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结扎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4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安全、切实并连续结扎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该结扎用具备有内筒、外筒和位于内外筒之间的滑动筒。在外筒的前端部外周至少具有2个竹笋状台阶。在外筒上,设有从其前端到最大径部的切口,在滑动筒的前端设有突起,该突起具有与上述切口大小吻合的台阶,该突起嵌合在切口内。在内筒的前端部外周和外筒的台阶部分,安装着O形环。将流体导入滑动筒的后方环形空间内,使滑动筒向前方移动时,内筒前端部外周的O形环从内筒脱落,外筒的台阶部分的O形环移动到前一级台阶部分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肝病引起的胃、食道静脉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涉及结扎静脉瘤的结扎术中用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该结扎术用机械方式阻断血液流通而使静脉瘤缩小、消失或血栓化。
技术介绍
因肝硬变而引起的胃、食道静脉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以内窥镜硬化疗法(EIS)为主流。该方法是把具有血液凝固性的硬化剂注入静脉瘤内或静脉瘤外,使其停留在局部,以血栓的形式阻断血液流通,从而使静脉瘤枯萎。但是,把对身体有副作用的药剂注入静脉后,相继会产生门脉压亢进这样复杂的血液动态,引起肺栓塞、肺功能不全、肾功能障碍等各种并发症。因此,一次使用的硬化剂量受限制,另外,治疗中要考虑患者的恢复,所以治疗时间加长。近年来,胃、食道静脉瘤的治疗方法,也采用食道静脉瘤结扎术(E V L)。所谓的E V L,如图3所示,是把静脉瘤14吸引到安装在内窥镜6前端的筒状器具11内,用从钳子孔插入的线绳拉圆筒12,把预先扩张后设在圆筒12外周的O形环4卸下,使该O形环4套在呈息肉状被吸引的静脉瘤14的根部,用O形环的弹性收缩力机械地结扎静脉瘤,使其枯萎。下面,参照图说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结扎用具。图2B表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扎用具的构造。安装在内窥镜6前端的筒状器具11,由内窥镜安装部7、外筒3和圆筒12构成,在圆筒12的前端安装着O形环4。在圆筒12上,连接着预先穿过内窥镜钳子孔9的线绳13,拉动线绳13时,圆筒12后退,结果O形环4被外筒推压而从圆筒12上脱落。图2A是空气驱动式结扎用具,其原理不同于图2B。在内筒1、外筒3的中间配设滑动筒2,从注射器10通过连接器8、气道管5压入液体,将滑动筒2突出,使O形环4脱落并结扎静脉瘤。采用该内窥镜的结扎用具的E V L,不象已往的E I S那样使用多量的硬化剂,对患者的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而且,治疗时并不要求高超的技术,可用简便的操作实施安全的结扎。因此,适用该治疗法的设施急剧增加。但是,上述的无论哪种设施,每一次结扎都必须抽出内窥镜,安装好O形环,这样,内窥镜的出入很费时间。为了使内窥镜的出入容易,虽然可以在咽喉部留置导管,但是,结扎后抽出内窥镜时,安装在内窥镜前端的器具容易卡在导管的前端,而从内窥镜上脱落下。这时,留在身体内的器具虽然可以通过插入回收钳子从内窥镜的钳子孔中取出,但其间的治疗中断。另外,插入导管时,导管的前端有时会损伤粘膜,因此,希望开发出能连续结扎并且不使用导管的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概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中、每一次结扎必须抽出内窥镜安装O形环这样的问题。经过各种研究,提供一种能安全、切实、连续地施行结扎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安装在内窥镜的前端,将胃、食道静脉瘤等的体内组织拉入并结扎,其特征在于,由内筒、外筒和滑动筒构成;内筒的后端部外周具有肋;外筒的前端部外周至少有2个竹笋状台阶,具有从前端到最大外径部的至少1个的切口;滑动筒的前端部备有至少1个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外筒的切口部分吻合的台阶,后端部固定着密封环;滑动筒收容在外筒内,并且外筒的切口与滑动筒的突起嵌合;将内筒插入其内腔,通过内筒的肋将外筒与内筒一体化并固定在安装用筒的前端,在内筒的前端部外周与外筒的台阶部分安装O型环,由固定在滑动筒后端的密封环、外筒、内筒在密封环后方形成气密状态的环形空间,在该环形空间后端的小孔连接着的管子,由从该管子流入的流体将滑动筒的突起向前方突出,使安装在内筒前端部外周上的O形环脱落,同时,使安装在外筒台阶部分的O形环移动到前一级的台阶部分。另外,上述内窥镜的结扎用具中,其特征在于,滑动筒在滑动空间的前端侧有弹簧,滑动筒突出后由弹簧使滑动筒返回。附图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扎用具的立体图,表示带气球的结扎用具未安装O形环的状态。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表示在图1A所示的器具上安装着内窥镜的状态。图2A和图2B是表示现有的内窥镜的结扎用具的图。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结扎用具使用状况的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扎用具的图,图1A表示未安装O形环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中的A-A′剖视图,表示安装在内窥镜上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结扎用具,如图1B所示,由内筒1、外筒3和滑动筒2构成,内筒1用于吸引静脉瘤,在形成吸入用罩的后端具有肋。外筒3的外周至少有2个竹笋状台阶,并且,具有从前端到最大外径部的切口。滑动筒2的前端部备有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外筒3的切口大小一致的台阶,在后端部固定着密封环15。如图1A所示,滑动筒2收容在外筒3内,并且外筒3的切口与滑动筒2的突起嵌合。将内筒1插入其内腔,通过内筒的肋将外筒3与内筒1一体化,并固定在安装用筒7的前端。由固定在滑动筒2后端的密封环15、外筒3、内筒1在密封环后方形成气密状态的环形空间,在该环形空间的后端,连接着送入流体用的气道管5,在气道管5的后端设有连接注射器10将流体注入的连接器8。O形环安装在内筒1的前端部外周,在外筒3的台阶部分安装着第2、第3O形环,通过气道管5将流体送入环形空间,使滑动筒2向前方滑动,这样,滑动筒上的突起向前方突出,使安装在内筒前端部外周上的O形环4脱落,同时,使安装在外筒台阶部分的第2、第3O形环4′移动到前一级的台阶部分。然后,用注射器10吸引流体,使滑动筒返回到突出前的状态,可进行下一次的结扎。另外,为了把滑动筒返回到突出前的状态,最好在滑动筒2与外筒3的环形空间内装入弹簧。与外筒切口部分嵌合的滑动筒2,后端部固定着密封环15的部分呈环状,前端部备有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图1A所示外筒的切口部分大小一致的台阶。因此,密封环15在形成于外筒3后端侧的环形空间内,其滑动的长度被限定。为了切实使O形环移动,外筒的切口和滑动筒的突起数为同数,并且至少在一个部位有切口。最好设在2个部位。例如,如果设在180度对角线上,则可以均匀地推压O形环,使其顺利地滑动。设在3个以上部位则更好,由于增加外筒的台阶、增加O形环的安装数量,则需要更大的推压O形环的力,所以,如果增加推压O形环的部位,就能更切实地移动O形环。图1B中是安装了3个O形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竹笋状的台阶,将O形环增至4个或5个。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扎用具时,安装用筒7覆盖并固定在内窥镜6的前端,安装用筒7必须不容易从内窥镜上脱落,而且,用负压吸引静脉瘤时,必须不泄漏空气。但是,如果与内窥镜的嵌合过于紧密,则内窥镜容易产生故障,因此,最好采用有适度柔软性和密封性的材质。具体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满足该条件即可。例如可用软质塑料、橡胶等。本结扎用具中采用的结扎用O形环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结扎静脉瘤的弹性和留置到食道等上具有安全性者均可。例如可采用天然橡胶、异戊间二烯橡胶等。由于内筒1、外筒3和滑动筒2要求薄壁且适度的机械强度和高精度尺寸,所以,硬质树脂最为适合。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还要求透明。具体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即可。例如,可采用聚碳酸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矾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A B S类树脂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密封环15,要采用能保持环形空间气密性并且滑动性好的材料。另外,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窥镜的结扎用具,安装在内窥镜的前端,拉入胃、食道静脉瘤等体内组织进行结扎,其特征在于,由内筒、外筒和滑动筒构成;内筒的后端部外周具有肋;外筒的前端部外周至少有2个竹笋状台阶,并具有从前端到最大外径部的至少1个的切口;滑动筒的前端部备有至少1个突起,该突起具有与外筒的切口部分吻合的台阶,后端部固定着密封环;滑动筒收容在外筒内,并且外筒的切口与滑动筒的突起嵌合;将内筒插入其内腔,通过内筒的肋将外筒与内筒一体化并固定在安装用筒的前端,在内筒的前端部外周和外筒的台阶部分安装O型环,由固定在滑动筒后端的密封环、外筒、内筒在密封环后方形成气密状态的环形空间,在该环形空间后端的小孔连接着的管子,由从该管子流入的流体将滑动筒的突起向前方突出,使安装在内筒前端部外周的O形环脱落,同时,使安装在外筒台阶部分的O形环移动到前一级的台阶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善悦增田春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