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1752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和冷却组件;电池组包括一层由若干并列布置的电池单元组成,电池单元沿着z方向设置,若干电池单元沿着x方向和y方向均有排布;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池组沿着z方向的两端,每个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流体连通;进液管与第一冷却管的一端流体连通,出液管与第二冷却管的一端流体连通。本申请的电池包通过对电池单元的冷却管进行冷却,实现散热好、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效果。安全性高的效果。安全性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装置的主要选择。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热量,然后逐渐扩散传递至电池外部,导致电池整体的温度过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风冷或水冷的外部冷却方式对锂离子电池壳体进行冷却,将电池壳体的热量带走,达到对电池降温的效果。但是,电池内部的热量由于无法快速扩散,而导致出现持续堆积热量的情况发生,造成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组和冷却组件;电池组包括一层由若干并列布置的电池单元组成,电池单元包括壳体、冷却管、储能组件和密封组件,冷却管的第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出壳体,冷却管的第二端从第二开口伸出壳体;电池单元沿着z方向设置,若干电池单元沿着x方向和y方向均有排布;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池组沿着z方向的两端,每个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流体连通;进液管与第一冷却管的一端流体连通,出液管与第二冷却管的一端流体连通。
[000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电池单元组成电池组,在电池组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回路相连,使得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从进液管流进第一冷却管中,然后第一冷却管中的冷却液会流经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至出液管中,再由出液管流回至冷却回路中,冷却液流经电池单元的冷却管时,会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电池内部的热量以及向电池外部扩散的热量,使得电池整体的温度降低,本申请的电池包散热效果好,有助于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口的结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均沿着y方向设置;第一冷却管的数量和第二冷却管的数量均与电池单元沿着x方向的排数相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均沿着x方向分布;进液管和出液管均沿着x方向设置,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冷却管的开口端、第二冷却管的开口端,进液管与每根第一冷却管均流体连通,出液管与每根第二冷却管均流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的排布方式,采用此种方式,可以缩短同一根第一冷却管中冷却液流经的距离,使同一根第一冷却管流经的电池单元冷却管中的冷却液温度趋于一致,减小电池单元间的内部温度差,有利于电池包的安全性。
[0006]优选地,所述进液管与出液管位于电池组的同侧,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直径随着电池单元与出液管、进液管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增大。将进液管和出液管设置在电池组的同侧,会导致距离进液管、出液管近的电池单元冷却管中的流速较大,造成电池单元内部的温度不一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直径设计成随着电池单元与出液管、进液管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增大,有助于保持每个电池单元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一致,从而减小电池单元间的内部温度差,有利于电池包的安全性。
[0007]优选地,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位于电池组的两侧,每个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直径相等。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保持每个电池单元的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一致,从而减小电池单元间的内部温度差,有利于电池包的安全性。
[0008]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均沿着xy平面设置;多根第一冷却管和进液管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液冷板上,第一液冷板与每个电池单元的壳体的第一端面贴合;多根第二冷却管和出液管均固定连接在第二液冷板上,第二液冷板与每个电池单元的壳体的第二端面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使得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对壳体的第一端面和壳体的第二端面进行冷却,使得冷却组件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散热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管上沿着y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快插接头,第二冷却管上沿着y方向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快插接头,相对应的第一快插接头和第二快插接头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池单元的冷却管的两端,电池单元通过第一快插接头、第二快插接头分别与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快插接头上和第二快插接头上均设置有密封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有助于第一快插接头与电池单元之间、第二快插接头与电池单元之间实现密封,防止冷却液发生泄漏。
[0011]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上连接有控制阀,控制阀与整车冷却回路的驱动泵连接,进液管与驱动泵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阀控制驱动泵,调节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进进液管的流量,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控制。
[0012]本技术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采用电池单元组成电池组,在电池组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回路相连,使得冷却液会流经电池单元的内部,从而带走电池内部的热量,减少向电池外部扩散的热量,使得电池整体的温度降低,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
[0014](2)通过将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设计成与电池单元沿着x方向排数相等的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再利用进液管同时向多根第一冷却管注入冷却液,有利于缩短同一根第一冷却管中冷却液流经的距离,使同一根第一冷却管流经的电池单元冷却管中的冷却液温度保持一致,减小电池单元间的内部温度差,有利于电池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
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电池单元;2、第一冷却管;3、第二冷却管;4、进液管;5、出液管;6、第一快插接头;7、第二快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20]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和冷却组件;电池组包括一层由若干并列布置的电池单元(1)组成,电池单元(1)包括壳体、冷却管、储能组件和密封组件,冷却管的第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出壳体,冷却管的第二端从第二开口伸出壳体;电池单元(1)沿着z方向设置,若干电池单元(1)沿着x方向和y方向均有排布;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2)、第二冷却管(3)、进液管(4)和出液管(5);第一冷却管(2)和第二冷却管(3)分别固定设置在电池组沿着z方向的两端,每个电池单元(1)的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管(2)、第二冷却管(3)流体连通;进液管(4)与第一冷却管(2)的一端流体连通,出液管(5)与第二冷却管(3)的一端流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2)和第二冷却管(3)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闭口的结构,第一冷却管(2)和第二冷却管(3)均沿着y方向设置;第一冷却管(2)的数量和第二冷却管(3)的数量均与电池单元(1)沿着x方向的排数相等,第一冷却管(2)和第二冷却管(3)均沿着x方向分布;进液管(4)和出液管(5)均沿着x方向设置,进液管(4)和出液管(5)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冷却管(2)的开口端、第二冷却管(3)的开口端,进液管(4)与每根第一冷却管(2)均流体连通,出液管(5)与每根第二冷却管(3)均流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与出液管(5)位于电池组的同侧,电池单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澎王修虎司圣洁王志超魏强刘经文李玥黎郭崇瑜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