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80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包括呈长条弧形的A柱上加强件本体,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的长度各不相同。其能够提升车身刚度和整车碰撞性能,有效拓宽吸引频率范围,提升A柱上加强件在不同波段下的吸音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具体涉及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的逐步推广,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获得良好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还要求很高的碰撞安全和NVH性能。同时,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的加严,也对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0003]A柱上加强件处于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前车门的上方。传统汽车A柱总成通过普通钢或高强钢拼焊而成,视野盲区较大,不利于驾驶安全。同时,A柱总成与后视镜对应的位置也是汽车噪声来源之一,传统A柱拼焊结构对NVH的性能几乎没有贡献。因此,如何在提升A柱上加强件碰撞安全性能、并缩小视野盲区的同时,提升NVH性能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侧围总成及车辆,其能够提升车身刚度和整车碰撞性能,有效拓宽吸引频率范围,提升A柱上加强件在不同波段下的吸音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包括呈长条弧形的A柱上加强件本体,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所述内芯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的长度各不相同。
[0006]进一步,所述蜂窝单元的横截面为边长≥2mm的正六边形。
[0007]进一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的材质为三维编织结构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合金型材和抗拉强度≥1500MPa的超高强钢,所述内芯的材质为聚丙烯、尼龙、聚氨酯、酚醛树脂、聚丙烯复合材料、尼龙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和铝合金型材中的至少一种。
[0008]进一步,所述蜂窝单元的长度≥2mm。
[0009]进一步,所述内芯通过胶接或一体成型与封闭空腔连接。
[0010]进一步,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的长度差值为1mm。
[0011]进一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的壁厚≥1.2mm。
[0012]进一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段、过渡段和后段,所述过渡段的圆弧半径≥600mm。
[0013]一种侧围总成,包括A柱下加强件、B柱加强件、C柱加强件和上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前端部与A柱下加强件上端后侧连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中段与B柱加强件顶端连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后端部与C柱加强件上
端前侧连接。
[0014]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围总成。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的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有效提升了A柱上加强件本体的刚度和吸能效果,进而能够在不增加断面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汽车碰撞安全性能,保证前排成员舱不变形,满足了车身轻量化的要求。并且由于所述内芯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所述蜂窝单元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的长度各不相同,有效拓宽了吸引频率范围,提升了A柱上加强件在不同波段下的吸音性能,从而提升了整车NVH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

A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蜂窝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侧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侧围总成的偏置碰得分情况示意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侧围总成在不同频率下的传声损失情况图。
[0018]图中,1—A柱上加强件本体,2—内芯,21—蜂窝单元,3—A柱下加强件,4—B柱加强件,5—C柱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包括呈长条弧形的A柱上加强件本体1,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段、过渡段和后段,所述过渡段的圆弧半径R为600mm,A柱上加强件本体1的壁厚t为1.2mm。
[0021]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2,所述内芯2通过一体成型工艺与A柱上加强件本体1直接连接。所述内芯2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21,所述蜂窝单元的横截面为边长2mm的正六边形。所述蜂窝单元21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的长度各不相同。
[0022]参见图3,在截取的某段内芯中,由上至下相邻的三个蜂窝单元21的长度a、b、c依次为2mm、3mm、4mm。
[0023]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的材质为三维编织结构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内芯2的材质为聚丙烯复合材料。
[0024]一种侧围总成,包括A柱下加强件、B柱加强件、C柱加强件和上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前端部与A柱下加强件上端后侧胶接,所述A
柱上加强件本体中段与B柱加强件顶端胶接,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后端部与C柱加强件上端前侧胶接。基于中保研CIASI的评价规则对所述侧围总成进行评价,评级结果为“G”。
[0025]实施例二,一种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包括呈长条弧形的A柱上加强件本体1,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前段、过渡段和后段,所述过渡段的圆弧半径R为800mm,A柱上加强件本体1的壁厚t为1.4mm。
[0026]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2,所述内芯2通过胶接工艺与A柱上加强件本体1直接连接。所述内芯2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21,所述蜂窝单元的横截面为边长4mm的正六边形。所述蜂窝单元21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的长度各不相同。
[0027]参见图3,在截取的某段内芯中,由上至下相邻的三个蜂窝单元21的长度a、b、c依次为4mm、5mm、6mm。
[0028]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和内芯2的材质均为6系铝合金型材,A柱上加强件整体采用铝合金型材拉挤一体成型。
[0029]一种侧围总成,包括A柱下加强件、B柱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包括呈长条弧形的A柱上加强件本体(1),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封闭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内连接有呈蜂窝状的内芯(2),所述内芯(2)包括多个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蜂窝单元(21),所述蜂窝单元(21)的轴心线与封闭空腔的轴心线平行,在封闭空腔长度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同轴布置,在封闭空腔径向方向上,相邻蜂窝单元(21)的长度各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单元(21)的横截面为边长≥2mm的正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上加强件本体(1)的材质为三维编织结构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铝合金型材和抗拉强度≥1500MPa的超高强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芯(2)的材质为聚丙烯、尼龙、聚氨酯、酚醛树脂、聚丙烯复合材料、尼龙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和铝合金型材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非均一蜂窝内芯的A柱上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单元(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琴高聪李泽勇王志白李铁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