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1518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化工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洗涤装置、第一循环槽、第二洗涤装置和第二循环槽;步骤S1、将氯化反应尾气输入到第一洗涤装置进行一级洗涤,洗涤之后的一级氯化产物输入至第一循环槽内部,进行循环洗涤;步骤S2、将一级洗涤完成的尾气输入至第二洗涤装置内部,进行二级洗涤,并将洗涤之后的二级氯化产物输入至第二循环槽内部,进行循环洗涤,同时尾气从而第二洗涤装置排出,进入到检测装置内部,在检测合格之后排出装置外;它可以实现再循环洗涤之后制得合格的盐酸,供出售。盐酸中的有机物含量低,不需要盐酸纯化处理,并且可降低原料的用量,提高收率百分之一以上。以上。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有机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甲苯类侧链氯化和环上氯化,反应种类多,生产量大,应用广泛。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原料和氯气反应时,放出氯化氢气体,原料等有机物随氯化氢气体逸出,形成反应尾气。反应尾气常采用多级冷凝回收装置,回收其中的有机物。如甲苯侧链氯化生产三氯甲苯,尾气中除大量氯化氢外,夹带有原料甲苯、中间产物一氯甲苯、二氯甲苯等有机物。
[0003]一般为回收反应尾气中的有机物所使用的方法是:先进行水冷回收,再用冷冻深冷回收;但这种方式在对尾气进行处理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因氯化氢是不凝性的气体,虽经多级冷凝回收,气体中仍含有1%左右的有机物;尾气再进入盐酸吸收系统,得到的盐酸中含有机物,盐酸中的有机物会发生水解或聚合等;如一氯甲苯水解生成苯甲醇、聚合生成联苯类化合物,使盐酸中有机物回收后难以利用。
[0005]2、有机物含量高的盐酸,不能直接作为副产物出售,会造成二次污染,需进行纯化处理,常用方法有:沉降分离、过滤、聚结分离、树脂吸附、蒸馏等方法的组合;因盐酸具有强刺激性、酸性、腐蚀性,纯化设备要求耐腐高、密闭性强,保证操作环境好;纯化一般用预处理后的盐酸,再经树酯吸附的方法;但预处理时有较多废有机物,树酯吸附解析再生时,产生废水和废气,有机物会污染树酯、降低树酯使用寿命等;因此纯化设备投资大、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三废产生多。
[0006]3、经多级冷凝回收的反应尾气,可用高沸点的洗涤剂来洗涤反应尾气,存在洗涤剂溶解的有机物怎样回收,洗涤剂怎样循环利用的问题,而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它可以实现再循环洗涤之后制得合格的盐酸,供出售。盐酸中的有机物含量低,不需要盐酸纯化处理,并且可降低原料的用量,提高收率百分之一以上。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第一洗涤装置、第一循环槽、第二洗涤装置和第二循环槽,所述第一洗涤装置和所述第二洗涤装置之间通过设置有气体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洗涤装置和所述第一循环槽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循环管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压的循环一泵以及用于冷凝控温的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二洗涤装置和所述第二循环槽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二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压的循环二泵以及用于冷凝控温的第二冷却装置;
[0010]其中纯化步骤如下:
[0011]步骤S1、将氯化反应尾气输入到第一洗涤装置进行一级洗涤,洗涤之后的一级氯化产物输入至第一循环槽内部,进行循环洗涤;
[0012]步骤S2、将一级洗涤完成的尾气输入至第二洗涤装置内部,进行二级洗涤,并将洗涤之后的二级氯化产物输入至第二循环槽内部,进行循环洗涤,同时尾气从而第二洗涤装置排出,进入到检测装置内部,在检测合格之后排出装置外;
[0013]步骤S3、向第二循环槽内部定量的添加新鲜氯化料,经过设置的循环二泵加压之后,通过第二冷却装置冷凝控温之后输入至第二洗涤装置内部充当二级洗涤液;
[0014]步骤S4、将经过第二洗涤装置洗涤之后的二级氯化产物输入至第一循环槽内部,并经过循环一泵加压之后输入至第一冷却装置进行冷凝控温,最后输入至第一洗涤装置内部充当一级洗涤液;
[0015]步骤S5、在经过循环洗涤之后,将第一洗涤装置的一级氯化产物重新输入至氯化反应系统,将一级氯化产物所溶解的原料再次转化为产品;同时将第二洗涤装置的二级氯化产物输入至氯化氢吸收系统,制取合格的盐酸。
[0016]进一步的,所述新鲜氯化料为新鲜的三氯甲苯溶液,且浓度为98%,所述一级洗涤液为溶解有3

5%有机物的三氯甲苯溶液。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洗涤液与所述二级洗涤液温度均控制在0~25℃范围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洗涤装置和所述第二洗涤装置的喷淋密度在30~100m3/m2h。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洗涤装置和所述第二洗涤装置结构大小均相同,且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端一侧设置有进气口,且顶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旋流板,所述旋流板顶端设置有液体分散器。
[0020]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分散器和所述旋流板在所述壳体内部至少设置有三组,且相邻各组之间安装有填料,所述壳体内部顶端安装有除雾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填料为陶瓷、石墨或者四氟填料。
[002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循环槽和第二循环槽相连通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端口处安装有气液分离器。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和所述第二冷却装置结构大小均相同,且均包括保温壳、安装于保温壳顶端的密封顶盖以及安装于保温壳底端的密封底盖,所述保温壳内部通过设置有顶密封板和底密封板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保温壳底端一侧设置有进液口,且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密封顶盖中心设置有隔离板,且其中一侧设置有冷却液出口,另一侧设置有冷却液进口。
[0024]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保温壳内壁之间等距交错焊接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呈四分之三圆盘状结构。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本方案用第一洗涤装置和第二洗涤装置为主去除设备,经氯化产物循环洗涤吸收氯化反应尾气中的有机物,使得二级氯化产物内部有机物含量较低,并将二级氯化产物再输入至氯化氢吸收系统,可制得合格的盐酸,供出售,进而使得盐酸中的有机物含量低,不需要将盐酸纯化处理。
[0027](2)本方案用第一洗涤装置和第二洗涤装置相配合,可将产出的一级氯化产物直接输入至氯化反应中去,使得尾气中的易挥发原料、一氯甲苯、二氯甲苯中间体被氯化产物
循环洗涤吸收,可全部转化为产品,降低原料的用量,提高产品收率。
[0028](3)本方案用氯化产物循环洗涤吸收,同时可用陶瓷、石墨、四氟等材质对尾气中的其它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设备简单,投资省,运行稳定。
[0029](4)本方案利用旋流板和液体分散器相配合,使得氯化反应尾气上升阻力较小,进而不会因洗涤造成系统的阻力增大,从而避免了反应系统易发生泄漏,影响环境和设备腐蚀的问题,同时旋流板和液体分散器相配合洗涤液和氯化反应尾气可实现充分的接触,进而使得有机物溶解更加充分,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尾气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纯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纯化系统循环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洗涤装置和第二洗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标号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装置,包括第一洗涤装置(1)、第一循环槽(2)、第二洗涤装置(3)和第二循环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洗涤装置(1)和所述第二洗涤装置(3)之间通过设置有气体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洗涤装置(1)和所述第一循环槽(2)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一循环管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压的循环一泵(6)以及用于冷凝控温的第一冷却装置(5),所述第二洗涤装置(3)和所述第二循环槽(4)之间通过设置有第二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压的循环二泵(8)以及用于冷凝控温的第二冷却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洗涤装置(1)和所述第二洗涤装置(3)结构大小均相同,且均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底端一侧设置有进气口(102),且顶端设置有出气口(103),所述壳体(101)内部安装有旋流板(107),所述旋流板(107)顶端设置有液体分散器(1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散器(106)和所述旋流板(107)在所述壳体(101)内部至少设置有三组,且相邻各组之间安装有填料(105),所述壳体(101)内部顶端安装有除雾器(104),所述填料(105)为陶瓷、石墨或者四氟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底端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循环槽(2)和第二循环槽(4)相连通的排液口(108),所述排液口(108)端口处安装有气液分离器(10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氯化反应尾气的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5)和所述第二冷却装置(7)结构大小均相同,且均包括保温壳(501)、安装于保温壳(501)顶端的密封顶盖(502)以及安装于保温壳(501)底端的密封底盖(503),所述保温壳(501)内部通过设置有顶密封板(505)和底密封板(506)固定安装有换热管(504),所述保温壳(501)底端一侧设置有进液口(511),且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液口(510),所述密封顶盖(502)中心设置有隔离板(507),且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天吴向峰吴康任航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康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