所述风道口沿轨道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道口关于轨行区中心线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道口沿轨道组水平径向的尺寸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磁浮铁路地下车站轨行区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口有两个,沿轨道组的延伸方向,所述风道口和轨行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郭旭晖田利伟蒋仕强郝鑫鹏严鹏飞郭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