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54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室内室内换气造成热量流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新风管道,新风管道上连通有一端开口的热交换管道,热交换管道内固定连接有分隔件,分隔件将热交换管道的内部分隔为热风腔和冷风腔,分隔件的两侧分别与热交换管道之间固定连接有引导件,引导件的长度小于热交换管道的长度且引导件与热交换管道之间形成由有用于引导空气穿入和穿出的引流通道,分隔件上设有两端分别穿至冷风腔和热风腔内的导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实现对排出气体的热量的回收,无需对通入的气体进行降温或加热,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回收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
[0003]目前,在冬季使用新风系统的过程中,将室内含有污染物的空气导出至室外时,也会将空气携带的热量一起排出室外,同时,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至室内时会使室内温度降低,需要额外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不利于节能环保,因而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新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将热量进行回收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上连通有一端开口的热交换管道,所述热交换管道内固定连接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热交换管道的内部分隔为热风腔和冷风腔,所述分隔件的两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热交换管道固定连接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的长度小于热交换管道的长度且引导件与热交换管道之间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穿入和穿出的引流通道,所述分隔件上设有两端分别穿至冷风腔和热风腔内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用于减缓空气自热交换管道内流出的速度。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隔件,使得热交换管道形成热风腔和冷风腔,通过设置分隔件,使得热交换管道形成上下两个引流通道,新风管道内的空气进入热交换管道后沿着两个引流通道流动,空气经过导热部时与导热部进行热交换,导热部同时阻挡空气从引流通道流出。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部包括导热管道以及与导热管道连通的阻挡件,所述导热管道与阻挡件均内部中空且装有冷媒,所述导热管道与阻挡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热管道与分隔件转动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经过导热部时,阻挡件阻挡空气流动的同时产生转动,阻挡件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热管道转动,导热管道与阻挡件的内部中空且装有冷媒,导热部转动使得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过程更加稳定均匀。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件包括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内部中空且水平截面形状呈C型。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叶片,一方面可以减缓空气自热交换管道内流出的速度,另一方面增大了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面积,提高了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交换管道远离其开口一侧的截面形状为U型。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热交换管道远离开口的一侧设置为U型,使得空气与导热部的热交换区域变大,进一步提高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件靠近导热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减小空气流速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与热交换管道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通道。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片,使得从导热部进入和流出的空气速度减慢,从而使空气可以更加均匀的与导热部进行热交换。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件的内部设有减速部,所述减速部用于减小导热部的转动速度。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减速部,使得导热部与分隔件接触面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减小导热部的转动速度,有利于提高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件的内部开设有容纳减速部的容纳槽,所述减速部包括若干滑块以及与滑块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热交换管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导热管道相抵。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容纳槽,实现对减速部的容纳,弹性件与热交换管道固定连接,使得滑块在容纳槽内进行滑移,滑块与导热管道相抵,使得导热管道转动的速度减小。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开设有与导热管道相抵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导热管道相抵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槽,从而增大滑块与导热管道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凸起,进而增大滑块与导热管道之间的摩擦力。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通过设置分隔件,使得热交换管道形成热风腔和冷风腔,通过设置分隔件,使得热交换管道形成上下两个引流通道,新风管道内的空气进入热交换管道后沿着两个引流通道流动,空气经过导热部时与导热部进行热交换,导热部同时阻挡空气从引流通道流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去除新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去除新风管道的剖视图一;
[002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去除新风管道的剖视图二;
[0029]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中:1、新风管道;2、热交换管道;3、分隔件;4、热风腔;5、冷风腔;6、引导件;7、引流通道;8、导热管道;9、叶片;10、弹性片;11、容纳槽;12、滑块;13、弹性件;14、卡槽;1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
[0033]该热回收新风系统,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新风管道1,新风管道1上连通有一端开口的热交换管道2,热交换管道2远离其开口一侧的截面形状为U型,空气由进风管道进入热交换管道2内,截面形状为U型使得空气在热交换管道2内进行热传导的区域变大,热交换管道2内固定连接有分隔件3,分隔件3将热交换管道2的内部分隔为热风腔4和冷风腔5,分隔件3的两侧分别与热交换管道2之间固定连接有引导件6,引导件6的长度小于热交换管道2的长度,使得引导件6与热交换管道2之间形成用于引导空气穿入和穿出的引流通道7,空气从引流通道7的一端进入,完成热交换后可由引流通道7的另一端流出。
[0034]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分隔件3上设有两端分别穿至冷风腔5和热风腔4内的导热部,经过导热部的空气可以进行热量交换,导热部包括导热管道8以及与导热管道8连通的阻挡件,阻挡件用于减缓空气自热交换管道2内流出的速度,阻挡件包括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叶片9,叶片9的内部中空且水平截面形状呈C型,导热管道8与分隔件3转动连接,空气吹动叶片9带动阻挡件转动,从而带动导热管道8产生转动,导热管道8的内部中空且导热管道8与阻挡件均内部装有冷媒,冷媒的材质设为氟利昂,冷风腔5内的空气经过导热部后,气态冷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道(1)上连通有一端开口的热交换管道(2),所述热交换管道(2)内固定连接有分隔件(3),所述分隔件(3)将热交换管道(2)的内部分隔为热风腔(4)和冷风腔(5),所述分隔件(3)的两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热交换管道(2)固定连接的引导件(6),所述引导件(6)的长度小于热交换管道(2)的长度且引导件(6)与热交换管道(2)之间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穿入和穿出的引流通道(7),所述分隔件(3)上设有两端分别穿至冷风腔(5)和热风腔(4)内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用于减缓空气自热交换管道(2)内流出的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包括导热管道(8)以及与导热管道(8)连通的阻挡件,所述导热管道(8)与阻挡件均内部中空且装有冷媒,所述导热管道(8)与阻挡件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热管道(8)与分隔件(3)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圆周阵列分布的若干叶片(9),所述叶片(9)的内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盈海锦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