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退卸压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122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退卸压装机,整机由基座、上横梁、下横梁、左侧主油缸支座、右侧支座、挡轮箱、压退油缸、轮对支撑车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轮对退卸压装机,设备实现铁路车辆轮对的组装与分解工作,实现了一机多能,有效地提高了铁路车辆轮对的检修质量与检修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对退卸压装机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检修
,特别是涉及铁路车辆轮对的退卸压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车辆轮对检修过程中,以往需要人工进行轮对的分解与压装工作均为独立进行,无法实现兼容,设备占用空间大,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员配备多,影响轮对检修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对退卸压装机,实现轮对退卸与压装的兼容操作,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人员配备,节省了设备检修空间,提高了铁路车辆轮对退卸压装的检修质量与检修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整机由基座(1)、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挡轮箱(6)、压退油缸(7)、轮对支撑车(8)组成;所述的基座(1),其为钢板焊接的箱式结构,其上部左侧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相连接,其上部右侧与右侧支座(5)相连接,其上部两侧支座之间前后分别安装有前侧钢制硬轨(101)、后侧钢制硬轨(102),其在前侧钢制硬轨(101)内侧安装有挡轮箱(6)的驱动油缸(103),驱动油缸(103)的活塞杆与挡轮箱(6)相连,从而带动挡轮箱(6)在前后钢制硬轨上移动。
[0006]优选地,所述的上横梁(2)为方钢加工而成,其左侧通过销轴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上部连接,其右侧通过螺栓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上部连接;所述的横梁(2)上加工有挡轮箱(6)定位工艺孔,挡轮箱(6)上部通过销轴即可与上横梁(2)连接为一体。
[0007]优选地,所述的下横梁(3)为方钢加工而成,其左侧通过销轴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下部连接,其右侧通过螺栓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下部连接;所述的下横梁(3)上加工有挡轮箱(6)定位工艺孔,挡轮箱(6)下部通过销轴与下横梁(3)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由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挡轮箱(6)组成的日字型框架结构,日字型框架结构由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直立于基座(1)上部。
[0008]优选地,所述的左侧主油缸支座(4),其为钢板焊接的箱式结构,其下部底板与基座(1)通过螺栓连接,其上部通过销轴与上横梁(2)连接,其下部通过销轴与下横梁(3)连接,其中间加工有压退油缸(7)安装工艺孔,压退油缸(7)横穿左侧主油缸支座(4)并与其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的右侧支座(5)其为钢板焊的箱式结构,其下部底板与基座(1)通过螺栓连接,其上部通过螺栓与上横梁(2)连接,其下部通过螺栓与下横梁(3)连接;所述的右侧支座(5)在挡轮箱(6)移动调整位置时用来支撑上横梁(2)、下横梁(3),从而保证上横梁(2)、下横梁(3)与挡轮箱(6)连接准确。
[0010]优选地,所述的挡轮箱(6),其为钢板焊接的内凹式箱体结构,其中部为U型结构,在其U型结构上安装有轮对压装退卸挡板(602);所述的轮对压装退卸挡板(602)在轮对退卸过程中与车轮的轮毂内侧接触,支撑车轮的轮毂,使得压退油缸(7)将车轴压出车轮的轮毂孔完成轮对的分解,其下部底板前后各安装有两个工字型支撑轮(601);所述的工字型支撑轮(601)在基座(1)的前侧钢制硬轨(101)与后侧钢制硬轨(102)上滚动,其下部底板与基座(1)的驱动油缸(103)活塞杆连接,驱动油缸(103)动作从而实现挡轮箱(6)左右移动,其上下通过销轴与上横梁(2)、下横梁(3)连接,形成了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支座(4)之间的矩形内部受力空间。
[0011]优选地,所述的压退油缸(7),其安装在左侧主油缸支座(4)上,其油缸活塞前端与待压装轮对车轴端面接触,推动车轴向挡轮箱(6)移动,由于挡轮箱(6)支撑车轮内侧的轮毂孔,从而将车轴压出车轮的轮毂孔,完成轮对的退卸工作,组装时挡轮箱(6)支撑车轮外侧的轮毂位置,从而实现轮对的压装工作。
[0012]优选地,所述的轮对支撑车(8)为龙门式结构,其横跨下横梁(3),其前侧支撑走行机构(801)与后支撑走行机构(802)分别在基座(1)的前侧钢制硬轨(101)与后侧钢制硬轨(102)上移动,其前侧支撑走行机构(801)上部安装有手动走行驱动机构(803);所述的手动走行驱动机构(803)通过旋转轴以及后部的齿轮及链条带动前侧支撑走行机构(801)下部的滚轮旋转,从而实现轮对支撑车(8)的左右移动,其上部安装有轮对轴径支撑装置(804),采用V字形结构支撑轮对轴径,确保轮对车轴的中心对中。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对退卸压装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铁路车辆轮对的退卸与压装兼容操作,提高了铁路车辆轮对退卸压装检修质量与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中轮对退卸压装机的正视图;
[0017]图2为基座侧视图;
[0018]图3为整机左视图;
[0019]图4为整机右视图;
[0020]图5为挡轮箱左视图;
[0021]图6为轮对支撑车左视图;
[0022]图1中:1

基座、2

上横梁、3

下横梁、4

左侧主油缸支座、5

右侧支座、6

挡轮箱、7

压退油缸、8

轮对支撑车;
[0023]图2中:101

前侧钢制硬轨、102

后侧钢制硬轨、103

驱动油缸;
[0024]图5中:601

工字型支撑轮、602

轮对压装退卸挡板;
[0025]图6中:801

前侧支撑走行机构、802

后支撑走行机构、803

手动走行驱动机构、
804

轮对轴径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附图1、2、3、4、5、6,设备包括基座(1)、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整机由基座(1)、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挡轮箱(6)、压退油缸(7)、轮对支撑车(8)组成;所述的基座(1),其为钢板焊接的箱式结构,其上部左侧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相连接,其上部右侧与右侧支座(5)相连接,其上部两侧支座之间前后分别安装有前侧钢制硬轨(101)、后侧钢制硬轨(102),其在前侧钢制硬轨(101)内侧安装有挡轮箱(6)的驱动油缸(103),驱动油缸(103)的活塞杆与挡轮箱(6)相连,从而带动挡轮箱(6)在前后钢制硬轨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梁(2)为方钢加工而成,其左侧通过销轴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上部连接,其右侧通过螺栓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上部连接;所述的横梁(2)上加工有挡轮箱(6)定位工艺孔,挡轮箱(6)上部通过销轴即可与上横梁(2)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横梁(3)为方钢加工而成,其左侧通过销轴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下部连接,其右侧通过螺栓与左侧主油缸支座(4)下部连接;所述的下横梁(3)上加工有挡轮箱(6)定位工艺孔,挡轮箱(6)下部通过销轴与下横梁(3)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由上横梁(2)、下横梁(3)、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挡轮箱(6)组成的日字型框架结构,日字型框架结构由左侧主油缸支座(4)、右侧支座(5)直立于基座(1)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主油缸支座(4),其为钢板焊接的箱式结构,其下部底板与基座(1)通过螺栓连接,其上部通过销轴与上横梁(2)连接,其下部通过销轴与下横梁(3)连接,其中间加工有压退油缸(7)安装工艺孔,压退油缸(7)横穿左侧主油缸支座(4)并与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退卸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支座(5)其为钢板焊的箱式结构,其下部底板与基座(1)通过螺栓连接,其上部通过螺栓与上横梁(2)连接,其下部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贲广正闫志刚张丰田宋克勇黄奕程颜士伟张坤王福全齐龙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