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62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换热器,包括:一支撑框;一第一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一第二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形成换热通道;至少一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弯管,包括:一曲线导通部;两直线导通部,分别一体成型的连接于所述曲线导通部的两端,且穿过所述换热通道;至少两根第二弯管;其中,所述第一弯管穿过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曲线导通部和所述直线导通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弯管将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弯管连通。本装置可降低第二弯管与第一弯管之间的焊接量,从而降低第二弯管与第一弯管之间产生泄漏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翅片式换热器是热力系统的关键设备,翅片管式换热器是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的换热器结构形式,冷、热流体间壁错流换热,管内走冷媒,管外为空气。管内以相变传热为主体,管道一般呈蛇形排布,翅片分单、双或多排结构。这种换热器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车辆、动力机械、空分、深低温、原子能和宇宙航天等工业领域。
[0003]常规的换热器中的换热管,两端均采用弯头连接的形式,使得换热管之间连通。但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相邻换热管的端部均采用弯管进行连接,增大了焊接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弯管与翅片管焊接的位置较为薄弱,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泄漏风险,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弯管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弯管换热器,包括:一支撑框;一第一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一第二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所述第一管板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形成换热通道;至少一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弯管,包括:一曲线导通部;两直线导通部,分别一体成型的连接于所述曲线导通部的两端,且穿过所述换热通道;至少两根第二弯管;其中,所述第一弯管穿过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曲线导通部和所述直线导通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弯管将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弯管连通。
[000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管组包括:两根直管,穿过所述换热通道,且所述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弯管将所述直管和所述第一弯管连通。
[000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弯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弯管设置在两个所述直管之间。
[000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管组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管组之间存在间隔。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多组所述换热管组中的所述直管形成两排;所述换热器包括:两根集管,分别对应安装在两排所述直管上,且与所述直管相连通;其中一根所述集管上开设有冷媒进入口,另一根所述集管上开设有冷媒排出口。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管板包括:第一管孔,所述直管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管孔;第二管孔,为腰型孔,且倾斜开设;所述曲线导通部插接于所述第二管孔;所述第二管板包括:第三管孔,所述直管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三管孔;第四管孔,所述第一
弯管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四管孔。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罩壳,连接于所述第二管板,封盖所述第二弯管。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二罩壳,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板,封盖所述集管。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器包括:面板,位于所述第二罩壳远离所述第一管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罩壳;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把手。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三罩壳,位于所述面板远离所述第二罩壳的一侧,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三罩壳内设置有保温棉。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7]1、在换热器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弯管设备将整根换热管折弯成第一弯管,第一弯管的弯曲部分为第一弯管本身的结构部分,大大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对换热管组整体进行生产时,只需将第一弯管的端部与相邻的第一弯管的端部通过第二弯管连接,或者将第一弯管的端部与相邻的直管通过第二弯管连接,并将第二完全与第一弯管或直管进行焊接固定即可;由于第二弯管焊接的位置处较为薄弱,长期使用存在泄漏风险,区别于传统的直管形式的换热管,两端均需要焊接第二弯管进行连通,本技术中可以只焊一端,降低了泄漏风险,且缩短了焊接所需要的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8]2、第一管孔和第三管孔的设置为直管的安装提供了定位,第二管孔和第四管孔的设置为第一弯管的安装提供了定位,使直管和第一弯管可以更加稳定地安装在第一面板和第一面板上,提升了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9]3、倾斜设置的第一弯管,当气体通过换热器与第二弯管接触时,可以形成紊流,使气体充分扰动,更加充分的与换热管组相接触,充分与换热管组内的冷媒进行换热,提升了换热效果;
[0020]4、换热器使用时,需插入到配套设备中进行使用,面板的设置方便了将换热器整体与设备进行连接,在换热器外部加装第三罩壳,并在第三罩壳与面板之间加装保温棉,对面板与外部进行隔热,避免面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起到保温效果,同时,第三罩壳和保温棉的设置对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面板吸热,温度过高,对操作人员造成烫伤。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0023]图3示出了第一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第一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1、支撑框;101、角钢;2、第一管板;201、第一管孔;202、第二管孔;3、第二管板;301、第三管孔;302、第四管孔;4、换热管组;401、直管;402、第一弯管;403、第二弯管;404、集管;5、面板;6、第一罩壳;7、第二罩壳;8、第三罩壳;9、保温棉;10、把手;11、连通组件;1101、接管;1102、安装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实施例1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框(1);一第一管板(2),连接于所述支撑框(1);一第二管板(3),连接于所述支撑框(1);所述第一管板(2)与所述第二管板(3)之间形成换热通道;至少一换热管组(4),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弯管(402),包括:一曲线导通部;两直线导通部,分别一体成型的连接于所述曲线导通部的两端,且穿过所述换热通道;至少两根第二弯管(403);其中,所述第一弯管(402)穿过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曲线导通部和所述直线导通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所述第二弯管(403)将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弯管(40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4)包括:两根直管(401),穿过所述换热通道,且所述直管(4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所述第二弯管(403)将所述直管(401)和所述第一弯管(40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40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弯管(402)设置在两个所述直管(40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4)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换热管组(4)之间存在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换热管组(4)中的所述直管(401)形成两排;所述换热器包括:两根集管(404),分别对应安装在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亚成陆霞郭旺朱澄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腾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