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31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3
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设置连通风机模块的风道壳体,并在风道壳体内设置预隔板和切换风门;当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外新风从新风口进入风道腔体后进入风机模块,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到室内;当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室内污风从回风口进入风道腔体后进入到风机模块,并从排风口进入到活动排风风道,最终从新风口排出到室外。由于切换风门在收缩状态时位于固定排风风道内,即在垂直于风机模块进风方向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切换风门的投影区域位于预隔板的投影区域内;在将排风风道设置在原进风腔(即风道腔体)内的同时,又减少了排风风道在原进风腔内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新风组件在新风模式下的进风量。高了新风组件在新风模式下的进风量。高了新风组件在新风模式下的进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技术介绍

[0002]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新风机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等多种运行模式。
[0003]当新风机开启排风模式,可以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可以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
[0004]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新风机的多种运行模式,需要在新风机内设置切换风道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了新风机内较大空间,容易影响新风机的新风进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运行模式的新风组件的新风进风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包括:
[0007]风机模块;
[0008]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新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回风口和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口;
[0009]所述风道壳体内设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腔体内设有预隔板,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内壁围合形成固定排风风道,所述固定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回风口连通,另一端朝所述新风口延伸,且所述固定排风风道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为开口;
[0010]所述固定排风风道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设有切换风门,所述切换风门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0011]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收缩在所述固定排风风道内且封闭所述开口;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与所述风道壳体内壁围合形成活动排风风道,所述活动排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新风口。
[0012]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预隔板上,所述预隔板包括呈夹角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切换风门包括呈夹角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
[0013]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挡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第三挡板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投影区域内,且所述第四挡板覆盖所述开口;
[0014]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挡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第三挡板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挡板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远离所述排风口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新风口处。
[001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与所述新风口相对设置。
[0016]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新风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90
°
≤A<180
°

[001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或
[0018]所述第三挡板垂直于所述第四挡板。
[0019]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壳体由侧板和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底板具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从所述第二挡板延伸至所述新风口;
[0020]所述第三挡板为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弧形侧边与所述弧形部抵接。
[0021]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预隔板,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处;
[0022]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限位挡板抵接。
[0023]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挡板上设有通风孔;
[0024]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在所述第四挡板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通风孔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四挡板的投影区域内。
[002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风门包括第五挡板,所述第五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远离所述第三挡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五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三挡板。
[0026]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包括空调器和如上文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一侧。
[002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设置连通风机模块的风道壳体,并在风道壳体内设置预隔板和切换风门;当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切换风门处于收缩状态并封闭开口,进而封闭固定排风风道,室外新风从新风口进入风道腔体后进入风机模块,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到室内;当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切换风门处于伸展状态并形成活动排风风道,室内污风从回风口进入风道腔体后进入到风机模块,并从排风口进入到活动排风风道,最终从新风口排出到室外。由于切换风门在收缩状态时位于固定排风风道内,即在垂直于风机模块进风方向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切换风门的投影区域位于预隔板的投影区域内;在将排风风道设置在原进风腔(即风道腔体)内的同时,又减少了排风风道在原进风腔内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新风组件在新风模式下的进风量。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爆炸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风门转动至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a为图3中B处的剖视图;
[0033]图4b为图3中切换风门将新风口设置在靠近开口一侧的剖视图;
[003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风门转动至伸展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5中E处的剖视图;
[0036]图7为图6中P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8为图5中K处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新风组件100、风道壳体110、风道腔体111、新风口112、回风口113、排风口114、风机模块120、风轮121、转动电机122、蜗壳130、蜗壳体131、送风腔132、出风腔133、出风口134、风阀140、第一风门141、第二风门142、预隔板200、第一挡板210、第二挡板220、固定排风风道230、开口231、切换风门300、第三挡板310、第四挡板320、第五挡板330、活动排风风道340、限位挡板400、通风孔410、过滤网500、滤网支架510、驱动电机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模块;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新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回风口和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口;所述风道壳体内设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腔体内设有预隔板,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内壁围合形成固定排风风道,所述固定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回风口连通,另一端朝所述新风口延伸,且所述固定排风风道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为开口;所述固定排风风道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端设有切换风门,所述切换风门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收缩在所述固定排风风道内且封闭所述开口;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与所述风道壳体内壁围合形成活动排风风道,所述活动排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新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预隔板上,所述预隔板包括呈夹角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切换风门包括呈夹角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挡板;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收缩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挡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第三挡板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投影区域内,且所述第四挡板覆盖所述开口;当所述切换风门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挡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第三挡板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挡板的投影区域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远离所述排风口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新风口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新风口相对设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新成杜玉凤迟莽张勇郑和清熊军孟智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