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558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输出轴和输入轴Ⅰ、输入轴Ⅱ、以及输入轴Ⅲ,所述输入轴Ⅰ、输入轴Ⅱ、以及输入轴Ⅲ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还包括双制动器,双制动器由固设在变速箱上的制动盘,制动盘的两侧设有与其内部飞轮结合或分离的从动盘Ⅰ和从动盘Ⅱ,从动盘Ⅰ固设在输入轴Ⅱ上,输入轴Ⅱ上还固设有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输入轴Ⅲ与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固接,所述行星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盘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完全用于车辆的驱动,在车辆高速行驶路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发动机高速路况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挥发动机高速路况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挥发动机高速路况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如中国专利号201910787332.1揭示了一种单行星排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如下结构:发动机动力输入轴与双制动器主动盘连接,单向离合器布置在发动机动力输入轴上,双制动器主动盘通过摩擦副与第一离合器从动盘、第二离合器从动盘连接,第一离合器从动盘与第一离合器轴连接,第二离合器从动盘与第二离合器轴连接,其中第二离合器轴是空心轴,空套在第一离合器轴上;第一离合器轴与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第二离合器轴与行星排的内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轴上固定有动力输出主动齿轮,第一电机EM1转子与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行星轮均布在行星架上,可以绕自己的轴线转动,同时绕行星架的轴线公转,组成一个单行星排;动力输出中间轴上固定述中间齿轮与主减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同时与动力输出主动齿轮和第二电机EM2动力输出齿轮常啮合,第二电机EM2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二电机EM2转子连接,主减主动齿轮与主减从动齿轮常啮合,主减从动齿轮与差速器连接。
[0003]然而,上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点:当发动机驱动车辆行驶时,第一电机EM1会导致功率分流的情况发生,无法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完全用于车辆的驱动,造成燃油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一输出轴,与差速器传动连接;一输入轴Ⅰ,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侧,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一端设有驱动电机;一输入轴Ⅱ,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一侧,且其一端与辅助电机传动连接;一输入轴Ⅲ,空套上在所述输入轴Ⅱ上,且与所述输入轴Ⅱ共轴设置,其远离所述辅助电机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输入轴Ⅱ和输入轴Ⅲ均通过行星排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还包括双制动器,所述双制动器包括固设在变速箱上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两侧设有与其内部飞轮结合或分离的从动盘Ⅰ和从动盘Ⅱ,所述从动盘Ⅰ固设在所述输入轴Ⅱ上,所述输入轴Ⅱ上还固设有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输入轴Ⅲ与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固接,所述行星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盘Ⅱ。
[0006]优选的,所述行星排至少包括所述太阳轮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设有与两者均啮合的行星轮,所述行星轮枢轴设置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齿圈外侧上还固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输入轴Ⅰ上固设有一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输入轴Ⅰ上还固设有一单制动器。
[0009]优选的,所述输出轴上还固设有一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和辅助电机位于所述变速箱的同一侧,且两者的中轴线呈平行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双制动器位于所述行星排和辅助电机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输入轴Ⅲ上还固设有减震盘。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增加了辅助电机锁止设计、不同于传统功率分流方案发动机的输出扭矩需要辅助电机的发电扭矩支撑,在辅助电机锁止后,切断了功率分流的发电分路的功率流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以完全用于车辆的驱动,在车辆高速行驶路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发动机高速路况燃油经济性好的特点;2、当发动机驱动时,驱动电机可以作为发动机动力补充和制动能量回收,避免能量损失,提高回收效率;3、通过简单有效的设计,使其能够合理利用发动机以及两个电机输出的动力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串/并联动力输出,并能根据不同的路况及电池电量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达到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环保以及满足不同路况所需系统性能的要求;4、驱动电机、辅助电机和发动机互之间的功能转换集成在一起,可实现现有市场上混动汽车的必须功能,且更加简单,发动机的匹配更加合理化。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
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输出轴1,所述输出轴1上固设有一输出齿轮12,所述输出齿轮12与所述差速器2的差速器从动齿轮21啮合。
[0020]所述输出轴1的一侧设有输入轴Ⅱ4,所述输入轴Ⅱ4的一端与辅助电机41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Ⅱ4远离所述辅助电机41的一端设有一与其共轴设置的输入轴Ⅲ5,且所述输入轴Ⅲ5空套在所述输入轴Ⅱ4上,当然,所述输入轴Ⅲ5和输入轴Ⅱ4之间亦可断开,或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畴,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输入轴Ⅲ5远离所述辅助电机41的一端与发动机51连接,上述中,所述辅助电机和驱动电机可设置在变速箱的内部,亦可设置在变速箱的外部,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畴,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所述输入轴Ⅲ5上还固设有减震盘52。所述输入轴Ⅱ4和输入轴Ⅲ5均通过行星排6与所述输出轴1传动连接。
[0021]所述行星排6与所述输入轴Ⅱ4之间设有双制动器7,所述双制动器7包括固设在变速箱上的制动盘71,所述制动盘71的两侧设有与其内部飞轮结合或分离的从动盘Ⅰ72和从动盘Ⅱ73,所述从动盘Ⅰ72固设在所述输入轴Ⅱ4上,所述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包括一输出轴(1),与差速器(2)传动连接;一输入轴Ⅰ(3),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的一侧,并与所述输出轴(1)传动连接,其一端设有驱动电机(32);一输入轴Ⅱ(4),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的一侧,且其一端与辅助电机(41)传动连接;一输入轴Ⅲ(5),空套上在所述输入轴Ⅱ(4)上,且与所述输入轴Ⅱ(4)共轴设置,其远离所述辅助电机(41)的一端与发动机(51)连接;所述输入轴Ⅱ(4)和输入轴Ⅲ(5)均通过行星排(6)与所述输出轴(1)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制动器(7),所述双制动器(7)包括固设在变速箱上的制动盘(71),所述制动盘(71)的两侧设有与其内部飞轮结合或分离的从动盘Ⅰ(72)和从动盘Ⅱ(73),所述从动盘Ⅰ(72)固设在所述输入轴Ⅱ(4)上,所述输入轴Ⅱ(4)上还固设有所述行星排(6)的太阳轮(61),所述输入轴Ⅲ(5)与所述行星排(6)的行星架(62)固接,所述行星架(62)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从动盘Ⅱ(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行星排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6)至少包括所述太阳轮(61)和齿圈(63),所述齿圈(63)与所述太阳轮(61)之间设有与两者均啮合的行星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庆坤朱忠颀许艳利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