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087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电机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包括机座,机座的上表面设置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座,移动座中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半圆槽,第一输送轨道的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口,机座上表面设置有轴承批量压装机构,轴承批量压装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座上表面的圆筒,圆筒的上表面均连接有与第二输送轨道相连通的下料通道,圆筒中设置有移动柱,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穿过轴承内圈的定位杆,另一端连接有压装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轴承压装设备在保证轴承批量压装精准性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对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效率。的装配效率。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电机生产加工
,具体公开了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微电机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为了降低转子轴旋转时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摩擦,需要电机外壳体的轴孔槽中装上轴承,从而达到降低转子轴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0003]目前现有的微电机外壳与轴承装配设备均是将通过上下对齐的夹持头分别将电机壳体和轴承夹持固定,然后再通过两个夹持头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轴承与电机壳体之间的精准压装。例如申请号为2011202839681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设备,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动力装置,上模有与微电机外壳端部匹配的凹型腔,下模有套合在电机外壳内腔中的模套,模套上有装载轴承的凹槽,模套中央有推动轴承的推杆,动力装置使上模和下模相对移动实现起模和合模,并使推杆往复运动,使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实现机械化。该技术专利公开的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设备虽然实现了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精准压装,但是其装配效率相比较人工装配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其装配效率无法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模和下模中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上料需要配合相应的动作进行抓料,因此严重制约了整个压装效率的提升。针对现有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设备压装效率较低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在保证微电机外壳与轴承之间精准压装的前提下,并具有更高装配效率的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微电机外壳与轴承之间精准压装的前提下,并具有更高装配效率的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从而解决现有装配设备因上料动作制约了整体装配效率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平行的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第一输送轨道方向移动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中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轨道正上方的夹持块,且夹持块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半圆槽,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夹持块压下的压下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口,所述机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条形口对齐的轴承批量压装机构;其中,所述轴承批量压装机构包括若干个固定在机座上表面的圆筒,每个所述圆筒的上表面均连接有与第二输送轨道相连通的轴承下料通道,所述圆筒中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穿过轴承内圈的定位杆,另一端连接有压装杆,所述压装杆伸出圆筒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压动条,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压动条前后移动的动力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轴承压装设备通过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不断的将待组装的微电机外壳与轴承进行输送,其中微电机外壳由夹持块的作用批量推送至条形口处进行
压紧定位,轴承则沿着下料通道不断的落入到圆筒中。
[0007]接着通过动力装置来驱动压动条进行前进、回缩的步骤,在压动条前进过程中移动柱上的定位杆穿过轴承内圈待着轴承一同往微电机外壳的轴孔槽处移动,并且定位杆先插入到轴孔槽中,然后再通过移动柱的作用将轴承压装到轴孔槽中。整个压装过程不仅能够保证轴承与微电机外壳的装配精准性,而且同时能够进行多组轴承与微电机外壳的装配,装配完成后轴承的下料和微电机外壳的送料都是批量全自动进行,从而极大提高了两者的压装效率。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均向下倾斜设置;将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向下倾斜设置能够利用轴承和外电机外壳的自身设计使得其沿着倾斜段自动滚落,无需设置推料机构来将两者进行推动前进。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输送轨道相平行的导向滑轨,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与导向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与导向滑轨相平行的丝杆,且丝杆的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与丝杆相匹配的丝杆螺母块;上述为实现移动座沿着第一输送轨道方向稳定移动的一种具体设计方式,通过相关控制模块来设定好对应程序即可实现控制伺服电机的正反转以及转动圈数。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夹持块下表面开设的半圆槽为2

8个;具体夹持块上开设的半圆槽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靠近所述条形口位置处的第一输送轨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机座中设置有实现隔板升降的推动装置;上述通过推动装置将隔板从第一输送轨道中伸出,从而将待装配的微电机外壳与其它的分离,使其压装过程与送料过程不会相互影响。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其中的一种,且动力装置的伸缩端与压动条相连接;上述为动力装置的第一种设计方式,直接通过气缸或液压缸的伸缩过程来实现轴承批量压装机构的压装和回缩过程。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机座上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设置有凸轮电机,所述凸轮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作用于压动条上的凸轮,所述移动柱与圆筒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上述为动力装置的第二种设计方式,通过控制凸轮电机每转动一圈即可实现轴承批量压装机构的压装和回缩过程。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座的上端还设置有将防尘机罩;上述通过设计的防尘机罩能够保证轴承与微电机外壳的压装过程处于无尘环境,防止外部环境对微电机外壳造成污染。
[0015]有益效果:1)本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能够每次对批量的微电机外壳进行轴承压装,而且压装前后的轴承和微电机外壳能够沿着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进行批量输送,无需人工上下料,从而极大提高了对微电机外壳与轴承的装配效率。
[0016]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轴承压装设备利用圆筒中移动柱的移动过程实现将下落的轴承被穿在定位杆上,然后在压装时其定位杆是先插入微电机外壳的轴孔槽中保证两者精准对齐,对齐后移动柱继续推动轴承向轴孔槽中,从而有效保证了轴承批量压装过程中的精准性,保证了整个设备的压装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座、压下夹持块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轴承批量压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压动条、移动柱、压装杆等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圆筒内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平行的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沿第一输送轨道方向移动的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中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轨道正上方的夹持块,且夹持块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半圆槽,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将夹持块压下的压下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口,所述机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条形口对齐的轴承批量压装机构;其中,所述轴承批量压装机构包括若干个固定在机座上表面的圆筒,每个所述圆筒的上表面均连接有与第二输送轨道相连通的下料通道,所述圆筒中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一端连接有穿过轴承内圈的定位杆,另一端连接有压装杆,所述压装杆伸出圆筒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压动条,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实现压动条前后移动的动力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均向下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机生产用轴承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输送轨道相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和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龙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